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十三章通信與基礎教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讓磚頭來的更猛烈些吧!

這一塊的業務,目前是那位德國工科留學生於謙在負責,幾年來他的工作態度和成績獲得了陳曉奇的認可,回國之後他這樣的骨幹自然要重用起來,反正對於這個時代幾乎一抹黑,陳曉奇就算要蒐集名人高手也無從下手,愛因斯坦他倒是知道,可人家也得願意啊!

除此之外,他們還新成立了電訊處。這時代,中國的大多數電話公司是外商投資建立的,而電臺陳曉奇更是早於美國人先走一步建立起來,同時代的美國人也在濟南建立了電臺,這就形成了兩傢俬有電臺分別在上海和濟南競爭的有趣現象。

電臺方面,除了無線電臺以外,有線廣播這種效果明顯覆蓋廣大的東西他更加不可能放過,先期的計劃就是要將他本人的聲音能夠傳達到控制之下的農村和工廠,遠期還將投入到商業運營之中,他很明確的提出了要獨霸這塊市場和陣地的想法。

作為後世的人,陳曉奇很清楚的知道控制媒體喉舌對自己的重要,而電話公司建立後首先開通整個工廠區的通信話務,其次蔓延到整個濟南城,在遠期計劃裡,他還將鋪設覆蓋全省的長途幹線,當然這筆巨大的投資他現在拿不出來也不敢幹,這都是遠期發展規劃而已。

這時代,由馬惠階創辦的濟南電話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了原濟南官辦電話公司外,又自辦了洛口、濟寧、周村、博山等地的支撐不住了,歷史上他只撐到了25年就後繼無力之下不幹了。而此時因為陳曉奇的意外出現,他原本奄奄一息的公司業務再次煥發青,不但進一步擴大,還將建立濟南至周村、張店、博山等地的長途線路。

無線電報是一定要建立的,這一點陳曉奇很明白,但是限於現在的科技條件,馬可尼的超遠程無線電報試驗才剛剛成功,世界上最遠的無線電報運營還沒開始呢,他這裡暫時也沒能力超過人家幾十年的技術。不過他的先知先覺知道,這玩意的體積要越小越好,直到一個人能揹著到處跑的程度,在一個就是傳輸距離和傳輸方式,在未來,微波通信技術是一大重點,絕對不容錯過,而此時才剛剛開始,他還趕得上。

至於說穿越附帶品---對講機,這年頭別指望能造出來那麼小的,能在十年內趕上摩托驢拉二戰時期的裝備水平就了不起了,到時候不管是坦克裝甲車還是戰鬥機戰艦潛艇,還是特種分隊,這東西誰都需要,真能做到連排級---這個有點扯淡,那得多少錢!除非他能大規模的製造便宜的電子元器件。

貌似現在驢拉公司還沒有成立呢,而那種揹負式對講系統還沒人研究出來,更不用說手持式的了,通信技術在未來是巨大的金礦,這一塊陳曉奇身在其中二十年,可是特別有體會,因此回到國內來設立電訊處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儘快將這東西搞出來,未來戰爭的獲勝者除了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這通信技術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啊!

除此之外,電訊處還負擔有雷達技術的研究工作,二戰是一個科技爆發期,許許多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發明―包括計算機都是在這時代發明的,毫無例外都是為了戰爭機器使用的。雷達技術作為軍事力量的眼睛,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再也下不來臺了。陳曉奇不知道這時代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但是他看過的大片和小說中對此反覆強調,中國在合成孔徑雷達方面和相控陣雷達技術的落後長達數十載被人壓在下面,宙斯盾在家門口亂晃悠的鬱悶情節讓這個熱血青年特別的不舒坦。儘管他穿越前這些技術都實現國產了,但是落後人家時間太長了。

二戰期間,技術水平並不落後的小本因為在雷達技術遠遠落在美國人後面,使得他們不得不靠人工瞄準的艦炮來對抗美國人的雷達定位,優劣一眼可知,而有了雷達的艦船飛機就等於多了一雙千里眼,先發制人的好處就不用說了。沒有這東西,英國人早被小鬍子轟的不知道東西南北了。

這些東西,陳曉奇在美國本都不敢提出來研究,那樣的環境下,製造出來對戰爭手段起到革命作用的技術一旦洩出來一丁半點,他就別想著離開那裡了,所以這些東西在他的腦子裡憋了四五年,到今天有點自我保護的本錢了,他才敢提出來。可當前要命的是,美國那些已經配合練水平夠高的技術人員美國人不放!現去找人組織團隊又不知道要拖拉多長時間,而且這正能讓自己放心的研究中心現在還在那裡開山挖呢,還早得很!

