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四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宗室o衡陽元王道度始安貞王道生子遙光遙欣遙昌安陸昭王緬衡陽元王道度,太祖長兄也。與太祖俱受學雷次宗。宣帝問二兒學業,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內潤,皆良璞也。”隨宣帝征伐,仕至安定太守,卒於宋世。建元二年,追加封諡。無子,太祖以第十一子鈞繼道度後。

鈞字宣禮。永明四年為江州刺史,加散騎常侍。母區貴人卒,居喪盡禮。六年,遷為徵虜將軍。八年,遷驍騎將軍,常侍如故,仍轉左衛將軍。鈞有好尚,為世祖所知。兄弟中意遇次鄱陽王鏘。十年,轉中書令,領石頭戍事。遷散騎常侍,秘書監,領驍騎如故。不拜。隆昌元年,改加侍中,給扶。海陵立,轉撫軍將軍,侍中如故。尋遇害,年二十二。

明帝即位,以永陽王子珉仍本國,繼元王為孫。

子珉,字雲璵,世祖第二十子也。永明七年,封義安王,後改永陽,永泰元年見害,年十四。復以武陵昭王曄第三子子坦奉元王后。

始安貞王道生,字孝伯,太祖次兄也。宋世為奉朝請,卒。建元元年,追封諡。建武元年,追尊為景皇,妃江氏為後。立寢廟於御道西,陵曰修安。生子鳳、高宗、安陸昭王緬。鳳字景慈,官至正員郎。卒於宋世,諡靖世子。明帝建武元年,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始安靖王。改華林鳳莊門為望賢門,太極東堂書畫鳳鳥,題為神鳥,而改鸞鳥為神雀。子遙光嗣。

遙光字元暉。生有躄疾,太祖謂不堪奉拜祭祀,封其弟,世祖諫,乃以遙光襲爵。初為員外郎,轉給事郎,太孫洗馬,轉中書郎,豫章內史,不拜。高宗輔政,遙光好天文候道,密懷規贊。隆昌元年,除驍騎將軍、冠軍將軍、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仍除南彭城太守,將軍如故;又除輔國將軍、吳興太守。高宗廢鬱林,又除冠軍將軍、南蠻校尉、西平中郎長史、南郡太守。一歲之內頻五除,並不拜。是時高宗即位,誅賞諸事唯遙光共謀議。

建武元年,以為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前將軍、揚州刺史。晉安王寶義為南徐州,遙光求解督,見許。二年,進號撫軍將軍,加散騎常侍,給通憲車鼓吹。遙光好吏事,稱為分明。頗多慘害。足疾不得同朝列,常乘輿自望賢門入。每與上久清閒,言畢,上索香火,明必有所誅殺。上以親近單少,憎忌高、武子孫,並誅之,遙光計畫參議,當以次施行。永泰元年,即本位為大將軍,給油絡車。帝不豫,遙光數入侍疾,帝漸甚,河東王鉉等七王一夕見殺,遙光意也。

帝崩,遺詔加遙光侍中、中書令,給扶。永元元年,給班劍二十人,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遙光既輔政,見少主即位,潛與江祏兄弟謀自樹立。弟遙欣在荊楚,擁兵居上,密相影響。遙光當據東府號令,使遙欣便星速急下。潛謀將發,而遙欣病死。江祏被誅,東昏侯召遙光入殿,告以祏罪。遙光懼,還省便陽狂號哭,自此稱疾不復入臺。先是遙光行還入城,風飄儀傘出城外。

遙光弟遙昌先卒壽,豫州部曲皆歸遙光;及遙欣喪還葬武進,停東府前渚,荊州眾力送者甚盛。帝誅江祏後,慮遙光不自安,轉為司徒還第,召入喻旨。遙光慮見殺,八月十二晡時,收集二州部曲,於東府門聚人眾,街陌頗怪其異,莫知指趣也。遙光召親人丹陽丞劉渢及諸傖楚,以討劉暄為名。夜遣數百人破東冶出囚,尚方取仗。又召驍騎將軍垣歷生,歷生隨信便至,勸遙光令率城內兵夜攻臺,輦籥燒城門,曰:“公但乘輿隨後,反掌可得。”遙光意疑不敢出。天稍曉,遙光戎服出聽事,停輿處分上仗登城行賞賜。歷生復勸出軍,遙光不肯,望臺內自有變。

