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十二章下一次的衝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本書裡面果然是藏有秘密,在細心的揭開雙層紙之後奇蹟發生了:裡面還有一本書,是陳規當年的《守城錄》。雖然這不是本很神秘的書,相反的他已經成為了宋朝軍隊的一本經典教材。而隱娘為什麼會把這本書放進她自己的著作中去呢?其中一定有原因的。於是谷永寧決定好好的看看這本書。

真的是不讀不知道。這裡面所寫的陳規的《靖康朝野僉言後序》、《守城機要》和湯的《建炎德安守禦錄》該書據攻城武器的發展和實戰經驗,著重闡述了守城戰法的改革。它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無攻,而要“守中有攻”要注意溝通城內外道路,便利隨時乘隙出擊。主張改革城門、城牆、城廓舊制,如收縮易受炮擊的四方城角,拆除馬面牆上的附樓,另“築高厚牆”等。由原來的一城一壕代之以“重城重壕”的新城防體系,以增強城邑防禦能力。並具體闡述了炮在守城中新的使用方法,即由配置城頭變為暗設城裡,由城上觀察目標,糾正向和彈著點。這絕對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如果說在南方這不過是大家都能見的到玩意。可是在北方,特別是在和宋境失去聯絡的現在這樣的書籍絕對是雪中送炭。

谷永寧不得嘆這世間的巧妙,沒想到隱孃的遺書卻是給他這樣的幫助。

當然這也是給有準備的人而已。落在旁人身上這不過是本普通的書籍而已。終於他明白了隱孃的苦心,明白了她的渴望。對於是否要自立已經不是他能選擇的,現實擺在那裡,、已經路好走了。心中終於下定了就決心。

門終於開了,在外面足足等了有三天的人們看著谷永寧的神情似乎是不錯想到應該是沒有多大的問題,心終於放下來了。

“大人。你真的把我們等死了,外面現在非常的危險了。”王渥是個重大局的人,雖然他對於谷永寧將在自己關起來有些不滿,但是現在還是要谷永寧來主持大局的,少了他整個局勢只會更差下去。

而站在一旁的林景衡卻不是這樣想的,自從永寧閉關之後。他就對這海州的前途產生了一種恐懼,這種恐懼首先是來自外部的壓力,在這宋金兩個大國的仇視之下,光靠這一座撐持到底能夠支撐多久?又況且在臺灣這塊彈丸之地要想有什麼作為也是很困難的,雖然說現在的臺灣基本上可以滿足自給,但是也沒有力氣再出大的名堂來的,這個打仗可不是開玩笑,比的不僅僅是軍隊更多的是後勤保障的比拼。這一點,從龍衛水師出來的他是要比所有的人都認識的深刻的,當年在永強的時候那個苦子真的難過。

所以,林景衡並沒有多說些什麼。只是看著谷永寧,這一次,相比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吧?果不其然谷永寧出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起來開會。

在這個會上幾乎成了谷永寧個人的表演秀了。

“各位將士,今天所召集大家起來就是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命運和前途。”下面的耳聲不斷。其實這真的是在場所有的人所關注的問題。很多人其實還是有點擔心的,畢竟對手真的很強,自己的地理位置和領土並不足以對兩個方面開戰。這個,谷永寧當然是知道的,他想要說清楚的也是這個事情。

“我們現在有兩個敵人,一個是金國,另一個是宋廷。”谷永寧直截了當的將這話拋出來,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讓在場的人都能夠看清楚這真正的目的所在。

“大人的意思是要自立為王?”不知道是誰冒出了這樣一句話。所有的眼光都集中過去。原來是關正。關正也只是紅著臉,似乎這句話已經有點過了。

“關將軍說的不對”谷永寧笑著說,真的不知道他肚子裡究竟是什麼想的。

“我們現在的條件沒有必要和宋廷全面開戰。”

“可是。這個仇就這樣不報了嗎?”這是真的,仇,怎能不報?這一輩子都要討回這個公道。說道這裡,谷永寧的臉都沉了下來,這是他心中現在最大的痛。隱孃的死,都是朝廷設計陷害的,要是沒有這些人的話,隱娘會死嗎?但是現在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算起來,他還是宋朝的山東節度使。再說了這個宋朝只能是心中的仇敵不能成為現實的敵人,畢竟這個時候多一個暫時的中立者是要比多個敵人要來的好的多。

接著谷永寧開始分析起來現在的情勢,這山東已經分成兩個基本的陣營,除了僕散安貞在山東西路還有那麼一塊領地外,大多的山東已經被紅襖軍和他們所佔領了。但是光佔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關鍵在於如何能夠守的住,不然的話就象是廣陵鎮一樣,動不動就被人家給滅了這樣還有什麼意義。所以說要守住必須是要聯合,除了聯合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大人,這些農夫會聽我們的嗎?”王渥對於這些紅襖軍很冒。因為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起義了,先前的一些起事大多是在官兵的鎮壓下很快的就敗了下來,這樣的前車之鑑不得不為大家所警惕。

“這個你們大可以放心。”似乎在這一點上面谷永寧很有信心“餘瀟和葉適的水軍都還在北面。要是沒有我們的幫助想必他們現在會是怎樣的處境?說到聯合他們是一定會同意的。只是在形式上會有一點不同。不過沒有關係。我已經接到線報,葉適不將會回海州,北面聯合紅襖軍一事就可以給他來做的。”說到葉適,谷永寧心頭一酸,自己沒有照顧好他的女兒,真不知道該如何象他代的。

正在說話間,外面有士兵傳報說。在莒州的孟珙的忠順軍已經回到海州城了。

“太好了,大家隨我出城接。”谷永寧心裡一熱,就帶著眾人走出了議事廳。

在城牆外,旌旗獵獵。果然是大宋第一雄師,忠順軍。

有這樣的軍隊何愁不能有所建樹,心裡默默的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