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決戰在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下,問題變得更復雜了。
從理論上講,斯佩有三條路可走。一是經英吉利海峽進入北海,二是穿過設得蘭群島進入北海,三是從設得蘭群島與挪威之間進入北海。顯然,斯佩冒險進入已經被全面封鎖的英吉利海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冒險穿過設得蘭群島也不大可能,因此斯佩很有可能繞個大彎子,從法羅群島以西北上,再轉向南下。如果為了安全起見,斯佩甚至有可能去挪威,沿著挪威海岸線南下。
那麼,公海艦隊會去挪威嗎?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公海艦隊會去挪威,但是傑利科卻不這麼認為,甚至覺得公海艦隊的任務不是去接斯佩艦隊。
這個問題看上去很複雜,實際上卻非常簡單。
即便公海艦隊的任務是把斯佩艦隊接回去,最好的辦法卻不是與斯佩艦隊會合,而是牽制住大艦隊,讓英國皇家海軍沒有能力去攔截斯佩艦隊。這樣一來,斯佩艦隊就能安全返回威廉港。
相反,如果公海艦隊去接應斯佩艦隊,反而會束手束腳。
傑利科立即想到,公海艦隊的任務,實際上就是找大艦隊決戰,或者說利用這次機會與大艦隊決戰。
可以說,傑利科有著極為清楚的認識。
在大艦隊得到加強,準確的說是英國皇家海軍完成部署調整,把分散在全世界的主力艦集中起來之前,優勢在公海艦隊手裡,因此積極尋求決戰的不是大艦隊,而是想一舉扭轉乾坤的公海艦隊。
可惜的是,傑利科的處境就沒有這麼妙了。
傑利科本人認為,就算大艦隊不見得會敗給公海艦隊,也沒有理由在兵力達到鼎盛之前與公海艦隊決戰,因為這等於拿大艦隊、拿英國皇家海軍三分之二的資本冒險,甚至是在拿英國的國運冒險。
問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認識。
可以說,正是在實力上,大艦隊與公海艦隊旗鼓相當,才使得英國國內在是否應該與公海艦隊決戰的問題上,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分歧。別說政界與軍界,就連英國民間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打的話,大艦隊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
不打的話,公海艦隊就將掌握主動權,至少在大半年內橫行無忌,英國必然會因此顏面盡失。
顯然,打與不打,都有難以預測的後果。
對傑利科來說,這次沒得選,他必須打,而且得打勝,至少得在說辭上,能夠給英國國會與民眾一個說得過去的結果。
大艦隊出港後,傑利科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同樣的,在他的對面,馮承乾與希佩爾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只是兩人面臨的選擇簡單得多。
艦隊出港之前,馮承乾就向希佩爾提到,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與大艦隊決戰。
對此,希佩爾舉雙手贊成。
如果說,開戰之前,像希佩爾這樣的海軍將領還有所顧忌,認為帝國海軍在整體實力上遠遜於英國皇家海軍,不應該主動挑戰對手,主要任務是確保帝國本土、以及波羅的海的海上航線不受威脅。那麼在設得蘭海戰之後,大部分帝國海軍將領的觀點都發生了改變,連舍爾也變得更加積極了。
不可否認,帝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確實有著較為明顯的實力差距。
更加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還沒有來得及完成部署調整,有大量主力艦分散在遠離本土的地方。在大半年之內,英國皇家海軍不大可能在本土聚集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這就是帝國海軍的機會。
設得蘭海戰,無疑證明了這個推斷。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能夠抓住開戰後較為有利的時機,帝國海軍完全有希望挫敗英國皇家海軍。
關鍵是,英國皇家海軍肯出來決戰。
設得蘭海戰已經證明,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大艦隊才會出港,也才有可能與公海艦隊決戰。
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現在就算得上是迫不得已了。
斯佩艦隊在離開青島之後,一路上都在劫掠英國商船,還擊沉了幾艘英國戰艦,早已引起英國國內民眾的重視,英國皇家海軍與英國政府也放出了豪言壯語,絕對不會讓斯佩艦隊逃走。
雖然斯佩艦隊還沒有回到本土,但是英國佬的大話已經快被戳破了。
斯佩艦隊離開太平洋,進入大西洋,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恥辱,不然英國皇家海軍不會派遣以“無敵”號為首的艦隊前往南大西洋。如果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那英國皇家海軍將顏面盡失。
正是如此,馮承乾與希佩爾都相信,傑利科肯定會率領大艦隊前來決戰。
如果能在北還擊敗公海艦隊,就算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英國皇家海軍也能給民眾一個滿意的代。
只是,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一樣。
希佩爾認為,傑利科將全力以赴的與公海艦隊決戰,甚至會為了擊敗公海艦隊承受較大的損失。在希佩爾看來,只要能夠擊敗公海艦隊,英國皇家海軍就能確保北海的制海權,從而對帝國進行戰略封鎖。如果取得了更加重大的勝利,英國皇家海軍甚至能夠獲得進入波羅的海的機會。
僅從軍事上講,希佩爾的分析很有道理。
問題是,戰爭只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因此作戰行動脫離不了政治束縛,特別是對海軍這種戰略軍種而言。
正是如此,馮承乾相信,與傑利科的決戰不會像希佩爾預料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