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涪陵三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萬里長江,奔湧東行,新千年建成的三峽大壩,將昔波滔翻滾的江水鎖在了三鬥坪,三峽庫區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庫尾直抵重慶主城。夏天,江面寬闊,波光鱗鱗,湖水象一面巨大的鏡子,反襯天穹。在庫區中部,長江和烏江匯的地方,古城涪陵已走過數千年風雨。

[榨菜]榨菜在我的腦海裡印象特深,在缺糧少菜的年代,它是生活的必須品。如果你端著一碗稀飯或者玉米粥,一菜蔬都沒有的時候,一塊榨菜就是你午餐或晚餐最好的菜餚。就是現在,某時懶得出門買菜時,榨菜也成為我將就充餓作菜的選擇。

榨菜產地地域並不寬廣,僅僅集中在涪陵長江水域五十公里地段的百勝、珍溪、清溪、南沱等幾個鄉鎮。雖然在這江段上下各一百公里地域內,也有大批的種植,但榨菜的肥則有了差別。

榨菜印象的深刻倒不是因為它在現代化工廠加工出來的美袋裝,而是它傳統制作的工藝程牢牢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榨菜寒播種,立收割,在沒製作成品前,榨菜叫青菜頭。每當節給祖母燒香時,農戶們除了走親串戶就是忙著收割菜頭,這是冬去來的收成。往年,這個時候,沿江的沙壩早就建滿了楠竹搭成的三角形菜架,一串串菜頭象窗簾飄蕩在徐徐的河風中,而菜架下面,坐滿了手持小刀給菜頭剝皮削筋的人。

青菜頭砍割時,可象一般的蔬菜用於清炒,先在鍋裡微煮漂洗除去苦味,撈起在用大火加上幹辣椒、生薑、大蒜、鹽巴爆炒幾下起鍋,一盤香味俱全的綠青菜頭就呈現在你的眼前,保證讓你胃口大開。

風脫水是涪陵榨菜的傳統,浙江人引種榨菜後將製作工藝改成鹽脫水,雖然製作的時間縮短了,但榨菜的香、脆、則丟失了。現代化工廠製造出來的大批量產品,就象用試管制造嬰兒一樣,早沒了榨菜應有的特。我還是喜歡傳統的榨菜,青菜頭的葉子可以在涼曬乾後製成做燒白的輔料。

說到燒白,也是我喜歡吃的,也是老四川的傳統美味。將三線烙皮去後切成片,一片片整齊地碼在碗裡,在烙皮時先將醪糟水或者白糖抹在帶皮三線的皮上,烙皮去的表層呈現金黃的澤,把碼好的一碗碗蓋上青菜頭葉製成的鹽菜,淋上用糖、鹽、姜、蒜、漿油、味、花椒打好的佐料,上火籠蒸,香味就從熱氣騰騰的氤氳霧氣中香透滿屋,喉嚨忍不住嚥下口水。

父親別的菜都不拿手,惟獨蒸得一手香噴噴的燒白。那年,在父親的監督下,我將烙皮去、切片碼料,上籠生火,居然蒸出的燒白也是一樣的噴香。超市的出現,慣養了批批的懶人,生菜、菜,超市都製成成品,拿回家加熱可食,但這樣的燒白早沒了父親蒸出來的清香。

榨菜拋棄了傳統工藝,我只是在炒絲無菜配料時偶爾用它炒成一盤榨菜絲。不過,在去遠方,不適應外地生活時,榨菜則成了每餐生活的菜品。

[胭脂蘿蔔]蘿蔔是很平常的蔬菜,將之用來燉排骨、豬蹄倒是不錯的選擇,或者將之切成絲,擠幹水份,伴上佐料做成涼菜,也是下飯的好菜。在冬天,羊火鍋、老鴨湯等火鍋類的吃法中,蘿蔔燉得又軟又香,甜潤上口。

涪陵長江季風氣候明顯,霧多照少,土壤肥沃紅,胭脂蘿蔔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中長得紅潤漂亮,外皮紅紅,內心紅紅,表裡如一,就象一顆守望愛情的心,不管切下那角那片,它依然是紅的,就是胭脂蘿蔔頭上頂的嬰子也是紅得發亮。

每年,胭脂蘿蔔上市時,母親都要買上一些,將之洗淨後放在風口涼幹,待幹得外表沒有一絲水份時就將它放進泡菜罈子,等段時間後,撈出泡得紅紅的胭脂蘿蔔,切成小塊,是下飯的上等好菜。

有時,就象榨菜的用途一樣,炒絲沒有配料時,將之切成絲也可以作為配料,但用得最多的倒是炒回鍋,有了胭脂蘿蔔的提提味,回鍋香味就格外的不同。回鍋、魚香絲、麻婆豆腐是四川三大家常名菜,也是檢驗一個廚子手藝高低的標準。

