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射儀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章奉上…
周禮規定,天子的大儀在辟雍舉行,諸侯的大儀則在泮宮舉行。
第二天方亮,當趙無恤和魏駒、韓虎的車駕齊齊來到泮宮時,發覺這裡已經和兩個月前大為不同。
去夏來,泮池邊上,粉紅的桃花已經謝了,綠的桃實點綴著樹梢,再過上一兩個月就會被秋風染紅,屆時摘下一枚入口,便爛甜如糖。
趙魏韓三卿子各自帶著自己的黨羽,聯袂而至。
趙無恤身邊有張孟談、樂符離。
魏駒有呂行、令狐博等。
韓虎有韓夷、箕廣等。
共計十來人,可謂聲勢浩大。
而繼續往裡走去,趙無恤發現變化最大的,當屬靶場。
按照規矩,在大儀的前一,國君會派遣“人”查看佈置場地,準備好箭工具。被選定為大儀之“賓”的將、佐、宰臣則命令“量人”測量發處至布的距離。
布中心被稱為“鵠”放置得遠近不一:裝飾犴的布距離五十步;裝飾豹、麋的布有七十步;裝飾有熊紋的布有九十步。
而靶場之東側,也已經搭建好了一處可以容納百餘人宴飲和觀望的臺榭。
這會時辰尚早,吉時未到,國君和卿大夫們都還沒來,趙無恤他們來到靶場後,便只能和站在斜對面的範、中行之黨大眼瞪小眼。
兩個月來,大家傷都好得差不多了,可仇怨卻越結越深。
趙無恤掃了一眼,首先對上了中行黑肱那雙陰沉的眼睛。他的身邊,邯鄲稷已經不見蹤影,似乎已經被邯鄲大夫召喚回邯鄲去了,很有可能在趙鞅的憤怒下,保不住邯鄲世子的位置。
接著,又看到了範禾那張充滿戾氣的臉,他臉上的傷疤淤紫已經消散。因為今大家穿的都是箭的服飾,所以未帶長劍。
趙無恤不免有些遺憾,之前的斷劍之仇,他可是一直記著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用“少虡”斬一斬範禾的“獬豸”或許那樣的機會,得等到戰場上見了。
“趙子,那人便是範嘉!”順著樂符離的手,趙無恤目光稍稍偏移,卻見到了一張與範禾幾乎長得一模一樣的臉龐。
範嘉範禾,是一對孿生兄弟,以範嘉為長。
倆人唯一的區別是,範嘉下巴上多了一顆醒目的黑痣,此時他也正眯著眼默默觀察趙無恤。
當趙無恤與範嘉的目光相對後,只一個照面,他就覺得,此人比他的中二病弟弟,要難對付多了!
靶場的另一邊,範嘉也正在默默觀察趙無恤。
他的弟弟範禾,只對在泮宮中爭強鬥狠這種童子的遊戲興趣,範嘉則有不同。在祖父南下朝歌期間,年紀輕輕的他便接手了宗族專榷的漆陶貿易,常常去匠作坊巡視,還獲得了整整一旅的範氏之兵,在家司馬的指導下,學習戰陣之之法。
範嘉是個絕頂聰明之人,自然明白,六卿之爭,不僅在朝堂戰陣之上,也在市坊之間。錢多,衣食足,才能驅使領地上的國人們從軍效命。
所以昨,當為範氏效力的市掾吏前來稟報,說有個衛國商賈打著趙氏名號,在粟市販賣一種名為“麥粉”的東西時,頓時引起了他的注意。
派人打探後,範嘉頓時明白了這筆生意能帶來的利潤,更讓他關注的是,這些貨物,來自趙氏庶子無恤的領地,成鄉!
範氏在粟市的投入不大,所以暫時不會產生競爭關係,但回想起兩個月前被此子從範氏口中奪食,買走的十多名魯國陶匠,範嘉又心生警惕。
所以,他對於趙無恤,還是頗為重視的。
誰想,趙無恤在和他對視一眼後,就移開了目光,反而朝範嘉身後望去。
“狂妄!”範嘉微怒,心中對此人下了一個評語。
趙無恤雖然從範嘉身上受到了些許壓力,但他關心的,卻不是這個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半點水花的傢伙,而是另有其人。
他喃喃自語道:“趙襄子的大敵知伯,到底是叫什麼名字來著?”據趙無恤所知,知氏目前有兩個嫡子,一個是年紀比趙無恤大的知宵,另一個是比無恤小的知瑤,究竟誰才是後的知伯?
他昨在張氏府邸宴饗時,從魏駒處得知,知瑤不能及時趕來,於是國君點了善於箭的呂行代替,所以,今天能見到的,只有知宵。
過了一會,又有幾名戎服少年走過來了,樂符離附耳過來告知他,那就是知氏一黨。
“趙子,你瞧那個最靠前,長得十分兇惡的,便是知宵。”趙無恤一瞧,帶頭的那人的模樣,的確叫人印象深刻:他長得極醜,焦發黑面,眼神兇惡,讓人乍一看以為是個亡命的刑徒盜寇。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挑選家臣宰輔,常找容貌中正,有威儀者。以知宵的模樣,除非他像晏嬰一樣,內質才幹出眾,否則恐怕要大大吃虧。
傳聞他的弟弟知瑤,則是個能與韓虎媲美的美少年。
和趙、魏、韓與範、中行相互敵對不同,知氏和其餘五卿的關係都還算可以。
其中,他們和中行氏雖然有些矛盾,但兩家好歹是同宗親戚,小一輩說不上有多大仇怨。而魏氏與知氏曾在十多年前還親密合作過,滅羊舌、祁氏而分其地,所以關係最佳。
所以魏駒帶頭上去向知宵打招呼,順便為他介紹趙無恤等人。
“君就是趙氏無恤?”讓人沒料到的是,知宵雖然相貌醜惡,眼神兇狠,但他說話卻十分溫和,讓無恤生不出厭惡來。
“餘正是趙無恤,見過知子。”一番寒暄談後,他發覺知宵並不擅長於言辭。
此人,惡於外,卻慈於內,除此之外,還真就試探不出什麼特別之處。或許,他的弟弟知瑤,才是自己未來的那個對手?但趙無恤也不敢確定。
這時候,有來自虒祁宮的禮官過來,吩咐少年們按照身份高低,站好隊列,沒過一會,鐘樂鼓聲從泮宮外漸漸傳來,越來越近。
是國君到了。…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