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將失:一曰,失所以往來,可敗也。二曰,收亂民而還用之,止北卒而還鬥之,無資而有資,可敗也。三曰,是非爭,謀事辨訟,可敗也。四曰,令不行,眾不壹,可敗也。五曰,下不服,眾不為用,可敗也。六曰,民苦其師,可敗也。七曰,師老,可敗也。八曰,師懷,可敗也。九曰,兵遁,可敗也。十曰,兵□不□,可敗也。十一曰,軍數驚,可敗也。十二曰,兵道足陷,眾苦,可敗也。十三曰,軍事險固,眾勞,可敗也。十四[曰],□□□備,可敗也。十五曰,暮路遠,眾有至氣,可敗也。十六曰,。。可敗也。十七[曰],。。眾恐,可敗也。十八曰,令數變,眾偷,可敗也。十九曰,軍淮,眾不能其將吏,可敗也。廿曰,多幸,眾怠,可敗也。廿一曰,多疑,眾疑,可敗也。廿二曰,惡聞其過,可敗也。廿三曰,與不能,可敗也。廿四曰,暴傷志,可敗也。廿五曰,期戰心分,可敗也。廿六曰,恃人之傷氣,可敗也。廿七曰,事傷人,恃伏詐,可敗也。廿八曰,軍輿無□,[可敗也。廿九曰,]□下卒,眾之心惡,可敗也。卅曰,不能以成陣,出於夾道,可敗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後行之兵,不參齊於陣前,可敗也。卅二曰,戰而憂前者後虛,憂後者前虛,憂左者右虛,憂右者左虛,戰而有憂,可敗也。
譯文統兵的將領可能出現的過失有以下各種:第1種是軍隊調動失當,可能導致失敗。第2種是收容散亂的百姓,不加訓練就用去作戰,或是收集剛打敗仗退下來的士兵,馬上又讓他們去打仗,或是沒有供給保障仍然一意孤行,這些都可能導致失敗。第3種是愛爭論是非,作計劃時爭論不休,可能導致失敗。第4種是命令不能執行,士兵不能一致行動,可能導致失敗。第5種是部下不服從、士兵不聽指揮,不肯效命,可能導致失敗。第6種是他的軍隊使百姓遭受痛苦,可能導致失敗。第7種是軍隊疲憊,可能導致失敗。第8種是軍隊思鄉想家,可能導致失敗。第9種是士兵逃跑,可能導致失敗。第10種是士兵。。可能導致失敗。第11種是軍隊多次受驚嚇,可能導致失敗。第12種是行軍的道路難以行走,使士兵常常陷腳,士兵困苦不堪,可能導致失敗。第13種是修築險要堅固的軍事設施,使士兵過度疲勞,可能導致失敗。第14種是。。可能導致失敗。第15種是天快黑了,行軍路程還很遠,士兵極其氣憤,可能導致失販。第16種。。可能導致失敗。第17種是。。士兵恐懼,可能導致失敗。第18種是軍令屢屢改變,士兵偷安應付,可能導致失敗。第19種是軍隊軍心渙散,士兵不信任他們的將領和長官,可能導致失敗。第20種是統兵將領多數存在僥倖心理,士兵懈怠懶惰,可能導致失敗。第21種是將領和士兵都多疑,猶豫不決,可能導致失敗。第22種是將領厭惡聽別人指出其過錯,可能導致失敗。第23種是任用的下級官吏無能,可能導致失敗。第24種是長期宿,挫傷士氣,可能導致失敗。第25種是將領臨戰分心,可能導致失敗。第26種是隻想憑藉敵軍士氣低落,可能導致失敗。第27種是單純依靠埋伏和施行欺騙去打敗敵軍,可能導致失敗。第28種是。。可能導致失敗。第29種是。。士兵產生厭惡心理,可能導致失敗。第30種是不能用合適的陣勢通過狹谷通道,可能導致失敗。第31種是軍隊先出發和後出發的士兵,不能在陣前會齊集結,可能導致失敗。第32種是作戰時由於擔心前鋒致使後衛空虛,或者由於擔心後衛致使前鋒空虛,或者由於擔心左翼致使右翼空虛,又或是由於擔心右翼致使左翼空虛,作戰時總是有種種擔心,可能導致失敗。