電訊部的人目前暫時由原先電子研究室的人組成,外圍控制則是保密部戴風的人,這些未來影響巨大的技術絕不可以提前洩出去一點風聲,甚至除了陳曉奇,那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在研究在保護的這些東西究竟會發生多麼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學城建立起來後陳曉奇馬上要進行其他的重點科目,比如說醫學人員的培養,戰爭年代,醫療技術和醫療人員的配備情況直接關係到部隊的傷亡率,而和平年代,醫療衛生人員的占人口比例決定了整個國家的人民健康水平和壽命長短,無論如何去強調都是不過分的。

但是在這個年代,佔據了話語權的,是西醫,而西醫的培養則主要掌握在教會學校和西方國家的勢力手中,他們遠遠不能滿足數以億計的人民大眾的健康需要,而且關鍵的,這些人沒有誰是為了群眾疾苦存在的,他們的服務目標首先是達官貴人,其次是市民士紳,最後才可能輪到老百姓,但那個時候,老百姓們會發現即使這些牛人大發善心的來放下身段給他們瞧病,開出來的那些藥要麼他們買不起,要麼壓就沒得買。這種局面會持續很長很長時間,至少數十年,在中醫被裡應外合趕到了牆角的年代,老百姓除了等死,沒別的出路。

陳曉奇自然不會坐視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在設立學校之初,他就著重加強了中醫學校的規模和數量,他不在乎別的人怎麼想怎麼看,反正那些人不能影響到他的決定,更沒有他的看法長遠,他很清楚,只要將中醫的培養和職業資格問題解決了,那些藉著名頭坑蒙拐騙之輩自然沒有空子可鑽,而在理順各種分歧和去除各種不實的虛誇內容之後,中醫迴歸自然質樸不是問題,民眾接受更不是問題,足足三十萬的的處方來治療絕大多數的疾病更加不是問題,這裡面最有問題的,是人們的腦袋,思想,已經被反覆扭曲和灌輸了錯誤觀念的思想。

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沒有出現因為民國明令止中醫就沒人去報考去學習的景象,這年代需要一技之長來養家餬口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何況發出來這種召喚的人還是陳曉奇---一個在傳說中非常有分量非常有信譽的大善人、大發名家、大工廠主---等等。

在某些人的教唆之下,中西醫幾乎是勢不兩立的,因此兩所學校必然要分開,而陳曉奇為了均衡各方面的勢力,提出來以投資數量,來平衡雙方之間的力量對比。結果是他之外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西醫學習需要鉅額的設備輔助,通常一臺新的x光機的價格就能讓陳老闆去建立兩所中醫學校。要建立一個全科的醫科大學,投入的資金數量足夠陳曉奇建設十所中醫學校。

相對於西醫四年的大學教育,中醫師的學習被陳曉奇拉長到六年到八年,而人才培養也不是到了高中才去選擇---他從初中就開始有目標的去選拔培養學生,在小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將一切該背誦的內容諸如《醫學三字經》《十八反十九畏》《雷公炮製論》《百病賦》《金針賦》《玉龍歌》《肘後歌》《燙頭歌訣》等等,被孩子們當作順口溜來唸誦,再深一步的就是諸如《醫學實在易》《脈經》《靈樞》《素問》甚至是《本草綱目》等等。陳曉奇是用古人蒙童教育中那類死記硬背的方式來給他們腦子裡東西。古人能在孩子十歲之前將四書五經給背了,更有拗口的《莊子》之類的,那麼他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們背這些呢?

無論什麼年代,做教育都是一件投資巨大的事情,而且還必須要數十年持之以恆的無所取無回報的投入,這樣才能夠真正收穫一個累積起來的巨大的成果,那些妄想著用市場規則來辦教育的做法,已經不能用用可笑來形容了,那是一種人的倒退,是人類歷史最無恥最可憐的悲劇。

除此之外,大量的中等專業醫科學校也將在美華公司的擴展之中不斷延伸出去,同樣的這些學校會提供大量醫學輔助人員,填補現在極端缺少的醫療人才空缺,更重要的是要在未來給陳曉奇計劃中不知道有多少的兵馬建立軍事醫療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