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營救行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div>天還沒放亮,圖盧姆率領的農民軍發起了進攻。
此時,在離地面二萬二千米的高空,鮑明威少校駕駛的zz-2偵察機,正沿著以比亞埃爾莫薩為中心,半徑一百公里的環形航線盤旋。偵察機上的光學照相機,以每十秒一次的頻率拍攝地面上的情況。
關鍵的是,這架zz-2配備的是數字式照相機,而不是膠捲相機。
zz-2沒有退役,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數字式照相機,而且首先用在了軍事偵察領域。
與傳統相機相比,數字式照相機不使用膠捲,獲得的是數字信號。
雖然第一代數字式照相機還有很多缺陷,比如分辨率不高,即便是安裝在戰略偵察機上的數字式照相機,其分辨率也只有一百萬像素,而傳統照相機即便使用普通膠捲,分辨率也在五千萬像素以上,而使用專用膠捲,分辨率能超過兩億像素。過低的分辨率,讓數字式照相機暫時沒有獲得普及。道理很簡單,如果拍攝區域為十公里見方的話,那麼數字式照相機的分辨率只能達到十米,而傳統照相機能夠達到一米左右,使用特製膠捲的話,甚至能夠達到十分之一米。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並不需要這麼高的分辨率。
與數字式照相機配合使用的是數字式通信設備。說得簡單一些,數字式照相機在拍攝之後獲得的不是圖像。而是一些數字信號,而這些信號能夠通過數字電臺,及時發送給後方進行處理。
也就是說,後方能夠及時獲得情報。
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時候,情報的及時要比準確高得多。
此時就是如此。
照相機開始工作,以及向後方傳輸信息。都不需要飛行員干預,飛行員要做的就是確保偵察機在預定航線上飛行。
至於拍下的情報,或者說是下面發生了什麼事情。飛行員都不知道。
當然,飛行員也不需要知道。
雖然受技術限制,特別是處理信息的能力限制。情報的傳輸與處理無法做到同步,但是也只延遲了十多分鐘。主要就是,在收到偵察機發回的數字情報之後,情報機構需要花一些時間把數字信息轉化為圖像,然後由情報人員進行判讀,最後才是把有價值的情報發送給需要情報的作戰部隊。
鮑明威駕駛的這架zz-2獲取的情報,最終傳送到了“衛青”號兩棲攻擊艦上。
“衛青”號原本是大戰期間的艦隊航母,只是在戰爭結束的時候,這艘航母還在船塢中進行大修。按照當時的裁軍計劃“衛青”號將提前退役。並且以廢鋼鐵的價格出售給一家拆船公司。所幸的是,在戰後首先出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是顧祝同,而顧祝同替海軍保留下了很多戰艦,其中就包括修復工程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衛青”號。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修復工作中。
“衛青”號做了適當的變動,被改造成了兩棲攻擊艦,也因此成為第一艘由艦隊航母改造而來的兩棲攻擊艦。
當然,與後來出現的兩棲攻擊艦相比“衛青”號有很大的差別。
主要就是“衛青”號沒有船塢。也就無法搭載登陸艇,其主要改動之處是縮小了機庫的面積,增加了用來搭載陸戰隊的艙室,而且其搭載的主要是攻擊機,後來則轉變為了直升機,以支援登陸作戰行動。
真正的兩棲攻擊艦都具有船塢,能夠搭載登陸艇與氣墊船。
當然,要到所有在由艦隊航母改造而來的兩棲攻擊艦達到服役壽命,中國海軍才會專門建造兩棲攻擊艦。
在編制上“衛青”號隸屬於第六艦隊,母港為聖地亞哥。
兩天前“衛青”號在四艘驅逐艦的陪伴下離開了聖地亞哥港,前往墨西哥灣進行作戰訓練。
當然,這只是個噱頭。
“衛青”號在出港後不久就來了一批客人,即由錢壯飛率領的狙擊手部隊。
按照海軍參謀部與陸戰隊參謀部的安排,在執行任務期間“衛青”號將聽從狙擊手部隊的指揮。
知道這一點的,只有少數軍官,其他官兵都認為這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常規訓練。
收到消息後,錢壯飛立即下達了出發命令。
zz-2拍下的照片證實,在比亞埃爾莫薩南面大約六十公里處,也就是韋戈斯擁有的一座莊園附近爆發了烈戰鬥。結合軍事情報局提供的其他情報,有理由相信,韋戈斯的部隊遭到了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