解析這篇文章集中論述統兵將領的指揮才幹和指揮素養,和前篇共同之處在於也是從反面論述。孫臏在文中把臨敵指揮不當可能造成的錯誤一一列出,令人驚歎的是他竟列出了32種之多,可見他蒐集了大量資料並加以細心研究。他列舉的這32種錯誤都是實戰之中發生過的,也是一般將領易犯的。下面我們看幾個戰例,便可更深刻地領悟孫臏的論述了。東晉末年,安帝復位不久,廣州刺史盧循和始興相徐道覆二人便趁劉裕統兵北伐南燕、朝廷空虛之際,起兵反叛,二人分別攻下長沙、南康、廬陵、豫州諸郡,沿長江東下,聲勢很大。江荊都督何無忌從尋陽領兵拒敵,又身受重傷而死。朝廷驚恐,安帝只好下詔召剛滅了南燕的劉裕回京抗敵,劉裕回京,立即整備戰船,準備出兵敵。這時,豫州都督劉毅不服氣劉裕,便要出兵南征。他的堂弟劉藩送信給他,說是賊軍剛剛得勝,其鋒銳不可擋,建議與他在江上會合,等待時機破敵。誰知劉毅連信都沒有看完,便瞪著眼睛,很生氣地看著劉藩說:“前次舉義平定叛逆時,只不過是因為劉裕發起,我才暫時推重他,你便以為我真不如劉裕嗎?”說著,把書信扔到地上,立即集合二萬水軍,從姑出發。劉毅的水軍急忙行駛到桑落洲,便和盧循、徐道覆所率領的賊兵遭遇。賊兵順而下,猛力前衝,船頭又高又銳利,一下子便突入劉毅船隊之中。劉毅的船隻又小又不堅固,與敵船一撞即破損,紛紛往兩旁躲避,劉毅的船隊頓時亂了。盧、徐二人帶領賊船,東衝西撞,很快便把劉毅的船隻都撞沉了。劉毅支持不住,只好帶領幾百軍兵棄船登岸,狼狽而逃。盧循、徐道覆接連打敗何無忌,劉毅兩名都督,聲威更是大振,叛軍兵力已達十幾萬之多,船隻車輛連綿百里,其樓船高達20丈,在長江中橫行無敵。但盧循很畏懼劉裕,聽說劉裕已領兵回到京都建業城,就驚慌起來,有了退回尋陽,掉頭去攻打江陵的意思,而徐道覆卻主張乘勝進攻都城。二人一連商議好幾天,才決定繼續東下。其實,當時劉裕剛剛北代趕回,軍兵人數不多,又十分疲憊,而京城的軍兵也僅僅幾千人。盧循如果早聽徐道覆的主張,乘勝東下,那東晉都城就很難保住了。虧得有了數緩衝,劉裕得以募集民兵,修整石頭城,同時又有一些勤王軍兵到達,實力有所增強。但賊軍兵勢仍是遠遠超出東晉守衛都城兵力,一些文官武將便力主晉帝過江躲避,只有劉裕堅決反對走避。不久,盧循到達淮口,京城戒嚴,琅琊王司馬德文督守宮城,劉裕親自領兵屯駐石頭城,又讓諮義參軍劉粹,帶領他的第三個兒子劉義隆去守衛京口。劉裕的兒子劉義隆當時僅四歲,當然不會什麼守衛,劉裕讓劉粹帶他去守京口,只不過表示決心,以勵士氣而已,部署停當,劉裕召集諸將說:“賊兵如果由新亭直接進兵,那便不好抵禦,只好暫時迴避了,以後的勝負也難以預料;如果賊兵退回西岸停泊,那便說明賊兵的鋒銳已減,就容易對付了。”以後劉裕常常登上城頭向西瞭望。起初還看不見敵軍蹤影,只見長江煙波浩渺,山水一。隨後便聽見鼓聲,遠處有敵船出沒。駛向新亭。劉裕不由得看看左右隨從,臉上出憂慮神。隨後見敵船又回到西岸蔡洲停泊,劉裕才轉憂為喜說:“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賊兵雖然聲勢很大,卻不能有什麼作為了!”賊兵為什麼到了新亭又回去了呢?原來,按徐道覆的主張,是由新亭進兵,燒了船隻直接進攻,這正是劉裕最擔心的戰法。然而,盧循卻十分多疑,優柔寡斷,想要找出保證萬無一失的策略,因而在江中徘徊,先到東岸,又回泊西岸。徐道覆見盧循如此,只好嘆息說:“我最後還是被您耽誤了!這次舉事一定不會成功了!假如是我獨自舉事,那奪取建康簡直易如反掌哩!”徐道覆無奈,只好依從盧循,駛回西岸。劉裕得到息之機,便加緊修整防禦工事,再說盧循、徐道覆回泊蔡洲後,等了幾天,不見劉裕動靜,盧循才明白自己的決策有誤,開始後悔。盧循派出十幾艘戰艦去攻石頭城外的防禦柵欄,劉裕並不出戰,只命軍兵用神臂弓連,這神臂弓確實厲害,一張弓可以連幾支箭,而且勁道強急,盧循只好退回。盧循進攻不成,又派兵到南岸埋伏,同時派出一些老弱軍兵乘船東下,揚言要進攻白石。白石在新亭左側,也是江邊的一處要,劉裕還真怕他假成真,不敢不採取防禦措施。