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邯鄲九月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之前有錯誤,孟門關的道路是白陘,邯鄲西面才是釜口陘,以後糾正過來。忙論文去了,第二章在晚上,求下月票和推薦票。…“整個寒氏縣,就只有千餘兵卒?”邯鄲城南數里的趙軍大帳處,趙無恤看著手裡儼如上計簡牘的降表,又瞧了瞧伏拜在地的寒氏宰,皺眉問道。
“稟…稟世子,寒氏只是邯鄲的衛城,原本就不大,只有人口兩三千戶,勉強能出一師之賦。家主…不,是逆臣趙稷南下時掉了寒氏司馬及千餘兵員隨行,於牧野敗於世子之手,兵卒或死或降,司馬亦陷軍中,如今寒氏幾乎是座空城…”寒氏宰有苦難言,若非如此,他也不會這麼快就在佛肸的勸說下選擇投降。
自打四五月間邯鄲大敗於牧野,邯鄲稷死難後,整個邯鄲地區便人心惶惶起來。中行寅雖然一度派兵入駐穩住了陣腳,但朝歌大敗後,中行氏自身難保,那些中行兵便紛紛收縮邯鄲和柏人去了。
寒氏本是邯鄲西門戶,但在喪膽之下,敵方竟然不守,可見接二連三的家主之喪對中行、邯鄲兩家造成了多大的打擊,這也是趙無恤這月餘來銳意北上,所向披靡的原因。
寒氏宰繼續說道:“中行兵撤走後,西面的知氏也從釜口道派了一旅兵來,但僕臣想著,自己原本為邯鄲之家臣,在往上則是趙氏之小臣,此外才是晉侯之陪臣。與知氏並無關係,故而閉門不納。一直等到世子遣人來接受寒氏。”
“你做的不錯,今後寒氏縣還要仰仗你來鎮守。寒氏那些南下後失去音訊的兵卒。其實多數都還活著,於牧野倒戈後轉附於我軍中,在朝歌之戰中出力不小,你可將此消息回去告知寒氏父老,讓他們安心,為趙氏守好城池,戰後家中子弟自能歸去。”寒氏宰如此表忠心,趙無恤便讚譽了他幾句,同時也不動聲地將寒氏剩下的兵卒調出來。換成一師趙軍進駐,死死盯住知氏控制的釜口道,以保衛大軍側翼。而軍中的那些寒氏籍降兵,就成了完美的人質。
等寒氏宰大喜過望地離開後,趙無恤再度召開了軍議。
“我先前最擔心的事情,是知氏和中行氏派人據守寒氏,與邯鄲互為犄角,等我軍攻邯鄲久頓不克時,引知氏與公室大軍從側翼攻來。結果卻是多慮了!”
…
此言一出,帳內群臣都表情一鬆,看來敵人也很謹慎,他們選擇了一箇中規中矩的戰略。
趙氏在河北地區是客軍。越過淇水、洹水、漳水北攻,深入敵境三百餘里,沿途許多地方不像後世河北那樣開發完善。所以輜重壓力還是較大的。這時候要是知氏與中行故意放趙軍深入,最後再襲擊糧道。等趙軍睏乏時在此以兩倍的優勢兵力決戰,或許還有困獸猶鬥的希望。
可現在。趙無恤發現,自己是高估了知氏的膽量和智慧。
陽虎道:“知氏控制了釜口道,以至於晉陽消息不能通山東,目前所知,是一個月前知氏聯合中行餘黨,發兵萬餘從仇由襲擊大原,晉陽大夫董子據守不出。從知氏只能譴一師之眾來謀寒氏看,他們的大軍一定是被晉陽、平陽拖住了!”項橐也興奮地說道:“不錯,現如今知氏不能從西面身,中行黑肱又膽怯避戰,連肘腋之間的衛城寒氏也不守,直接收縮兵力到邯鄲,這種無膽鼠輩,豈能擋住世子的一擊之力?”趙無恤卻擺了擺手,讓他切勿驕躁:“話雖如此,但就中牟和寒氏二宰提供的情報看,邯鄲城中仍然有三千邯鄲兵,三千中行兵,加上青壯婦女,守城者要比攻城兵力多出不少,攻取殊為不易。”圍城已經數了,因為集中力打造攻城器械,所以並沒有太多進展。趙無恤倒是帶著公輸班,將邯鄲城繞了幾圈,回來之後,公輸班言簡意賅地點評了這座城池的防禦:“比朝歌要難打!”對他的這一想法,趙無恤表示同意。
邯鄲包絡漳、滏,倚阻太行,戰國時期趙國以此為都,從此這片土地便被稱之為“趙”後世稱道說邯鄲“擁據河山,控帶雄勝,實為河北之心膂,而河南之肩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邯鄲的土壤相對河北四處可見的鹽鹼地算是相當肥沃的了,且有漳河過其境,水源充足,適合發展農業生產,所以城內積蓄很多。加上處於太行山八陘之一的滏口陘東連南北午道的匯點,北通燕、涿,南連鄭、衛,東有東陽、齊國。農商皆富,正是邯鄲氏成為晉國六卿之下最大勢力的基礎。
邯鄲城便利的通易於向周圍的戎狄地區擴張,可這也為外來者攻打邯鄲提供了方便。為了自保,邯鄲便建立起了以高大的夯土城牆為依託的防禦體系。
整個邯鄲城還沒有後世趙都的雄壯廣闊,城比中牟要大,比朝歌卻小,外郭高七八丈,內有東、西、北三座小城互為犄角,協防外敵。而三座小城之內還有不少從臺大宮,在緊要之時,可充禦敵之用。
登紫山看了看邯鄲城內的部署後,就算在做到旬月破朝歌壯舉的公輸班看來,這也是一場艱難的城市攻防戰。
但趙無恤卻讓公輸班只管繼續監督打造器械,其餘事情則由他來想辦法。
今天在大帳裡,就在眾人苦思破邯鄲之策時,趙無恤便說道:“我恰有一計,可讓邯鄲人心動搖,讓破城的困難降到最低…”
…
幾個月前,邯鄲稷以報父仇為名,帶著五千邯鄲兵誓師南下。
這五千人裡多數是邯鄲、寒氏、乾侯、戲陽的淳樸百姓。平從不離開自己的田宅哪怕三十里。直到某一天,邯鄲氏的徵召來了。
庶民平的任務便是”取彼狐狸。為公子裘“,到了戰時便要服役。於是他們穿著破爛的鞋履和破爛的衣褐,在邯鄲氏華美的金邊玄鳥旗下出發,昆父、兄弟、鄉黨共同踏上征程。
眾人離家時心情迫切,對於邯鄲地區的人來說,戰爭是一場冒險,以往征伐戎狄倒沒太多油水,至多搶幾個狄女回來暖榻,讓戎人做氓隸種地。但要是去搶掠衛國,就能賺到農稼無法獲得的財富!