中,臺軍稍至,尚書符遙光曰:“逆順之數,皎然有徵,幹紀亂常,刑茲罔赦。蕭遙光宗室蚩庸,才行鄙薄,緹裙可望,天路何階。受遇自昔,恩加猶子,禮絕帝體,寵越皇季。旗章車服,窮千乘之尊;闉隍闓,逾百雉之制。及聖後在天,親受顧託,話言在耳,德音猶存,侮蔑天明,罔畏不義,無君之心,履霜有,遂乃稱兵內犯,竊發京畿,自古巨釁,莫斯為甚。今便分命六師,弘宣九伐。皇上當親御戎軒,弘此廟略。信賞必罰,有如大江。”於是戒嚴,曲赦京邑。領軍蕭坦之屯湘宮寺,鎮軍司馬曹虎屯清溪大橋,太子右衛率左興盛屯東府東籬門。

眾軍圍東城三面,燒司徒二府。遙光遣垣歷生從西門出戰,臺軍屢北,殺軍主桑天愛。初,遙光起兵,問諮議參軍蕭暢,暢正拒折不從,十五,暢與撫軍長史沈昭略潛自南出,濟淮還臺,人情大沮。十六,垣歷生從南門出戰,因棄槊降曹虎軍,虎命斬之。遙光大怒,於上自竦踴,使殺歷生兒。

其晚,臺軍火箭燒東北角樓,至夜城潰。遙光還小齋,帳中著衣帢坐,秉燭自照,令人反拒,齋閣皆重關。左右並逾屋散出。臺軍主劉國寶、時當伯等先入。遙光聞外兵至,吹滅火,扶匐下。軍人排閣入,於暗中牽出斬首,時年三十二。遙光未敗一夕,城內皆夢群蛇緣城四出,各各共說之,鹹以為異。臺軍入城,焚燒屋宇且盡。

遙光府佐司馬端為掌書記,曹虎謂之曰:“君是賊非?”端曰:“僕荷始安厚恩,今死甘心。”虎不殺,執送還臺,徐世扌剽殺之。劉渢遁走還家園,為人所殺。端,河內人。渢,南陽人,事繼母有孝行,弟溓事渢亦謹。

詔斂葬遙光屍,原其諸子。追贈桑天愛輔國將軍、梁州刺史。以江陵公寶覽為始安王,奉靖王后。永元二年,為持節、督湘州、輔國將軍、湘州刺史。

遙欣字重暉。宣帝兄西平太守奉之無後,以遙欣繼為曾孫。除秘書郎,太子舍人,巴陵王文學,中書郎。延興元年,高宗樹置,以遙欣為持節、督兗州緣淮軍事、寧朔將軍、兗州刺史。仍為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持節如故。未之任。建武元年,進號西中郎將,封聞喜縣公。遷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右將軍、荊州刺史。改封曲江公。高宗子弟弱小,晉安王寶義有廢疾,故以遙光為揚州居中,遙欣居陝西在外,權勢並在其門。遙欣好勇,聚畜武士,以為形援。四年,進號平西將軍。永泰元年,以雍州虜寇,詔遙欣以本官領刺史,寧蠻校尉,移鎮襄陽,虜退不行。永元元年卒,年三十一。贈侍中、司空,諡康公。葬用王禮。

遙昌字季暉。解褐秘書郎,太孫舍人,給事中,秘書丞。延興元年,除黃門侍郎,未拜,仍為持節、督郢司二州軍事、寧朔將軍、郢州刺史。建武元年,進號冠軍將軍。封豐城縣公,千五百戶。未之鎮,徙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徵虜將軍、豫州刺史,持節如故。