正好劉毅打敗仗後逃回,到京城請罪,安帝把他降為後將軍,仍叫他到軍營效力。劉裕也不計較,讓他一同去白石,截擊賊兵船隻。留下參軍沈林子、徐赤特等將扼守查浦,吩咐他們不許輕舉妄動。劉裕走後,賊兵從南岸偷偷進兵,攻入了查浦、放火焚燒張侯僑。徐赤特違反劉裕的命令出戰,中了賊兵埋伏,隻身單船逃往淮北去了。只有沈林子單獨據守柵寨,奮力守衛,隨後得到劉鍾、朱齡石等將領兵救援,賊兵退走。劉裕得報,飛騎趕回,徐赤特也逃回石頭城,劉裕斥責他違令,下令將其斬首示眾。劉裕脫下甲冑,從容坐下和軍士一起吃飯,然後出鎮南塘,命參軍諸葛叔度和朱齡石等將率領兵去追擊敵軍。朱齡石的部下軍兵大多是鮮卑壯士,身材高大,手握長槍,追著刺殺敵兵。那些賊兵大多拿的是刀,槍長刀短,武器上也吃虧,便抵擋不住,紛紛逃命。盧循不敢再戰,便率領殘兵,一路搶掠,退回尋陽去了。沿途各郡都堅壁清野,嚴密防守,盧循什麼收穫也沒撈著。盧循、徐道覆後來雖又重整軍兵向西去攻打江陵,但也沒能得逞。而劉裕戰勝盧循後便督造大船,派兵從海上直搗盧循老巢,他自己又率領水軍在大雷江面,把賊兵到西岸,一陣火攻,燒得賊兵潰不成軍。盧循幾經敗陣,逃回番禺老巢,可那裡早被劉裕派出的軍兵佔領。盧循想奪回番禺,未能得逞,最終送了命。這一場反叛和平叛的爭鬥,從正反面為孫臏的《將失》一文提供了很好的例證。劉裕善於準確分析敵情,部署得當,所以連連獲勝,不必多言,單說劉毅和盧循的失敗,正是犯了孫臏所說的指揮錯誤。劉毅盲目自大,不服氣劉裕,又不瞭解敵情,便盲目出戰,結果裝備上吃了大虧,又無恰當戰術,只憑僥倖,哪能不敗!而盧循所犯錯誤就更多更重了,他沒有指揮才能,又不肯聽徐道覆的正確意見,多疑不決,最後中了劉裕火攻之計,招致慘敗。一次吃了敗仗,盧循便信心全失,匆忙退走,因而一敗到底,以送命告終。唐高宗時,吐蕃本來和唐朝友好相處,但後來吐蕃王贊普贊病故,新繼位的贊普讚的孫子年幼,由國相祿東贊攝政。這個祿東贊很有才能,使吐蕃很快強大起來,便開始外侵,一連攻佔西域18州,並繼續入侵。唐廷派出右衛大將軍薛仁貴為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和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總管,領兵去討伐吐蕃。行軍到達大非川時,薛仁貴對郭待封說:“此去烏海,路途遙遠而且難行,又有瘴氣,我軍如果深入,實在是一條死路。然而,我等既然奉命前來,又怎能貪生怕死呢?不過,我們還是應該死中求生。當今之計:快速進軍便可建功圖存,緩慢進軍就必敗無疑。這大非川山嶺地勢還比較平坦,可以建立兩個柵寨,儲存輜重,留下一萬軍兵守衛,我自己率領輕騎前往烏海,抄近路急行軍,攻他一個出其不意,定可打敗敵軍!”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再次叮囑他:“我如果到了烏海,自會派騎兵來運輜重,那時請您保護輜重一同到烏海;否則,請您務必不要隨便出動!”郭待封滿口答應,薛仁貴這才率兵先行,讓阿史那道真隨後跟進,加速突進。到達河口,遇到數萬吐蕃兵據住險要扼守。薛仁貴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憑著一杆大戟,殺入敵軍營壘,那真是所向披靡。唐軍大隊緊跟薛仁貴擁上,殺傷許多敵軍,奪得許多物資和一萬多頭牛羊。唐軍大隊乘勝西進,直指烏海,同時派出隨從將領帶領一千騎兵到大非川去接運輜重。哪知留守大非川的郭待封,早已把若干輜重送給敵人了。事情是這樣的:那郭待封曾任鄯城鎮守,當時的名位與薛仁貴相同,而現時卻在薛仁貴之下任副職,他認為是一種恥辱,所以不願受薛仁貴節制,竟然在薛仁貴領兵出發後,擅自帶領軍兵運著輜重緩緩跟進。