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人性的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之初,本善,是三字經的話,究竟如何,論爭頗繁,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在孟子那裡,是道德。他覺得人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為四端,四端生四德,就是仁義禮智,都是人天生的良能、良賦,只是“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所以世上小人多而君子少。因為小人只用耳目之官,善被聲、、貨、利引誘跑了,而君子識大體,用心思,老想著仁義禮智,善就保留下來。孟子的,有引導,其實是指道德方面。

荀子則認為是人的生理本能,“今人之,飢而飽,寒而暖,勞而休,此人之情也。”

“若夫目好,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情者也。而自然…”而“惡”就是“從人之,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所以,惡是天生的,是基於人生存的基本因素。這一點和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的基本需要相同。

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把人分作五種需要,即基本、安全、友愛、自尊和自我實現。對於人的機體來說,它們的價值越低,就越重要。只有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對於基本的需要才不迫切了。大多數君子,比如為真理而犧牲的人,蘇格拉底和瞿秋白。至於大多數人,都停留在第三層。而小人,應當是從第二層直接跨越到第四層的。因為第四層具有更多的權柄,可以凌駕他人之上。大凡歷史上的小人,就是這種思想背景。不過,在人上走捷徑,是沒有好下場的,總是還會回到原處,就是說小人最終不過是求了一個安全而已。

弗洛伊德認為人就是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階段,又可詮釋為潛意識、下意識和意識。而人的惡,大概就處於潛意識這個層面。當然,用中國話來說,就是自私自利的主兒,比如前幾年的匪人張子強和張君。不過也有到超我的主兒,還是惡,像希特勒和成吉思汗的屠城之舉。

以上,其實還有很深的意思,這裡只揀在得著的來說。原來覺得人,應是善的,因為人和動物不同,他有靈魂。然而,這個靈魂要是不學好,恐怕就會成為魔鬼。所以,善還是後天的,和環境有關,也和失落有關。人是有善惡的,經過這麼多年陶冶,人的大腦遠比其它動物發達,所要沉澱的,和在記憶體中遺傳的因子,總是更趨向利它

然而,人的惡,卻有天生因素,人的生理組織本身就具有惡因子。倫敦國王學院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專家們經過26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一種基因控制著單胺氧化酶a(maoa)的分泌,這種氧化酶可以對一些攜帶信息的化合物進行分解,這些化合物與高興憤怒的情緒密切相關。maoa基因活動能力低的人,如果受過待,發生反叛行為的幾率將大大提高。外界環境還會影響基因突變,兒童時期受待maoa基因就會發生突變,活動能力變低。兒時受待的兒童多數maoa基因活動能力低下,他們成為施暴者的可能是正常兒童的十倍。也就是說受到待就會轉向暴力。而且,醫學家們還發現青少年體內的鉛含量過高,也會導致腦部的發育,致使情暴躁容易動怒。至於古代,人們對於鉛的認識很是不足,一些暴君惡人是否就是因為鉛的問題而敷衍出來的,這個只怕也是未知數。

人的惡是天生的,也無可厚非,舊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是“適者生存”的註解,這是常識。因為一個人,總要比其他人強壯,才能脫穎而出。假如都是庸庸碌碌的平凡之輩,大概人類的發展還遙遙無期。問題是,你說這話的時候,處在什麼位置,是萌芽,還是已經成。社會是大家的,假若滿世界就那麼幾個人移動,大約還是會覺得寂寞和沒趣。人成功的目的,總是為了另外的某些人。總不會說,閒了,沒事,繁榮一箇中國來玩兒?

總有些假仁假義的人,藉著道德的名目,做著違背正義的事,說是為了拯救,其實是沉淪。而強勢群體一旦掌握別人的命運,又沒有合適的監督和自省,就會自高自大,為所為。人一旦控制了別人,往往無法約束自己,這就是惡的源。比如希特勒的集中營,軍的南京大屠殺,盧旺達的種族滅絕。這些喪失人的做法,就是因為權利的膨脹,而忘乎所以,以為自己就是主宰,萬能的神和一切事物的中心,不過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西晉豪門石崇,因為奢侈糜費才在史書上留名,不過名聲不端。說他家有奴僕傭人數百人,有次宴客,為小事殺了一美女,而後竟將她脯下的割掉,放到蒸屜裡蒸,端出來待客。客人品之以為鮮,問是何物。石崇坦言,即適才之女人下之,尤。客大驚失,奮身而退。不過石崇最後也沒有好過,當時有個王造反,用了小人的計謀竟然得逞。這人就是孫秀。此人對石崇的寵妾綠珠垂涎三尺,羅織罪名,殺死石崇。不過這傢伙也沒高壽,轉眼又被其他勤王軍砍殺。我想,即使這些隊伍不知道自己的快活,但是到死的時候,大致都有些悲切和餘恨,也就是此時,或有悔悟之情,以為過去都是錯誤的想法。

