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禮。中華傳統文化之髓。來之上古,始於堯舜,興於姬周。廣義講,天命,哲學也。狹義講,程序,禮儀也。以內賢思想,外修德孝,綜合為禮,別稱文化。
禮之對於國事,重大活動的程序,重大儀式的禮儀,重大外事的禮節,都見於相關制度的規定,照著規定的制度執行,則禮至。然,這些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程序、禮儀、禮節則展現了文化之本,既生動又形像。
禮之對於個人,人際往的禮貌,先人長輩的尊重,後輩小人的呵護,都是從內心自發的形成,也無相關之規定,於今最普遍表現於握手之禮節。雖是小禮,但內心的認真與否則有大的差異,人皆能受之。
禮之對於國家,思想神的淵源,文化制度的延伸,學問道德的承繼,莫不借文字暨思想傳承於後世,後人襲之,則禮有傳人,文化發揚則會光大。如無,前無文化,後無傳人,不知何處來,不知何處去,終是亡族。
國家、民族、個人需要倡禮、賢禮、習禮,然則能代代相傳,一脈相承,永不異遷。國家的禮,民族的禮,個人的禮就是這個族眾所具有的外在表現形式的文化。華夏古國,禮儀之邦,是我國人常掛在嘴角的口語,其實,從明亡清興,華夏之禮早無,現今更是蕩然無存。雖然百年來民間借用外邦興個握手之禮,許多則是手在握,心在鶩,心手不一,只存了個禮之外殼,神內涵則亡也。禮是文化,文化是禮,文化的表現需要個人的內外兼修,內修外發,到達一定的程序,具有一定的修養,能淡泊名利,遵法守德,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真誠待人,則為君子。
然,我等俗人皆將禮當作知識,以為學歷越高,文學越好,詩歌越美,就是文化。實質那是知識多,文學好,詩歌昂,與禮無關,與文化無關。只要肯學,知識易來,只要肯練,文學會長,只要肯瘋,詩歌會美,當然,並不是人人勤學就有之,勤奮加天賦則有可能來之,就象普遍與特殊的關係,但勤奮總是沒錯,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禮的修練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付出太多的艱辛,作個知識人易,作個文化人難,或許,芸芸眾生終身最多達到知識人的程度,少數吃得苦、耐住寂、勤肯思、道德高的人能達到文化人的境界,學問與德仁兼修,終成大家。
禮的修練,得從自身作起,從現在作起,勤思巧學,多省多思,聚成思想,以史為鑑,以仁為鏡。其次,表裡如一,注重程序,內心虔誠,以真實的情待人,以樸素的情待事,做人做事留有空白。再次,寧靜致遠,淡泊名利,無則剛,大風起於兮而巍然不動,當拿的則拿,不當拿的莫伸手。
中華文化,源遠長,復之古禮,煥發新風,則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可重見也。
200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