二年,虜主元宏寇壽,遣使呼城內人。遙昌遣參軍崔慶遠、朱選之詣宏。慶遠曰:“旌蓋飄搖,遠涉淮、泗、風塵慘烈,無乃上勞?”宏曰:“六龍騰躍,倏忽千里,經途未遠,不足為勞。”慶遠曰:“川境既殊,遠勞軒駕。屈完有言:‘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宏曰:“故當有故。卿使我含瑕依違,為指斥其事?”慶遠曰:“君包荒之德,本施北政,未承來議,無所含瑕。”宏曰:“朕本有言,會卿來問。齊主廢立,有其例不?”慶遠曰:“廢昏立明,古今同揆。中興克昌,豈唯一代?主上與先武帝,非唯昆季,有同魚水。武皇臨崩,託以後事。嗣孫荒,廢為鬱林,功臣固請,爰立明聖。上太后之嚴令,下迫群臣之稽顙,俯從億兆,踐登皇極。未審聖旨獨何疑怪?”宏曰:“聞卿此言,殊解我心。但哲婦傾城,何足可用。果如所言,武帝子弟今皆何在?”慶遠曰:“七王同惡,皆伏管、蔡之誅,其餘列蕃二十餘國,內升清階,外典方牧。哲婦之戒,古人所惑;然十亂盈朝,實唯文母。”宏曰:“如我所聞,靡有孑遺。卿言美而乖實。未之全信。”宏又曰:“雲羅所掩,六合宜一。故往年與齊武有書,言今之事,書似未達齊主。命也。南使既反,情有愴然,朕亦休兵。此段猶是本意,不必專為問罪。若如卿言,便可釋然。”慶遠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聖人奇兵。今旨憲章聖人,不失舊好,豈不善哉!”宏曰:“卿為朕和親?為不和?”慶遠曰:“和親則二國歡,蒼生再賴;不和則二國怨,蒼生塗炭。和與不和,裁由聖衷。”宏曰:“朕來為復遊行鹽境,北去洛都,率爾便至。亦不攻城,亦不伐塢,卿勿以為慮。”宏設酒及羊炙雜果,又謂慶遠曰:“聽卿主克黜兇嗣,不違忠孝。何以不立近親,如周公輔成王,而苟自取?”慶遠答曰:“成王有亞聖之賢,故周公得輔而相之。今近蕃雖無悖德,未有成王之賢。霍光亦舍漢蕃親而遠立宣帝。”宏曰:“若爾,霍光向自立為君,當復得為忠臣不?”慶遠曰:“此非其類,乃可言宣帝立與不立義當云何。皇上豈得與霍光為匹?若爾,何以不言‘武王伐紂,何意不立微子而輔之,苟貪天下?”宏大笑。明引軍向城東,遣道登道人進城內施眾僧絹五百匹,慶遠、選之各袴褶絡帶。

遙昌,永泰元年卒。上愛遙昌兄弟如子,甚痛惜之。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帝以問徐孝嗣,孝嗣曰:“豐城本資尚輕,贈以班臺,如為小過。”帝曰:“卿乃存萬代準則,此我孤兄子,不得與計。”諡憲公。

安陸昭王緬,字景業。善容止。初為秘書郎,宋邵陵王文學,中書郎。建元元年,封安陸侯,邑千戶。轉太子中庶子,遷侍中。世祖即位,遷五兵尚書,領前軍將軍,仍出為輔國將軍、吳郡太守,少時大著風績。竟陵王子良與緬書曰:“竊承下風,數十年來未有此政。”世祖嘉其能,轉持節、都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永明五年,還為侍中,領驍騎將軍,仍遷中領軍。明年,轉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出為會稽太守,常侍如故。遷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左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緬留心辭訟,親自隱恤,劫抄度口,皆赦遣許以自新,再犯乃加誅,為百姓所畏愛。

九年,卒。詔賻錢十萬,布二百匹。喪還,百姓緣沔水悲泣設祭,於峴山為立祠。贈侍中、衛將軍,持節、都督、刺史如故。給鼓吹一部。諡昭侯。年三十七。高宗少相友愛,時為僕,領衛尉,表求解衛尉,私第展哀,詔不許。每臨緬靈,輒慟哭不成聲。建武元年,贈侍中、司徒、安陸王,邑二千戶。

子寶晊嗣,為持節、督湘州軍事、輔國將軍、湘州刺史。弟寶覽為江陵公,寶宏汝南公,邑各千五百戶。二年,寶晊進號冠軍將軍。三年,寶宏改封宵城。永元元年,以安陸郡邊虜,寶晊改封湘東王,進號徵虜將軍。二年,為左衛將軍。高宗兄弟一門皆尚吏事,寶晊好文章。義師下,寶晊在城內,東昏廢,寶晊望物情歸己,坐待法駕,既而城內送首詣梁王。宣德太后臨朝,以寶晊為太常。寶晊不自安,謀反,兄弟皆伏誅。

