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定臺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只說了一半”嚴新氣定神閒的說“還有一半就是南面現在還在叛亂,雖然阿美族的費眾和許家父子關係密切,現如今費眾正在和布農族和卑南族戰都已經自身難保。如果再把我們也招惹上的話他自己也就不用再玩了。所以只要將軍按兵不動陳兵在阿里山外圍只要過不了多久許家父子的人頭必定會雙手奉上。”

“真的這麼肯定?”我還有些擔心,這些原著民的忠誠

“這是自然的”嚴新肯定的說,因為他知道這些原著民也知所進退的“大人,只要有足夠武力能夠震懾他們,那就足夠了。”

“這我就放心了。嚴先生果然不同凡響。”

“哪裡哪裡,我也是略盡綿力而已。”

“先生過謙了”谷永寧說道。

“現在夷洲初定,但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會議上谷永寧把現在所面臨的問題都提出來,大家群策群力的想辦法解決。首先是這軍隊的糧草問題,目前看來至多在能支撐三個月的時間,就決定派陶羨親自到福州和泉州水軍處去調十萬石糧草到夷洲來應急。

第二就是夷洲這個詞有蠻夷之意現在重新掌管此地所以就要改個名字。谷永寧決定將改成叫臺灣島,夷北改稱臺北,雞籠改稱基隆,畢竟這些都是後世的名字,他這樣做也是有點私心在裡面的,想要在歷史上留個名聲而已了。

第三件事情就是追趕許陽明的殘兵的事上了。雖然在整個戰鬥過程中比較的順利,但是損失也是巨大的。經過協商就由余瀟帥部南下追敵。一切就這樣的完成了。正準備散會的時候,陶羨提出了一個讓谷永寧頭痛的問題。

“將軍,這韓振將軍陣亡之後嵊州水軍還沒有統領,是否考慮選擇合適的人選出任?”韓振一個跟隨谷永寧最久的一個老兵,還沒有看見勝利的影子卻這麼早的過世了真是讓人心痛,回想起來都有一種隱隱的傷痛。

“陶軍師可否有人選?”

“親衛隊的張融可以出任。而親衛隊可以轉給鄭志來擔任,而原來的空缺可以從內部晉升。”陶羨回答道,顯然這個答案他已經深思過了的。谷永寧不置可否。

“那就這樣辦吧,還有。韓振的陵墓一定要修建的漂亮一點,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也要修建一座衣冠冢,他生著不能到臺灣,死了也要讓他看看著臺灣的風景,也了卻他的一個願望吧。”說完谷永寧不放聲的哭了出來。在場的沒有不動容的。

朝廷上,收到了征戰夷洲的捷報,滿朝的大臣無不拍手稱快。

這天的朝堂上史彌遠因而進諫“皇上,谷永寧這次功勳卓著平夷洲有方。這次他建議改夷洲為臺灣為臣認為可行。再說了夷洲之地孤懸海外多年,島內雜草叢生,饑民餓殍,原住民內鬥不止很是需要一位有手段的大員進行整治。谷永寧這次剿滅了海賊皇上如若要論功行賞的話可以封做臺灣安撫使,但前提是隻能在臺灣駐軍不得多於2萬人。”這可是說到皇上的心坎上來了。因為自古以來防止武將黃袍加身一直是大宋朝的立國的信仰。雖然谷永寧有功,但不能功高震主的。如果放在京城那會是一個威脅,放在海外這樣的威脅就不那麼直接一些,但是決不能擁兵自重。再說了臺灣這個地方現如今能養活2萬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所以權衡之後皇上也就同意了這樣的意見。

“除谷永寧兩浙東路兼福建路水軍大將軍一職,另封為臺灣路安撫使,統轄水軍2萬人。”聖旨就是這樣寫的。在朝廷裡還在討論的時候海的那邊也有了新的事件發生。

在阿里山那邊,費眾也正在為許氏父子的問題而苦惱。一個叫志林的頭領給費眾出了個意見他說:“我軍現在受到了來自布農族和卑南族的進攻,如果再惹上大宋朝的軍隊那麼就會有滅族的危險了。”

“這個我自然明白”費眾現在頭疼的是如何化解這個危機“我們阿美人是最講究信用的。況且當年如果不是許陽明將我從死神手裡救出來的話哪裡會有今天啊。要我出賣自己的恩人,我怎麼做的出來啊”

“大王不能做的事可是小的可以去做啊”志林惡的說“只要我們演一齣戲自然就可以辦成的。”

“喔,說來聽聽”他還是有興趣的。

“大王可是知道許家父子的目的在於通過阿里山到高雄港渡海南下南洋。可是我族的控制範圍只在阿里山北部,如果真的要經過阿里山往高雄的話必須要經過布農族的勢力範圍只要大王派人護送許家父子到了布農族的境內,然後在喬裝布農族的士兵將他們幹掉。這樣大王一不用揹負背信棄義的名聲又可以向大宋朝示好,真是一舉兩得啊”

“此計甚好,只是他們會相信嗎?”費眾有些疑惑“只要大王作足表面工夫,並且能夠派出最銳的部隊做為護送,以馬盧達作為領隊這樣定能消除他們的戒心。只是要犧牲了大王心愛的大將了”其實志林也是有私心的他想借著這次機會將自己的政治敵人也就是族內最能打仗的馬盧達給消滅掉從而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費眾也只能嘆氣因為他知道這是唯一的機會和辦法了。想了很久才從嘴裡吐出了幾個字“那就這麼辦吧,一切事宜就給志頭領了。”

“是,大王,谷永寧一定會辦妥的”幾以後,南線傳來快報說阿美族的大首領費眾率眾請降,並獻上舉國的財寶和許陽明許放的首級。看到了他們的首級之後谷永寧的才真正的放下來了,並且佩服嚴先生的先見之明。

當然谷永寧也接受了費眾的請降,畢竟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對阿里山的控制,這對與谷永寧平定臺灣各部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很快的卑南、邵、凱達格蘭、布農、排灣各族都畏懼谷永寧的強大的軍事勢力紛紛的進降表請降臣服。就連外海的澎湖也因為大勢所趨而放棄了抗爭,投降了。自此臺灣完全的平定了。

“大人,朝廷來信了”外面的嚴新興奮的跑了進來拿著一封書信說道“皇上封將軍為臺灣路安撫使並節制臺灣水師2萬人”

“還有別的嗎?”谷永寧冷冷的說“不是應該還有免去我兩浙東路及福建路水軍大將軍的稱號嗎?”

“將軍怎麼知道的?難道你看過了”嚴新很是好奇“不是我看過了,而是知道史彌遠這個人的格”谷永寧鎮靜的說“他把臺灣這個爛攤子丟給了我,還要說這個是皇上對於我的恩賜;把苦心經營的水師進行了拆分只給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這就是節制和防止我在海外擴大自己的勢力。接下來就是控制軍需錢糧的用度叫我們吃不飽也餓不死從而達到將從中御虛外守內的目的。這些伎倆都是這些宋朝宰相最喜歡用的。”聽了谷永寧的分析嚴新對他自然是另眼相看“將軍對史彌遠瞭解可真詳細,可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呀。”說到史彌遠,谷永寧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受,畢竟對於他來說,史彌遠既是對他有恩,也是對他最大的威脅。不過現在史彌遠只是在防止谷永寧在海外勢力的壯大終有一天會威脅到他的安全而已,這樣的戒心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是必要的。可是谷永寧想的是更遠的地方,也許很快和史彌遠之間會有一次決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