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十六年,義和拳亂起,載漪篤信之,以為義民,亂遂熾。五月,命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義和拳擊殺本使館書記杉山彬,復及德國使臣克林德,圍攻東
民巷使館。八月,諸國聯軍自天津
京師,上奉太后出狩,載漪及溥?皆從。次大同,命載漪為軍機大臣,未逾月罷。命奕劻與大學士李鴻章議和,諸國目載漪為首禍。十二月,奪爵,戍新疆。二十七年十月,上奉太后還京師。次開封,諭:“載漪縱義和拳,獲罪祖宗,其子溥?不宜膺儲位,廢‘大阿哥’名號。”賜公銜俸,歸宗。
二十八年六月,別以醇賢親王奕枻子鎮國公載洵為奕志後,襲貝勒。宣統間,為海軍部尚書。改海軍部大臣,加郡王銜。
惠端親王綿愉,仁宗第五子。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宣宗即位,封惠郡王,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故事,親、郡王未及歲,食半俸。道光九年,命食全俸。十九年,進親王。文宗即位,諭:“惠親王為朕叔父,內廷召對及宴賚賞賜宜免叩拜,章奏免書名。”咸豐三年,賜御用龍褂。
洪秀全之徒北擾近畿,命為奉命大將軍,頒銳捷刀,統健銳、火器、前鋒、護軍、巡捕諸營,及察哈爾兵,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東三盟蒙古兵,與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督辦防剿。僧格林沁出駐涿州,綿愉留京師。九月,會奏頒行銀錢鈔法。時秀全兵至深州,請發哲里木盟馬隊一千及熱河、古北口兵各五百赴涿州助防;復奏請發矇古兵三千,以德勒克楞為將,督兵進擊。
四年正月,命朝會大典外悉免叩拜。尋與恭親王奕?、定郡王載銓疏請鑄鐵錢為大錢輔,上令王詳議以行。五年四月,北路肅清,行凱撤禮,上奉命大將軍印。十二月,以鑄鐵錢有效,下宗人府議敘。八年五月,以奏保耆英,罷中正殿、雍和宮諸職任。九年,罷鐵錢局。
十年七月,英、法二國兵至天津,命至通州與僧格林沁辦防,並諭綿愉及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等籌商涉。同治二年,穆宗典學,太后以綿愉行輩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專司督責,並令王子奕詳、奕詢伴讀。三年十二月,薨,上親臨奠,賜銀五千治喪,諡曰端。
子六,有爵者三:奕詳、奕詢、奕謨。奕詳,綿愉第五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賜三眼孔雀翎,進鎮國公,襲郡王。穆宗大婚,加親王銜。十三年,命食親王俸。光緒十年十月,太后萬壽,命食親王全俸。十一年六月,授內大臣。十二年正月,薨,諡曰敬。子載潤,襲貝勒。奕詢,綿愉第四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封鎮國公。卒,無子,以愉恪郡王允潖五世孫載澤為後,襲輔國公,進鎮國公,加貝子銜。光緒末,授度支部尚書。奕謨,綿愉第六子。初封不入八分鎮國公,再進封貝子,加貝勒銜。卒,以醇賢親王奕枻孫溥佶為後,襲鎮國公。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靜成皇后生順和郡王奕綱、慧質郡王奕繼、恭忠親王奕?,莊順皇貴妃生醇賢親王奕枻、鍾端郡王奕硉、孚敬郡王奕譓,和妃納喇氏生隱志郡王奕緯,祥妃鈕祜祿氏生惇勤親王奕脤。奕脤出為惇恪親王綿愷後。
隱志郡王奕緯,宣宗第一子。嘉慶二十四年,封貝勒。道光十一年四月,薨,以皇子例治喪,進封隱志貝勒。文宗即位,進郡王。無子,以貝勒綿懿子奕紀為後,襲貝勒。卒,諡恭勤。子溥倫,襲貝子,進貝勒;溥侗,授一等鎮國將軍。
順和郡王奕綱,宣宗第二子。二歲,殤。文宗即位,進封諡。
慧質郡王奕繼,宣宗第三子。三歲,殤。文宗即位,追封諡。
恭忠親王奕?,宣宗第六子。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力”刀曰“寶鍔宣威”並以白虹刀賜奕?。文宗即位,封為恭親王。咸豐二年四月,分府,命仍在內廷行走。
內大臣辦理巡防,命仍佩白虹刀。十月,?三年九月,洪秀全兵畿南,以王署領侍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年,迭授都統、右宗正、宗令。五年四月,以畿輔肅清,予優?。七月,孝靜成皇后崩,上責王禮儀疏略,罷軍機大臣、宗令、都統,仍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七年五月,復授都統。九年四月,授內大臣。
十年八月,英吉利、法蘭西兵京師,上命怡親王載垣、尚書穆廕與議和,誘執英使巴夏禮,與戰,師不利。文宗幸熱河,召回載垣、穆廕,授王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王出駐長辛店,奏請飭統兵大臣
勵兵心,以維大局。克勤郡王慶惠等奏釋巴夏禮,趣王入城議和。英、法兵焚圓明園。豫親王義道等奏啟城,許英、法兵入。王入城與議和,定約,悉從英、法人所請,奏請降旨宣示,並自請議處。上諭曰:“恭親王辦理撫局,本屬不易。朕深諒苦衷,毋庸議處。”十二月,奏通商善後諸事。初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命王與大學士桂,邊防空虛,?良、侍郎文祥領其事。王疏請訓練京師旗兵,並以吉林、黑龍江與俄羅斯相議練兵籌餉。上命都統勝保議練京兵,將軍景淳等議練東三省兵。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王請奔赴,兩太后召見,諭以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擅政狀。穆宗侍兩太后奉文宗喪還京師,譴黜載垣等,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王堅辭世襲,尋命兼宗令、領神機營。
