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高句麗帝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o6回:【高句麗帝國】一個人最可憐的,莫過於娘不愛舅不親。
李承乾就佔了一半。
他就鬱悶怎麼就攤上這麼一個舅舅呢?
處處為難自己對於胖子舅舅提出的問題,李承乾真回答不上來。
一,他不是兵法家,要對這打戰說上個子醜寅卯,那是白ri做夢。
二,他不瞭解情況,高句麗是個什麼樣本不知道,他們的城在哪裡也不知道,隋朝楊廣是怎麼個打法更不知道,無論如何
本說不出讓唐軍去攻打高句麗不會步隋朝的後塵但是這時候如果不接上他的問題,那老李就會回過神來,找李承乾算剛才罵他的帳。
辱君之罪,好像不輕啊“舅舅,承乾想要知道幾個情況,請舅舅為承乾解惑”李承乾說道。
反正他現在是失魂症的病人,不知道是正常。
“你問。”
“隋朝為何而敗?”李承乾問道。
胖子舅舅明顯是個有料的人,聽了李承乾的話,略微一思索就說上嘴了“這楊廣戰敗原因有分天時地利人和之說。戰敗第一原因,就在楊廣此人荒yin無度,無甚雄才大略,非用兵之人,戰敗乃註定之事。
其二,高句麗雖居泥丸之地,但卻經營幾百年之久,城堅難拔,高句麗百姓頑固難纏,中原之兵進入遼地,可謂是草木皆兵。
三者,高句麗居苦寒之地,中原兵只有夏秋兩季出兵,一到入冬,受不住那冰寒天氣,只能退走,故即使攻下了城池到了冬天又要入高句麗人之手。楊廣失去天時地利人和,只得落得個兵敗下場”
“舅舅,楊廣是不是一個沒事找的傢伙?”李承乾問道。
胖子舅舅一愣:“嗯?此話…怎講?”
“你說這楊廣喜歡美吧,又是一個昏君吧,那他不好好做他的昏君,天天在裡玩美女,跑去找一個苦寒的高句麗的麻煩做什麼?你們也說了,這高句麗也沒有什麼寶貝能入你們的眼的,那麼想來也不會入楊廣那個亡國皇帝的眼吧?”李承乾問道。
“這…”胖子舅舅一時回答不上來。
他回答不上來就一邊尷尬去吧,但他卻不,反而責怪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真是的,什麼人嘛。
李承乾現在算是看出來了,這胖子舅舅對楊廣這個人的評價本不準確。李承乾看到魏徵聽了胖子舅舅的話,就微微皺眉。魏徵這些人應該是和楊廣打過
道的,那麼對於楊廣這個人應該是知道的,那麼魏徵這皺眉就是聽到胖子舅舅說謊了?那胖子舅舅為什麼要說謊,看來就只有一個原因了,那就是拍老李的馬
。
不然在一個皇帝面前說一個前朝皇帝的好話,就是有病了“咳…”老李出聲,咳了一下,說道:“這楊廣…雖然能力差強人意,但是在這眼光上,還是值得朕佩服的。這高句麗是萬萬留不得的,不然遺害後世啊”這話一出,不管是支持派的李伯伯,唐儉兩人,還是反對派的魏伯伯,胖子舅舅,更有中立派的房相,都不約而同的點頭,對老李的話表示高度的認可李承乾眨了眨眼睛,心裡意識到,這滅高句麗的原因,似乎並不是那麼簡單。
老李一句“遺害後世”說出了高句麗的危脅和危害
,同時又把高句麗放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上。在李承乾看來,似乎有點高看高句麗了。
對此,我們可以先跳出李承乾的劇情,來看一看歷史。隋朝兩代皇didu去打過高句麗,楊廣更是三徵高句麗而間接因高句麗而亡了國。(數百萬士兵死於高句麗,不亡國才怪)李世民當了皇帝后,取了楊廣的亡國教訓處處行事小心,但在貞觀十九年,依然跟楊廣如出一轍,徵高句麗因入冬而告敗,留下了數萬中原士兵的屍體在那裡。李治上位後,這個書生皇帝做事一向柔和,但在東征這件事上,卻像只鬥勁十足的公雞。最後還是李治恰逢好時機,在高句麗內亂時,派兵滅了高句麗。從此高句麗消失在歷史上。
而且要說明的是,隋朝是把徵高句麗當成一個基本國策,李世民是在隋亡之後休養三十餘年又去徵打高句麗,而李治在滅了高句麗後,只守了十年,就把高句麗的領地讓給了新羅。
這裡大家心裡就有一個問題了:隋唐的皇didu傻了咩,前撲後續地去打一個高句麗,最後還把土地給了新羅?
李承乾此時也有這個問題,他問道:“父皇,這是為什麼?”老李眼睛望向殿門外,出一種深遠的目光,說道:“高句麗於我中原,如同匈奴於漢朝”他對高句麗下了一個定義後,用帶徒弟的語氣,給李承乾講起了這高句麗是長什麼樣的。
高句麗人是扶余別種(扶余古人的分支),在秦漢年間建國,其實就是一個部落的領地,但高句麗的領導人善於經營,長遠籌劃,能夠立足據地,穩紮穩打,逐步擴大地盤。對於中原王朝,採取表面順服,暗地積力的策略,如果中國出現內亂,則乘機侵佔土地,增強實力。經過5oo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紀,高句麗王國經於佔領了漢代的遼東、玄菟、樂
、帶方四郡土地,隔遼河與中國相望,並征服了沃沮、夫餘等遊牧民族“東西二千里,南北千餘里”領土擴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
高句麗算得上是一個軍國主義,他們全民皆兵,兵民不分。在與楊廣對抗的時候,就可以一次調用十萬以上的士兵,足見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並不弱。
高句麗經過結盟和征伐,周圍各國紛紛臣服,回紇等善戰的遊牧民族都已為其所用,就連強大的突厥汗國也已和高句麗結盟,不斷侵擾中國的北部邊境,相對於國家展僅是雛形,極不穩定的突厥,高句麗是起主導作用,威脅更大。百濟是南扶余人(扶余古人的分支),新羅不是,新羅做為一個親唐的屬國被包圍在高句麗,百濟,ri本之間,國家時刻都在生死存亡之中。
雖然老李這幫人對高句麗投於看不起的目光,但是心裡都明白這是一個很強大的帝國,若是不滅了這個帝國,中原的後人將會受到滅族滅國的災害這就是一山難容二虎的硬道理李承乾心裡受到的震撼很大,原來這才是他們要打高句麗的原因。之前笑話老李只是閒得蛋痛要和亡國皇帝楊廣較力,李承乾有些愧疚。
“父皇,知道三國不?”李承乾覺得自己要為中原的和諧穩定出一份力,經過了努力的思索後,想到了一個辦法,對老李問道。
今天下午就要結束三江之旅,書友們還未收藏的,希望把本書加入書架,後面的劇情,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