史臣曰:太祖膺期御世,二昆夙殞,慶命傍,追序蕃胙。安陸王緬以宗子戚屬,弱年進仕,典郡臨州,去有餘跡,遣愛在民。蓋因情而可,學以從政,夫豈必然。

贊曰:太祖二昆,追樹雙蕃。元託繼胤,貞興子孫。並用威福,自取亡存。安陸稱美,事表西魂。

譯文衡陽元王道度始安貞王道生子遙光遙欣遙昌安陸昭王緬衡陽元王蕭道度,是齊太祖蕭道成的長兄。與太祖都受學於雷次宗。宣帝詢問二位兒子的學業情況,雷次宗回答說:“哥哥清亮,表現在外,弟弟溫潤,包含在內,二人都是優良的玉石。”後來蕭道度跟隨父親宣帝南征北戰,官至安定太守,卒於宋代。齊建元二年,追加封號謐號。沒有兒子,太祖將自己的第十一子蕭鉤過繼給蕭道度為後。

蕭鈞字宣禮。永明四年,任江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其母區貴人去世,他守喪完全符合禮儀.永明六年,升為徵虜將軍。永明八年,又升為驍騎將軍,散騎常侍照舊。又調任左衛將軍。蕭鈞喜愛什麼、崇尚什麼,都被其長兄齊世祖所知。兄弟之間,齊世祖對待他僅次於對待鄱陽王蕭鏘。永明十年,蕭鉤調任中書令,領石頭戍事。又調為散騎常侍,秘書監,照舊領驍騎將軍。未正式拜授。鬱林王隆昌元年,改加侍中,配給扶侍一人。海陵王被擁立為皇帝時,蕭鈞調任撫軍將軍,侍中照舊。不久便遇害,時年二十二歲。

齊明帝即位,以永陽王蕭王退仍舊據有原來的藩國,而過繼給衡陽元王蕭道度為孫。

蕭子珉字雲璵,是世祖第二十子。永明七年,封為義安王,後改封丞疆王。他在永泰元年被殺害,年僅十四歲。又以武陵昭王蕭曄第三子蕭子坦作為五王的後人以奉祀宗廟。

始安貞王蕭道生字孝伯,是齊太祖的二哥。宋朝任奉朝請,去世。建元逝元年,追贈封號謐號。明帝建武元年,又被迫尊為景皇,追尊其妃江氏為皇后。又在御道西邊設置寢廟,陵墓叫作脩安。他有三個兒子:蕭鳳、高宗蕭鸞、安陸昭王蕭緬。蕭鳳字景慈,官至正員郎。死於優,謐莖世子。明帝建武元年,追贈為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始安靖王。改華林鳳莊門為望賢門,並在太極東堂畫上鳳鳥,題名為神鳥,而改鸞鳥名為神雀。子蕭遙繼繼承其王位。

蕭遙光字元暉。生有瘸腿的病,齊太祖說他不能承受奉拜祭祀的重任,想封其弟繼承王位,變世祖極力勸諫,才以蕭遙光承襲王爵。最初任員外郎,調任給事郎,太孫洗馬,轉宮中書郎,豫章內史,沒有正式拜授。高宗蕭鸞輔理朝政,蕭遙光喜愛天文占驗之術,暗暗抱有謀劃佐理朝政的心思。鬱林王隆昌元年,他任驍騎將軍、冠軍將軍、南束海太守,代行南徐州事務。又任南彭城太守,將軍照舊。又任輔國將軍、:吳興太守。高宗廢鬱林王后,又任冠軍將軍、南蠻校尉、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一年之內,他頻繁調動,連任五職,都沒有正式拜授。當時高宗蕭蠶想登上皇位,凡是誅殺封賞各種事情都衹和蕭遙光一人共同商議。

