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醫生定睛細瞧,果真不是寒生“你是誰呀?”他問。
“我是來瞧病的病人,千里迢迢從四川來哩,硬是辛苦的很呦。”荊太極按住口,顯示出那兒在疼痛的樣子。
“真的是病人啊,可是寒生出門了,一下子回不來。”朱醫生歉意地說道。
“他啥子時候轉來?我等起在,要的嘛?”荊太極暗自發笑,這祝由散的確是神奇,妙不可言啊。
朱醫生搖搖頭,說道:“不知道,估計起碼要一個月呢。”壞了,一個月,時間太長了,荊太極沮喪的想,現在自己是巴不得早一天得知《青囊經》上的秘密。
“他到香港啥子地方?啷個才能找到他嘛?”荊太極問道。
朱醫生瞪瞪得望著他,沒有下文。
“快說嘛,晚了我的病就不得行了。”荊太極臉上現出痛苦的表情。
“好像是香港九龍城寨客家寮。”朱醫生想起來了。
“得嘛。”荊太極鬆了一口氣,揩了下額頭上的汗珠。
看來自己必須親自到香港走一趟了,《青囊經》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豈能讓寒生那個臭未乾的黃小子獨佔?自己帶上“祝由散”見機行事“哼”我荊太極定將《青囊經》搞到手,之後再殺了那小子滅口,世間可就為我獨尊了。想到此,荊太極不由得哈哈大笑,站起身來,大踏步地朝外走去。
來到院子裡,他拾起了一小塊石子,手指一彈,破空之聲過後“噗”的一聲響,廚房間裡的水缸破裂了,摻有“祝由散”的一缸清水一下子四散著湧出來,到了地上。
此間,不能留有一絲痕跡,他想。
荊太極連夜趕回到了宿舍裡,將剩餘的“蛤蟆菌”和“魔鬼果”配置好了“祝由散”並小心翼翼的依舊用糯米紙裹好,放進了一個信封裡,同時將取自孟祝祺脖子上的那兩陰也撂了進去,然後熄燈上睡覺。
在五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和廣州的繁榮程度相差不大,五十年代之前,香港比廣州還要落後,那時到香港去很容易,內地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的。三年的經濟大蕭條後,就有很多人申請去了,但六十年代初期申請去香港的手續極其簡便,只需要單位領導批准,到派出所辦手續也就可以去的了。自文化大革命以後,港英當局收緊了邊境線,廣東這邊也封鎖了起來,正規渠道受阻,於是開始有大量的廣東人偷渡前往香港。
荊太極也做好了偷渡的準備工作,地圖、指南針、手電筒、食物,還有一些應急的藥品,最關鍵的還是錢,自己雖然身為院長,但仍屬行政19級,工資只有八十多元,全部積蓄拿出來,也不到一千塊錢,他決定這點家底全部都帶上。
荊太極同院裡其他領導打了招呼,說是要回趟四川老家,然後拎著旅行袋離開了婺源。他乘坐長途車來到了南昌,然後登上了去廣州的火車。
三後,他來到了寶安縣南海邊上的一個小漁村。
一戶簡陋的漁民家,荊太極以一千元錢的價碼偷渡香港,先付一百元定金,到了香港下船時再付剩餘的九百元,老漁民答應了,當時一個人的偷渡價格,有幾百元就已經是不低了。
夜裡,荊太極來到了海邊,登上了一條小舢板,老漁民搖著櫓,晃晃悠悠的向大海中劃去。
一輪明月倒懸,海面上風平靜,鹹澀味的海風徐徐吹來,令人十分的愜意。
荊太極滿腦子裡想的都是《青囊經》,據他所知,當年被囚在獄中的華佗將自己畢生的心血凝著寫成一本《青囊經》,給獄中的牢頭,不料那牢頭怕遭連累而不敢接,所以華佗憤然將其燒燬,第二天,一代名醫就被曹處死了,《青囊經》就此失傳,成為千古憾事。
1700多年後的今天,寒生竟然得到了這本《青囊經》,這說明,許昌大牢裡的那天夜裡,牢頭應是收下了這本書,而後珍藏起來了,因為此後的1700多年裡,世間再未有《青囊經》出現過。
寒生啊寒生,你小子真是***有福氣,不過,我荊太極何嘗不是吉星高照呢?自己是醫科畢業的,理論上不知好過寒生多少倍,若是再得《青囊經》之助,天下捨我其誰呢?
想到這裡,荊太極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
小舢板終於停靠在了香港大嶼山的一處僻靜的海灣裡。
荊太極掏出剩餘的錢遞了過去,老漁民在月光下數著錢。
“還差100多塊錢呢。”老漁民又數了一遍,說道。
荊太極嘿嘿一笑,道:“我在路上用了。”老漁民說道:“我們可是講好的。”荊太極冷笑道:“不錯,是講好的,可是還有沒講好的呢。”
“什麼?”老漁民詫異的問道。
“就是要你的命!”荊太極說罷,早已一掌落下。
那一掌拍在老漁民的天靈蓋上,在荊太極古怪的內力打擊下,老人的顱骨驟然間變形,眼球脫離了眼眶飛了出去,落進了海中。
荊太極冷笑著拽過那把鈔票,順勢一腳,將老漁民的屍身踢進了海里,自己拎起旅行袋飛身上岸。
寒生等著我,荊某來了,他心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