同治元年,上就傅,兩太后命王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三年,江寧克復。上諭曰:“恭親王自授議政王,於今三載。東南兵事方殷,用人行政,徵兵籌餉,深資贊畫,弼亮忠勤。加封貝勒,以授其子輔國公載澂,並封載濬輔國公、載氵瑩不入八分輔國公。”四年三月,兩太后諭責王信任親戚,內廷召對,時有不檢,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尋以惇親王奕脤、醇郡王奕枻及通政使王拯、御史孫翼謀、內閣學士殷兆鏞、左副都御史潘祖廕、內閣侍讀學士王維珍、給事中廣誠等奏請任用,廣誠語尤切。兩太后命仍在內廷行走,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入謝,痛哭引咎,兩太后復諭:“王親信重臣,相關休慼,期望既厚,責備不得不嚴。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七年二月,西捻畿輔,命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授右宗正。十一年九月,穆宗大婚,覆命王爵世襲。十二年正月,穆宗親政,十三年七月,上諭責王召對失儀,降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奪載澂貝勒。翌
,以兩太后命復親王世襲及載澂爵。十二月,上疾有間,於雙俸外復加賜親王俸。旋復加劇,遂崩。德宗即位,覆命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
光緒元年,署宗令。十年,法蘭西侵越南,王與軍機大臣不輕言戰,言路
章論劾。太后諭責王等委靡因循,罷軍機大臣,停雙俸。家居養疾。十二年十月,復雙俸。自是國及甲數,歲時祀事賜神糕,節序輒有賞賚,以為常。二十年,
本侵朝鮮,兵?有慶屢增護事急,太后召王入見,復起王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內廷行走;仍諭王疾未愈,免常川入直。尋又命王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十一月,授軍機大臣。二十四年,授宗令。王疾作,閏三月增劇,上奉太后三臨視,四月薨,年六十七。上再臨奠,輟朝五
,持服十五
。諡曰忠,配享太廟,並諭:“王忠誠匡弼,悉協機宜,諸臣當以王為法。”子四:載澂,貝勒加郡王銜,卒,諡果
;載瀅,出為鍾端郡王奕硉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載濬,與載瀅同時受封;載潢,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載澂、載濬、載潢皆前王卒。王薨,以載瀅子溥偉為載澂後,襲恭親王。
醇賢親王奕枻,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內大臣,管?內廷行走。穆宗即位,諭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神機營。同治三年,加親王銜。四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德宗即位,王奏兩太后,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弔,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罔知所措。獨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兩太后下其奏王大臣集議,以王奏誠懇請罷一切職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從之。命王爵世襲,王疏辭,不許。光緒二年,上在毓慶宮入學,命王照料。五年,賜食親王雙俸。
十年,恭親王奕?罷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鐸代之,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時法蘭西侵越南,方定約罷兵,王議建海軍。十一年九月,設海軍衙門,命王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定議練海軍自北洋始,責鴻章專司其事。十二年三月,賜王與福晉杏黃轎,王疏辭,不許。鴻章經畫海防,於旅順開船塢,築砲臺,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凡五,輔以蚊船、雷艇,復購艦英、德,漸次成軍。五月,太后命王巡閱北洋,善慶從焉,會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威海、煙臺,集戰艦合,?視?臺、船塢及新設水師學堂,十餘
畢事。王還京,奏?諸將吏及所聘客將,請太后御書榜懸大沽海神廟。