建武元年,以蕭遙光為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前將軍、揚州刺史。晉安王蕭寶義當時任畝徐州刺史,所以蕭遙光請求解除都督南徐州軍事的職務,得到允許。建武二年,蕭逐光進號撫軍將軍,加封散騎常侍,並賜給帶布幔的車和鼓吹樂一部。蕭遙光喜歡判理訴訟之事,自認為公正嚴明,但被他殘酷殺害的人很多。由於患有腳病,不能與百官同在朝廷站列,所以常常乘車從望賢門入宮。每次和明帝閒談很久,談完,明帝要香火敬神,第二天必定要殺人。明帝認為自己這一支脈近親人少,勢單力薄,對高帝、武帝的子孫既恨又怕,想把他們全都殺掉。蕭遙光便幫他參謀策劃,要依次施行,逐步除掉他們。永泰元年,蕭遙光就任本位贈為大將軍,賜給油絡車。明帝患病,蕭遙光多次入宮侍候,明帝病勢逐漸沉重,河東王蕭鉉等七王在同一夜全被殺害,這是蕭遙光的主意。

明帝駕崩,遣詔加封蕭遙光為侍中、中書令,賜給扶侍一人。東昏侯永元元年,又賜給他帶劍儀仗隊二十人,即以大將軍號開府儀同三司。蕭遙光既已輔佐朝政,見東昏侯即皇帝位,暗中與江柘兄弟謀劃要自立為帝。其弟蕭遙欣在荊楚,擁有重兵居於長江上游,秘密地準備起兵響應。蕭遙光當即據東府發出號令,要蕭遙欣馬上領兵火速束下.陰謀將要發動,但蕭遙欣病死。江柘也被誅殺,東昏侯召蕭遙光進殿,把江柘的罪行告訴了他,蕭遙光很害怕,回到臺省便假裝發狂號哭,從此以後藉口有病不再進入朝廷。先前,蕭遙光出行回來進入城中,風把儀傘吹起飄出了京城。

蕭遙光弟蕭遙昌先死於壽,其豫州的部下都歸屬蕭遙光統領;及蕭遙欣歸葬於武進,暫時停柩在束府前的小洲上,荊州來送葬的人很多。束昏侯誅殺江柘後,憂慮蕭遙光自己不安心,想轉調他為司徒回到府第,召他進宮告訴他這個意思。蕭遙光擔心被殺,於八月十二黃昏,收集荊、豫二州的部屬,在東府門前聚集了很多人,街上路人都覺得很奇怪,不知他們想幹什麼。蕭遙光召見親信丹陽丞劉涸以及很多卑賤之人,想以討劉喧為名發難。並連夜派遣好幾百人攻破束冶放出囚徒,到尚方署取來兵器。又召驍騎將軍垣歷生,垣歷生跟隨著使者立刻就到了,他勸蕭遙光派他率領城內的兵馬連夜攻擊朝廷,用車載蒿草去焚燒城門。他說:“你衹需乘車跟在後面,反掌便可奪取臺城。”蕭遙光狐疑,不敢出動。天稍微有些亮,蕭遙光便身穿軍服出外聽消息,停車安排儀仗,登上城樓施行賞賜。垣歷生又勸他出兵,蕭遙光不答應,卻希望朝廷內部自己發生事變。

到中午,朝廷的軍隊漸漸到來,尚書給蕭遙光的檄文中說:“逆順的運數,是有明顯徵兆的,干犯綱紀擾亂常規,刑法是不會赦免這種人的。蕭遙光是宗室的敗類,品行卑劣才能淺薄,他像緹裙山的瘸子想上天,天路哪有他登的階級。他從前就受到明帝的知遇,恩待他好像兒子一樣,而且禮敬寵信超過了一般的皇子。賜給他的旗章車服等儀仗,超過了藩王的尊嚴;他所據府第寬闊,超過了城牆的規模。等到聖皇昇天,他親受顧命託孤的重任,先帝的話猶在耳,德音尚存,他就欺侮蔑視皇上,並不害怕揹負不義的名聲,他心中沒有君父,像寒霜一樣由來已久。甚至私下在京畿發兵,進犯朝廷,自古以來巨大的挑釁事件,沒有哪次能比這次更過分。現在我命令六軍,宣佈對你討伐。皇上當會親駕兵車,實施這朝廷的重大的戰略。指長江為誓,一定要獎賞勇士,懲罰你這逆賊。”於是全城戒嚴,在京城部分地區實行大赦。領軍蕭坦之屯兵湘宮寺,鎮軍司馬曹虎駐紮在清溪大橋,太子右衛率左興盛駐守束府束籬門。