據科學研究,胭脂蘿蔔具有消食、順氣、化痰、止咳、利、補虛、防癌等功能,也是提練紅素的一項重要生產原料。其實,即使沒有這些功用,胭脂蘿蔔也是涪陵人家家戶戶泡菜壇裡的必備佳品。

在泡菜中,人們為了簡便快捷,將包包白菜也泡進菜壇,三五天即可食用,但我還是喜歡在吃飯時來上一盤胭脂蘿蔔,在我心裡,泡菜就是胭脂蘿蔔,胭脂蘿蔔才算是真正的泡菜,別的雖然也泡,但它們只是菜,而不是泡菜。

小時,烏江對岸的群沱子有家玻璃廠,玻璃廠下面有家陶廠,一群孩子為撿玻璃廠的晶花,渡江過河撿了不少,當他們發現江邊擺滿了泡菜罈子時,大點的孩子說乾脆我們搬個回去。於時,大小孩子都悄悄縮在低處,躡手躡腳一人偷了一個費盡吃之力將罈子搬回了家。多少年後,那個罈子還擺放在家裡,成為我偷盜的罪證。

泡菜罈子都比較大,現今的房屋好象沒了它安身的地方,涪陵人離不開泡菜,更離不開泡菜罈子裡面的蘿蔔、生薑、辣椒,離開了這些,炒出來的菜則不叫菜了,只能叫食品,一個沒有生命的食品。

我將一個曾經盛過十斤酒的透明罈子當作泡壇,將胭脂蘿蔔泡在裡面,站在廚房,天天都能看到它的成長。

[豆花飯]豆花飯,顧名思義,豆花和飯。它是涪陵人最喜歡的早餐,在庫區沿江,也僅涪陵才有,偶爾在別的地方遇到,也是鳳麟角。

高速公里未建時,長江作為通幹道,百舸爭。冬季長江邊雨後筍般林立著許多飯館,主供食物就是豆花飯,不管是早中晚三餐,豆花飯都能帶給旅行的人溫暖。

其實,我對豆花飯印象不深,也說不上喜歡,但喜歡吃的朋友不少,偶爾遇著了一起將就哄哄肚子。以前,最喜歡跟父親上街,在大東門箱子街路口下側的館子吃餈粑,或者在城牆邊下館子吃醪糟湯園,這兩樣小吃,在我的印象中最深,有兩個小錢就喜歡跑去美滋滋地獨享。

醪糟湯園也是涪陵的名小吃,但沒有豆花飯的影響大,並且醪糟湯園在重慶的許多地方都有,就沒了特。城牆邊下的館子我去吃得最多的就是餃子和醪糟湯園,記得那年考取工作時,我們六個同學就是在那裡吃的餃子慶祝。

製作豆花,最好用新鮮的黃豆,提前一天浸泡後再用石磨推出來,只是現在誰有那功夫用石磨推呢?都用機器打了。豆子打好後,將漿用細紗布過濾,剩下的渣可用來餵豬,漿則放進大鍋燒,燒開了就是豆漿,再用滷水點制,一鍋白生生的豆花就出來了。

在街頭的餐館,門口放了一個大鐵鍋的都是豆花飯館子。

大凡吃豆花飯的人都喜歡自己打調料,而我天生對調料不,每次都要求老闆打。豆花飯的調料很香,將的豆花用筷子挾一塊伴上調料,吃進口中,香就溢滿了嘴角。有段時間,中午常在樓下的餐館吃豆花飯,有網上朋友問,豆花飯是啥?真還不好回答,什麼是豆花飯。

父親去世前後那幾天,我左側腹部區疼痛得厲害,手一摸,象是在肝部的位置,想想真是有些怕,這個位置痛不是好事,但那幾天也沒有神去檢查,直到父親的事結束後才去醫院作了個徹底的檢查。查肝功、血常規、癌症分子化驗及彩超檢查等一系列機器測驗後,得出最可能的結論是膽囊炎。

醫生說,患了膽囊炎,儘量少吃豆製品,特別是豆花飯。這以後,豆花飯就吃得少了。不過,我還是喜歡吃農村做的豆花。農村只有來了貴客時主人才會推石磨豆花,將清純的井水伴豆漿澆開滷好,伴著單調的青椒製作的調料,入口也是一股股的清香。

上月,去劉叔家釣魚,他在家煮了鍋豆花,香還留在嘴角。他說,等新豆子摘了再來,煮的豆花更香。

挨著土地,熱愛土地,它才會給你最珍貴的營養。

200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