太后命於明年歸政,王疏言:“皇帝甫逾志學,諸王大臣籥懇訓政,乞體念時艱,俯允所請,俟及二旬,親理庶務。至列聖宮廷規制,遠邁前代。將來大婚後,一切典禮,鹹賴訓教。臣愚以為諸事當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承聖母之歡顏,免宮闈之劇務。此則非如臣生深宮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太后命毋庸議。十三年正月,上親政。四月,太后諭預備皇帝大婚,當力行節儉,命王稽察。十四年九月,王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太。葺?後從之,別賜第,發帑十萬葺治。十五年正月,大婚禮成,賜金桃皮鞘威服刀,增護治邸第未竟,復發帑六萬。並進封諸子:載灃鎮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澂密奏,引高宗御批通鑑輯覽,略謂:“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其時議者改稱伯叔,實人情所不安,當定本生名號,加以徽稱”;且言:“在臣子出為人後,例得以本身封典貤封本生父母,況貴為天子,天子所生之父母,必有尊崇之典,請飭廷臣議醇親王稱號禮節。”特旨宣示。上即位逾年,王密奏:“臣見歷代繼承大統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備載史書。其中有適得至當者焉,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是也。有大亂之道焉,宋英宗之濮議、明世宗之議禮是也。張璁、桂?之儔,無足論矣。忠如韓琦,乃與司馬光議論牴牾,其故何歟?蓋非常之事出,立論者勢必紛沓擾攘,乃心王室,不無其人;而以此為梯榮之具,迫其主以不得不視為莊論者,正復不少。皇清受天之命,列聖相承,十朝一脈,詎穆宗毅皇帝
秋正盛,遽棄臣民。皇太后以宗廟社稷為重,特命皇帝入承大統,復推恩及臣,以親王世襲罔替。渥叨異數,
懼難名。原不須更生過慮,惟思此時垂簾聽政,簡用賢良,廷議既屬執中,
說自必潛匿。倘將來親政後,或有草茅新進,趨六年拜相捷徑,以危言故事聳動宸聰,不幸稍一夷猶,則朝廷滋多事矣。仰懇皇太后將臣此摺,留之宮中。俟皇帝親政,宣示廷臣世賞之由及臣寅畏本意,千秋萬載,勿再更張。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說進者,務目之為
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嚴切,皇帝敢不欽遵,不但臣名節得以保全,而關乎君子小人消長之機者,實為至大且要。”太后如王言,留疏宮中。大澂疏入,諭曰:“皇帝入承大統,醇親王奕枻謙卑謹慎,翼翼小心,十餘年來,殫竭心力,恪恭盡職。每優加異數,皆涕泣懇辭,前賜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非徒深宮知之最深,實天下臣民所共諒。光緒元年正月初八
,王即有豫杜妄論一奏,請俟親政宣示,俾千秋萬載,勿再更張。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當歸政伊始,吳大澂果有此奏,特明白曉諭,並將王原奏發鈔,俾中外鹹知賢王心事,從此可以共白。闞名希寵之徒,更何所容其覬覦乎?”十六年正月,以上二十萬壽,增護軍十五、藍白甲五十,授載濤二等鎮國將軍。十一月,王疾作,上親詣視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太后臨奠,上詣邸成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御批;仍原封,從王志也。諡曰賢,配享太廟。下廷臣議:上持服期年,縞素、輟朝十一
;初祭、大祭,奉移前一
,親詣行禮,御青長袍褂,摘纓;期年內御便殿,用素服;葬以王,祭以天子,立廟班諱。十八年,葬京師西山妙高?。宣統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載洸,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鎮國公;載灃,襲醇親王,宣統皇帝即位,命為監國攝政王;載洵,出為瑞郡王奕志後;載濤,出為鍾郡王奕硉後。宣統間,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諮府大臣,主軍政。三年十月,並罷。十二月,遜位。
鍾端郡王奕硉,宣宗第八子。文宗即位,封為鍾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七年十一月,薨,諡曰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枻子載濤為後,襲貝勒,加郡王銜。
孚敬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覆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諡曰敬。無子,以愉恪郡王允潖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後,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為後,封貝子。
文宗二子:孝欽顯皇后生穆宗,玫貴妃徐佳氏生憫郡王。
憫郡王,生未命名,殤。穆宗即位,追封。
論曰:莊親王佐太祖建業,將出師,登?而謀,策定馳而下,黃道周亟稱其驍勇;太祖崩,諸子嗣業,未有成命,禮烈親王擁立太宗,親為扞禦邊圉,夏允彝以為行事何減聖賢。蓋雄才讓德,雖在敵國,不能掩也。睿忠親王手定中原,以致於世祖,求之前史,實罕其倫。徒以執政久,威福自專,其害肅武親王,相傳謂因師還賜宴拉殺之,又或謂還至郊外遇伏死,死處即今葬地。傳聞未敢信,然其慘酷可概見矣。身後蒙謗,僅乃得雪,亦有以取之也。
聖祖遇諸宗人厚,遺詔猶以禮親王、饒餘親王子孫安全,拳拳在唸。然當用兵時,諸王貝勒為帥,小違律必議罰,且不得以功掩。義以行法,仁以睦親,固不相悖也。雍正中,允禩、允禟之獄,世宗後亦悔之。怡賢親王特馴謹,渥加寵榮,示非寡恩。誠以尺布斗粟,相笮過甚,恂勤郡王嘗握兵柄,非母弟亦豈得幸生耶?時去開國未遠,以尚武為家法,其失則獷。
太宗屢諭諸子弟當讀書,?厚公承其教,彬彬有東丹王之風。高宗諸子多擅文學,尤以成哲親王為最,詞章書翰,無愧古人。恭忠親王繼以起,綢繆宮府,定亂綏疆,罷不生懟,用不辭勞,有純臣之度焉。醇賢親王尊為本生親,乾乾翼翼,靡間初終,預絕治平、嘉靖之議,載在方策,彰彰邁前代遠甚。迨時移勢易,天方降割,乃以肺腑之親,寄腹心之重,漠然不知陰雨之已至,一發而不可復收。天歟人歟,亡也忽諸,尤足為後來之深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