各路兵馬三面包圍了東城,焚燒了司徒的二座府庫。蕭遙光派垣歷生從西門出戰,朝廷軍馬多次戰敗,主將桑天愛被殺。當初。蕭遙光起兵之時,曾經詢問過諮議參軍蕭暢,蕭暢正拒絕,不服從他的命令。八月十五,蕭暢與撫軍長史沈昭略偷偷從南門逃出來,渡過秦淮河回到朝廷,蕭遙光的部眾很是灰心喪氣。十六,垣歷生從南門出戰,乘便丟下長矛投降了曹虎部,曹虎命令將他斬首。蕭遙光聞訊大怒,自己從上蹦跳起來,讓人去殺垣歷生的兒子。

當晚,官軍發火箭焚燒城東北的角樓,至深夜城中潰散了。蕭遙光回到小房屋,在帳中穿好衣服戴著哈帽端坐著,自己拿著燭火照明,命人拒守,房屋閣門都緊緊關閉。他左右的侍從都越過房屋四散逃出。官軍主將劉國寶、時當伯等人最先衝進去,蕭遙光聽見外面士兵到來,便吹滅燭火,爬下來,官軍衝開房門進來,在黑暗中將蕭遙光拉出去斬首,時年三十二歲。蕭遙光還未失敗的一天晚上,城內人都夢見很多蛇沿著城向四外爬出去,大家議論紛紛,都覺得很奇怪。官軍入城,將城中房屋焚燒殆盡。

蕭遙光府中的佐官司馬端任掌書記,曹虎對他說:“你是反賊不是?”司馬端說:“我受了始安王的厚恩,今天死了也甘心。”曹虎不殺他,把他抓起來送回朝廷,徐世揦把他殺了。劉況逃跑回家,被人殺死。司馬端是河內人。劉颯是南陽人,事奉繼母很孝順,其弟劉漾事奉劉颯也很謹慎小心。

詔命將蕭遙光的屍體收殮安葬,赦免了他的幾個兒子。追贈桑天愛為輔國將軍、梁州刺史。以江陵公蕭寶覽繼任始安王,作為始安靖王蕭凰的後代。永元二年,蕭寶覽任持節、督湘州、輔國將軍、湘州刺史。

蕭遙欣字重暉。宣帝蕭承之的兄長西平太守之奉沒有後代,以蕭遙欣過繼給他作曾孫。官拜秘書郎,太子舍人,巴陵王文學,中書郎。延興元年,高宗扶植勢力,以蕭遙欣為持節、督兗州沿進回軍事、寧朔將軍、兗州刺史。又為督豫州及郢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二郡軍事、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持節照舊。尚未到任。建武元年,他進號西中郎將,封聞喜瑟公。又調任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右將軍,荊州刺史。又改封為曲江公。齊高宗由於自己的子弟勢弱力小,晉安王蕭實義又有殘疾,所以以蕭遙光為擾業刺史居於朝中,以蕭遙欣外居陝西,這樣都由同宗同門子弟掌握權勢。蕭遙欣喜愛勇武,積聚蓄養了很多武士,作為自己的支援。建武四年,進號為平西將軍。永泰元年,由於雍州受到侵犯,詔命蕭遷毖以原官職兼領雍州刺史,寧蠻校尉,遷移到襄陽鎮守,後因北魏兵退而沒有成行。永元元年去世,時年三十一歲。追贈侍中、司空,溢康公。安葬時採用了藩王的禮儀。

蕭遙昌字季暉。初任秘書郎,歷任太孫舍人,給事中,秘書丞。延興元年,任黃門侍郎,未正式拜授,轉任持節、督郢司二州軍事、寧朔將軍、郢州刺史。建武元年,進號冠軍將軍。封豐城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尚未到任,轉調督豫州及郢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二郡軍事、徵虜將軍、豫州刺史,持節照售。

