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舞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今賈氏讓綠蕪將這些賬冊送來,正是此意。

“主母代,一應出入皆由府中龐管事掌管,夫人如有不明,可喚他來問。”綠蕪低眉稟道。

馥之頷首,將簡冊接過。她與顧昀對視一眼,看看綠蕪,含笑道:“有勞你了,我稍後便去向叔母拜謝。”

“主母方才已睡下,曾代婢子,若夫人有話,可明朝再往。”綠蕪道。

馥之想了想,答應道:“如此。”綠蕪不語,片刻,目光瞥過顧昀的臉,輕聲道:“婢子還有一事。”說著,她雙膝跪下,深深稽首:“婢子今已將所司之事代完畢,明即離府返家,特來辭行。”馥之一訝。

顧昀卻笑笑,看著她,緩緩道:“家中可準備好了?”綠蕪沒有抬眸,少頃,答道:“正是。”顧昀頷首,溫聲道:“你在府中服侍多年,我已代龐管事給你備下些絹之物,亦是一點心意。”綠蕪稱謝,拜過顧昀,又拜馥之,站起身來。

“婢子去了。”她望向顧昀,目中似閃著些微的留戀。

顧昀角彎起:“去吧。”綠蕪輕輕咬,片刻,轉身小步趨下。

細碎的步履聲似夜風般輕柔,片刻,在門外消失不見。

“她要回家成婚。”顧昀看向面帶不解的馥之,解釋道。

馥之看著他,微微一笑:“如此。”深夜,錦城的伎館之中仍是歌聲滿耳,舞袖如雲。

白傑與幾個好友在家中喝得半醉,乘車到最大的繁英館中,繼續作樂。

“這幾如何不見王太子?”一人將酒盞裡的酒一飲而盡。問道。

“他呀,”另一人用箸夾片魚,放到口裡,緩緩道:“去京城了。”

“京城?”問話的人打個酒嗝:“去京城做甚?”

“皇帝立後,去致賀哩。”那人答道,說著,冷笑起來,懶洋洋地往席上一躺:“你是沒見到他那儀仗,旗幡的杆頭都是金的。”

“甘五。”白傑聽出他言語中的嘲諷,瞥他一眼:“勿忘了你父親送你來做甚。”

“做甚?”叫甘五的人坐起來,滿臉醺紅:“就是做質子!我族人在山中開私鹽,鹽利十分,濮陽王佔七分!前幾我父親傳來消息,說濮陽王的人又與他談,出黃金萬斤買下鹽井!不長眼的!竟也有人說要賣!當我等土人不識字是怎的?現在朝廷頒了新令,鹽井一年得利百萬,可都是我們的…”話沒說完,腦袋上卻被猛拍一記,他懵住。

“小聲些!”白傑瞪著他,低斥道。

甘五稍清醒,看看四周,神有所收斂,卻仍是不忿“哼”一聲,又在席上躺下。

白傑瞅瞅他,端起一隻酒盞,飲酒不語。

未幾,他忽然發現進館時點的那名舞伎還未至,心中一惱,讓侍從去叫館主人來。

伎館主人滿面笑容地走進來:“公子有何吩咐?”白傑瞪他:“人呢?”館主人小心賠笑,道:“青絮還在別處,公子若不棄,小人可去喚別的舞伎來。公子放心,此館中…”

“砰”地一聲,酒盞在館主人面前摔得粉碎。

白傑冷笑,霍地起身:“我倒要看看,何等貴客,竟敢霸著不肯放人!”館主人聞言變,忙上前勸阻。白傑一把將他推開,大步走了出去。

伎館的廊道中,光影錯,歌聲繞耳不絕。白傑問得青絮舞蹈的廂房,憑著一股酒氣,上了樓閣。

走到那廂房前,白傑猛地將門推開。

燈火點點璀璨,卻沒有一點樂聲。偌大的廂房空蕩蕩的,一人端坐案前,衣冠素潔,雙目深若點墨,面容俊逸出塵。旁邊,一身舞衣的青絮望著他,手捧茶盞,面帶紅暈。

白傑看著那男子的面容,愣了愣,酒意瞬間清醒。

“公子。”他正要轉身離開,謝臻已經開口,含笑地看:“某等候多時矣。”白傑神莫測,盯著他,片刻,走入室中。

謝臻仍是面帶微笑,朝青絮一頷首,青絮向他一禮,低下頭,施施然走出廂房,將門闔上。

“公子放心,某在此處,除了青絮,便只有公子知曉。”見白傑神猶疑,謝臻從容道。

白傑轉過頭來,冷笑:“使君此計甚妙。”謝臻望著他,亦是笑意淡淡:“若無此計,只怕見不得公子。”說著,將手向旁邊的席上一請。

白傑瞥著他,少頃,在席上坐下。

“見我何事?”白傑開門見山地問。

“自是為鹽利之事。”謝臻亦不多廢話,漆黑的雙目注視著他,語聲緩緩:“朝廷令巴郡鹽政歸民,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些許小事,代家人便是,怎勞賢侄女親自送來?”姚徵府中,鄭氏讓侍婢接下馥之送來的賀禮,笑意盈盈地說道。

馥之微笑:“叔父家中喜事,馥之本當親至。

鄭氏笑起來,和藹地拉過她的手,與她往堂後走去。

姚嫣房中,李珠李瓊姊妹和母親吳氏也在,正圍著姚嫣說笑。鄭氏帶著馥之進來,她們皆是一喜,上前見禮。

“馥之姊近來又美麗許多哩!”李珠看著馥之,讚歎道。

吳氏笑她:“偏是今嘴甜。”眾人皆笑。

馥之望向姚嫣,她靜靜地立在榻前,見馥之走來,緩緩一禮:“阿姊。”心中知曉她對自己的芥蒂,馥之不以為忤,淡笑還禮:“妹妹。”李瓊湊過來,看看馥之,又看看姚嫣,嘆道:“阿嫣,你可記得年初時,你和馥之姊皆未定親,我和阿姊那時還怨家中將我二人定得早。可如今,馥之姊已經成婚,你也要入宮了呢。”鄭氏聞言,笑出聲來:“照你這麼說,豈非願意遲遲無人來娶?”李瓊赧然:“我也不是那意思…馥之和阿嫣遲遲未定,乃是註定要做貴人的。”這話稚氣有趣,眾人又是一番笑語。

馥之看著她們說話,片刻,看向姚嫣。她望過來,含笑意,目中卻一片平靜。

光和四年八月,皇帝冊竇氏為後,納郭氏女、姚氏女為美人,同入宮者另有十人,各封以八子、充依、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