安史之亂中,張巡、許遠力守睢陽,被敵軍四面圍困,張巡勉力堅持年餘,賀蘭進明等三路大軍盡皆擁兵不救,睢陽遂成孤城。其間糧食匱缺,餓殍遍地,張巡殺掉自己小妾以饗士卒,許遠殺掉奴僕仿效,由此拉開吃人序幕。城中平民飢餓難耐,俱各換兒女御飢。後來的史書都贊張巡許遠忠貞勇武,但絕口不提他們也有殘忍狠惡的一面。此後,元朝末年,統治者強徵暴斂,民不聊生兼又大旱,於是興起吃人之風,這種人寰慘劇或事出有因,等我做了父母,才倍覺痛心和憤恨。

不過,惡似乎不分男女,男的就不用說了,女的也有厲害角。比如呂稚、趙飛燕、隋朝獨孤皇后、武則天、明憲宗萬貴妃,皆兇悍異常。其中,以武則天為最,有幾個人敢於殺死自己的長女,敢於殺死幾個兒子,即使她登上君臨世界的位置,其人是早已荒廢了。所以,有時我天真的想,難道惡事主們,就沒有過一絲一毫的悔恨嗎?

的惡是在於權利中達到極致的。有智識的人用它造福於人,而昏庸的人,卻將之當作迫害的工具。比如周揚這位文壇領導,每一次運動都有他聲嘶力竭的聲音。而他其實是為了保住自己免遭厄運。然而最後還是難逃打擊,也虧得這樣的經歷,否則,文革過後,自然也要揪他的辮子。他作為公務人員,這樣做,大可以打上克盡職守的旗號,然而,我們在社會中,不僅僅是一種符號的代稱,我們還有做人的正直、誠實的責任。這些是任何藉口都無法抹掉的,假如真被抹掉,那隻能說你沒有過好做人的這一關。

當然,惡也有大小和高低。加弗裡洛•普林西普,波斯尼亞的一個爾維亞的學生,用一把左輪手槍開了兩搶,竟然都是十環,將弗蘭茲•菲迪南大公及夫人打死。結果由此引發人類史上最殘酷的一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零3個月,波及30個主權國家,死亡人數為1850萬,直接經濟損失1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1516億美元(依當時物價估算,依今物價則更加龐大)。這其中當有多少家庭牽涉,有多少人間慘劇敷衍?

西晉有個貴婦郭氏,有兒叫黎民,兩歲。一次他的父親從外面回來,小傢伙高興地直跳,他父親就就著母的手逗兒子,這個女人遠遠看見,以為丈夫喜歡母,便叫人將母殺死,其後她兒子想念母,不吃別人的,終啼哭而死。這妒婦就再也沒有兒子了。記得還有個故事說某人的花園,好好的地界兒,因為下雨,前面的路上泥濘汙濁,路人都繞道走到草地上,花園被踐踏的不成模樣。於是主人去端來煤灰填在泥上,別人就不再從花園裡穿過。這就叫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所有的惡都不是最可怕的,因為還有善良可以糾正它們。可怕的是內心的麻木和軟弱,任由自己靈魂的冷漠和枯萎。正是這些麻木和軟弱給了惡生存的土壤。我們這裡有過一則新聞,說從網吧出來的一個不良少年,舉著一把水果刀,著五個體力、個子都大於他的成人,叫他們出錢來,結果五個成人乖乖就範!人如果貪生怕死到了連起碼的反抗都不敢,想來是做人有了問題。

有個德國傳教士說,當初希特勒上臺時,猶太人遭難的時候,沒有人說話,接著是工會成員、共產黨員,大家都保持著沉默,最後輪到天主教徒,他是基督徒,和他沒有關係,也沒有說話,最後輪到基督教徒,這時已經沒有人可以站出來了。想來一個人的悲哀,不會更大於這樣的地步。當你落難遭殃,希望有人能夠伸出手來拯救的時候,斷然不會覺得他是多事之徒,當然這個,我以為還是要和東郭先生區分開來。畢竟做好事的目的,不是讓自己身負重傷。

如今,即使我們知道了這麼多惡,歷經風波、劫難,但誰能保證歷史不會重演?所以,還是提前敲些警鐘,在我們的記憶中,只盼我們遇見那些深惡痛絕的壞事,不要袖手旁觀或揚長而去才好。因為你是否是知識分子,就是和這個靈魂良知有著極大關聯。至於文人,作牆頭草的從來就不在少數,真正有骨氣和遠見的人,不過是其中的一小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