建武二年,北魏主元宏侵犯壽,派使者呼叫城裹人答話,蕭遙昌派參軍崔慶速、朱選之去拜見元宏。崔慶遠說:“旌旗車蓋風飄揚,大隊人馬遠渡淮河、泅水,受到風霜塵土的侵蝕,豈不是太辛苦了?”元宏說:“大軍像六龍騰躍,一會兒便飛越千里,經過的路程不算太遠,談不上辛苦。”崔慶遠說:“山川環境既然不同,有勞皇駕遠來。屈完曾經說過:‘不曾料到您會來到我們的國土上,這是什麼緣故呢?”’元宏說:“原因自然會有的。您想要我含糊其辭、模稜兩可地回答呢,還是想要我直接地指明你們的過失呢?”崔慶遠說:“您包容遠荒的仁德,本來衹施行於北地的政治,我們並沒有要你們來發議論,所以也就不必含糊其辭。”元宏說:“朕本來就有話想說,正巧你來詢問,我就直說罷。齊主廢君自立,有過這種先例沒有?”崔慶遠說:“廢昏君而立明主,這是古今相同的準則。要使國家能夠中興昌盛,豈能衹依靠某一代君主?當今我主明帝與先武帝,不僅是堂兄弟,而且關係融洽有如魚水。武帝臨崩之際,將後事託付給明帝。繼立的皇太孫昭業荒昏亂,我主才將他廢為鬱林王,功臣們堅決請求,要擁立聖明的君主。我主砠壹上迫於皇太后的嚴令,下迫於群臣的懇拜,這才順應萬民的心願,登上了皇帝寶座。不知何故衹有魏主意下覺得懷疑驚奇?”元宏說:“聽你這一席話,消釋了我心中的懷疑。但聰明的婦人傾國傾城,怎麼可以再次使用?果然像你所說的,子孫現今在什麼地方?”崔慶遠說:“七王共同作惡,都像管叔、蔡叔一樣被誅殺。其餘各藩國二十餘位王子,在朝內的晉升了官階,在外地的都作了方鎮的首領。對那位聰明婦人的懲戒,古人都會惑不解;但各種亂行充滿朝廷,實在是這位文帝幸姬霍氏的罪過。”元宏說:“據我所知,武帝子孫沒有剩下一個。你的言辭華美但違背了事實,不可全信。”元宏又說:“雲霧遮蓋之處,天地四方應當歸於一統。所以往年曾有書信給齊武帝,談論今天的事情,看來書信似乎沒有送達齊武帝,遣也是天命啊。你可以回返,朕也覺得悲傷,當會停止進兵。我這次來,原意主要是問清情況,並不是專門為興師問罪。如果真的像你所說的那樣,便可消釋我的疑心。”崔慶遠回答說:“見可進則進,知難而退,這是聖人用兵的奇妙之處。今魏主的旨意是想效法聖人,不使兩國喪失原來的和好之情,這不是非常好嗎!”元宏說:“你是想要我與貴國和親?還是不想要二國和親?”崔慶遠說:“和親則兩國都很歡悅,天下蒼生將賴以生存;不和則兩國互相仇恨,將使生靈塗炭。和還是不和,一切聽憑魏主陛下的裁決。”元宏說:“朕這次來是為了再次巡行江、淮一帶產鹽的邊境,北去洛陽,輕易就可到達。我既不攻打你的城池,也不侵伐你的村莊,你不要擔心。”元宏設置酒席及烤羊果品招待崔慶遠等人,他又對崔慶遠說:“聽說你朝君主廢黜兇惡的繼位者而又沒有違背忠孝之義。為何不擁立武帝的近親藩王,就像周公輔佐成王一樣,而要苟且地自取皇位呢?”崔慶遠回答說:“成王有次於聖主的賢德,所以周公才能夠做他的宰輔扶助他。今武帝的近親藩王雖然沒有誰違背仁德,但都沒有周成王那樣賢能。霍光電舍漢昭帝的近親藩王而立丁遠親的宣帝。”元宏說:“如果是逭樣,那麼從前霍光自立為帝,他能不能算得上忠臣?”崔慶遠回答說:“這本不是同一類質的事,怎麼可以去談論該不該擁立宣帝的問題呢?明帝怎能去和霍光相比較?如果這樣去比,為什麼不說‘武王伐紂,為何不擁立塑王而輔佐他,而要自己去貪得天下?”元宏大笑。第二天魏主元宏領兵向城東開拔,並派道登道人進城向眾和尚佈施五百匹絹,給崔慶遠、朱選之每人一套褲褶和絡帶。