行到半路,被20萬吐蕃大軍攻擊,郭待封無處可避,只好接戰,被吐蕃兵殺得大敗,他自己慌忙逃跑,把數百車輜重全部丟失,薛仁貴哪裡知道郭待封如此荒唐,還在烏海城下眼巴巴地等著郭待封運送輜重到來。阿史那道真領兵到了,仍是不見郭待封到來。隨後,去接運輜重的騎兵回報,郭待紂已經把輜重丟失了。薛仁貴大驚說道:“這輜重丟失,我們還怎能久留呢?只好飛速撤軍了!”當即下令退軍,從近道趕回大非川。郭待封也逃回大非川駐紮。兩軍剛剛會合,吐蕃大軍40萬已隨後追來。薛仁貴正要佈陣接戰,又是那個郭待封,已經帶著部下搶先逃命去了。郭待封的這支軍兵一逃,引起唐軍全軍混亂,全軍失去了鬥志。而吐蕃軍又是一支久經訓練的勁旅,所以,任憑薛仁貴一人有通天本領,只靠一杆大戟,也敵不住40萬吐蕃勁旅。唐軍失去鬥志,便逃的逃,死的死,潰不成軍了。薛仁貴見大勢己去,忙和阿史那道真殺開一條血路,邊戰邊退。直至太陽落山,吐蕃兵才停止追擊。薛仁貴收拾殘兵,剩下的己僅有十分之一二了。薛仁貴除了哀嘆,已無計可施。薛仁貴是唐朝名將,一杆方天畫戟,打遍東西,橫掃敵軍,真是所向無敵,而這一次證討吐蕃卻吃了大敗仗。分析這次戰例,薛仁貴指揮部署並無失誤,他的神勇仍然如故,儘管地形、路途不利,他仍領兵打到了烏海,勝利有望。壞就壞在副總管身上,那郭待封只知爭名奪利,竟然置薛仁貴的一再叮囑於不顧,擅自行動,導致輜重丟失,薛仁貴被迫退軍。而在敵軍追來之時,郭待封又不服從命令,不聽指揮,帶頭逃跑,瓦解了唐軍鬥志,導致全軍失敗。這一戰例的教訓,正是孫臏在《將失》一文中指出的導致失敗的諸多錯誤中的幾種,儘管責任在一位副將身上。從以上兩個戰例,可以更深刻地領會孫臏的告誡是正確的忠告,值得統兵將領引以為戒。而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們,特別是領導人物,亦應仔細體會孫臏的論述,在自己的工作中,避免類似的錯誤,將會大有裨益。例如:“收容散亂的百姓,不加訓練就用去作戰。”這一項在工農業生產和商業、服務業等行業中就有類似現象,不經培訓就上崗,生產質量自然就沒有保障,企業就不能搞好。至於高科技行業,沒有相應技術人員,更休想搞好。而我們有不少企業,恰恰就是不大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不培訓或者培訓只是走過場,就靠這樣的人員去生產頂崗,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又如:“沒有保障仍然一意孤行。”這在我國幾十年的建設中,也不鮮見。許多企業憑長官意志或盲目模仿,不經科學論證便上馬,結果是原料沒有保證,技術不過關,沒有銷路等等,只有以失敗告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千萬、億萬損失。再如:“作計劃時爭論不休”
“命令不能執行”
“不能行動一致”等等。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往往在“研究”之中被長期拖延,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一拖數月,數年乃至不了了之的事不在少數。還有,不聽指揮,不執行決議、政令、命令以致法律、法規,貪汙、受賄,公款吃喝,文過飾非,虛報浮誇等現象,凡此種種,都可能導致他們的事業受損乃至失敗。敝人在此,只舉了孫臏論述的幾項,對照當今的一些弊端提請諸君思考,想來會起到一些警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