他們武器本來比較簡陋雜亂。但在朝歌府庫裡得到了補充,得以更換的還有身上的裝束。
那一,朝歌城外盡是邯鄲兵頂上黑的墨旌和額頭白的抹巾。
他們聽過歌謠,據說當年周武王也是帶著這樣一支軍隊,肆伐大商,在牧野獲得決定勝利的。
家主和司馬告訴他們,哀兵必勝!
可直到他們真的在牧野遇到了敵人,才嚐到了戰爭真正的滋味。
那不是戰鬥,而是一場屠殺。臨時遇敵,家主和軍吏都十分慌亂,只知道要他們列好陣形,拿起戈矛和弓箭。堅守陣地。但自己卻倉皇而走,接著,騎士們襲來了。那些全身皮甲、看不到臉的趙氏突騎,衝鋒時空氣為之凝滯。鑌鐵的轟鳴充斥整個世界…
他們脆弱的陣線瞬間崩潰,弟弟眼看著哥哥被踩在馬蹄下。父親失去兒子,鄉黨的肚皮被環首刀劃開,他還試圖住自己的腸子…
最後,他們看見帶領自己上戰場的邯鄲家主被一箭倒,而同盟的朝歌範兵也想秋天的粟麥一般,在趙兵的有序收割下成片倒下。
對於趙軍來說,牧野是場值得被寫入史冊的輝煌勝利,可對邯鄲兵卒來說,卻是一場莫名其妙的失敗,他們膽敢反抗趙氏的脊樑被一下敲斷了。
從此以後,苟活的邯鄲兵卒成了趙軍新附兵中最老實的一批人,等到打下朝歌、中牟後,相較於後者,他們水漲船高,有不少人已經儼然將自己當趙兵看待了。
“反正邯鄲本就是趙氏的小宗,我們其實都是趙氏的臣子…”其實直到被俘虜後,他們才知道了這個事實,平裡他們只認管自己收取賦稅的人,哪知道邯鄲頭上還有多少層封建。
總之,過去幾個月裡,邯鄲兵們子過得還算不錯,沒有被太過苛待,雖然一些危險的任務會讓他們去做,但若是表現得好,也有機會被提拔,趙氏賞罰分明,比起早先在邯鄲軍中要公平得多。
等進入邯鄲地區後,這些降兵更是被趙氏世子親口許下了一個承諾。
“凡在趙軍中服役的邯鄲、寒氏、戲陽、乾侯籍貫者,若有小功,戰後無田宅者賜之,有田宅者倍之,有大功者,賞爵為吏!”眾人沸騰了,軍功授田宅對他們也適用!這意味著,原本在這片地區地位低下的他們,很可能要一夜翻身了!
舊的貴族即將滅亡,新的小農地主階層即將形成…
在魯國,這一切都進行的很慢,因為卿大夫們尚未被全盤推翻,可在邯鄲,趙無恤卻有心將邯鄲一系連拔起!
如此一來,那三千餘邯鄲降兵們算是徹底忘了過去所屬,開始向趙氏效忠了。
誰給我們土地,誰給我們糧食,就向誰效忠,對於底層的人而言,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
不過這一切也是有代價的,首先,趙氏世子要邯鄲兵們做一件事。
是填溝壑?還是冒險登雲梯攻城?亦或是冒充逃兵混進城裡?他們心中忐忑,最後一項趙軍也不是沒做過,但城裡的守卒太過膽小謹慎,從半月前開始,便一律不納外來者。
最後居然都不是,世子只讓他們集結到一塊,是夜將近子時,四千餘人在城外圍坐,和陸續過來的當地父老一起…唱歌?
唱歌?眾人愕然。
“敢問上吏,要吾等唱什麼?”趙無恤派來的軍吏笑了笑:“世子說了,只要是邯鄲當地人都知道的民歌,唱什麼都行,但聲音要大。”邯鄲降兵們面面相覷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他們便開始對著黑夜裡陰影憧憧的邯鄲城牆,唱起了一首邯鄲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民歌…
“請成相,世之殃,戰亂不休殺辜良。”
“邯鄲無主,如瞽無相何倀倀…”舂牘敲擊,曲調悲愴,數千人一同高唱,聲震四野。一時間,邯鄲城外,四面皆是《成相》之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