蕭遙昌死於永泰元年。明帝喜愛蕭遙昌兄弟好像喜歡兒子一樣,所以對他的死很痛惜。追贈他馬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明帝以此詢問徐孝嗣,徐孝嗣說:“豐城縣公原來資歷尚淺,贈給他這樣高的職位,好像有些小失誤。”明帝說:“你是想保存萬代的準則,他是我死去兄長的兒子,就不必計較這些了。”謐為憲公。

安陸昭王蕭緬字景業.他的儀表舉止很得體。初任秘書郎,宋朝邵陵王的文學侍從,中書郎。齊太祖建元元年,受封為安陸侯,食邑一千戶。轉調為太子中庶子,又改遷為侍中。齊世祖即位,蕭緬調任五兵尚書,領前軍將軍,又出任輔國將軍、吳郡太守。不久,在教化方面便政績卓著。竟陵王蕭子良給蕭緬的信中說:“我甘拜下風,您的政績數十年來都未曾有過。”齊世祖很賞識他的才能,調他任持節、都督郢州及司州的義陽郡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

永明五年,蕭緬回京任侍中,領驍騎將軍,又遷為中領軍。第二年,又轉官屬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出任會稽太守,照舊是散騎常侍。又升為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荊州的竟陵郡司州的隨郡軍事、左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蕭緬很留心於訴訟獄事,親自體恤百姓的疾苦,對於那些以劫奪財物度el的人,都赦免遣散他們,允許他們改過自新,如果再犯才加以懲罰,所以深受百姓的敬畏與愛戴。

永明九年,蕭緬去世。詔命發放十萬錢和二百匹布以資助他家辦喪事。靈柩回京時,百姓們沿著沔水痛哭著為他祭奠,並在峴山為他建立祠堂。追贈為侍中、衛將軍,持節、都督、刺史這些官位照舊。又賜給鼓吹樂一部。謐號昭侯。時年三十七歲。明帝年輕時便和蕭緬非常友愛,蕭面死時明帝任僕,領衛尉,他上表請求解除衛尉的職務,在自己家中陳設靈堂對他哀悼,韶命不許可這樣做。明帝每當來到蕭緬的靈前,總要悲哭,泣不成聲。建武元年,又追贈蕭緬為侍中,司徒,安陸王,食邑二千戶。

蕭緬子蕭寶睡繼承安陸王位,任持節、督湘州軍事、輔國將軍、湘州刺史。蕭寶晅弟蕭賓覽為江陵公,蕭寶宏為汝南公,食邑各一千五百戶。建武二年,蕭寶眨進號為冠軍將軍。建武三年,蕭賓宏改封為霄城公。永元元年,由於安陸郡靠近北魏,所以改封蕭寶晅為湘東王,進號徵虜將軍。永元二年任左衛將軍。齊明帝兄弟一門都喜愛審案之事,蕭寶晅還略微愛好文學。梁王義師束下,蕭寶晅正在京城內。東昏侯被廢黜後,蕭寶晅希望人心歸向自己,坐等成為皇帝。不久城內人將束昏侯首級送去給梁王。宣德太后臨朝視事,以蕭寶晅為太常。蕭寶陘自己到很不安,所以謀反,兄弟都被誅殺。

史臣曰:齊太祖承受天下的期望統治國家,他的二位兄長卻早已殞落,獎賞的命令惠及同族旁支,所以都被追封為藩王。安陸王蕭緬由於是太祖的同宗子侄世祖的親屬,年輕時便進入仕宦之列,執掌過治理州郡的大權,人雖去而存有餘跡,在百姓中留下了仁愛。這是由於他順應民情施行化的結果。這樣的政績,豈是那些初學從政的人所必定能夠達到的。

贊曰:太祖二位兄長,雙雙被迫封藩王。元王的後代依託過繼,貞王的子孫興旺發達。各人都依靠自己的威福,或存或亡,都是自取。安陸王確實值得讚美,他的事蹟顯揚在西部邊境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