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受夠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艘航母在一九六一年開始設計,並且在一九6si年就動工建造。可見,正是田黛芳的全力推動,才讓“中華”號從設計圖紙走向了造船廠。別忘了,田黛芳在一九六三年與一九6si年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
除了“中華”號核動力航母,在田黛芳擔任參謀長期間,還推動了核動力巡洋艦、核動力驅逐艦與核潛艇的建造工程。
當時,田黛芳甚至提出了“核動力艦隊”的概念。
可以說,在一九6si年,田黛芳幾乎把海軍再次推上了巔峰。
可惜的是,就在所有海軍官兵都憧憬著美好未來的時候,田黛芳所帶來的短暫輝煌也宣告結束了。
這一切,正是丁明聰的功勞。
丁明聰擔任國防部長首席助理之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海軍。在第一年,除了核潛艇之外的所有核動力戰艦項目全部下馬。丁明聰只給出了一個理由,即核動力戰艦的效益遠不如常規動力戰艦。
當然,丁明聰並沒有說錯。
即便在半個世紀之後,核動力戰艦也沒有取代全部常規動力戰艦,而且核動力艦艇的全壽命使用成本確實高於常規動力戰艦。
問題是,在當時,這絕對是海軍最為沉重的打擊。
要知道,發展全核動力艦隊是田黛芳最大的願望,更是田黛芳超越顧祝同所必須達到的目的。
設想一下,如果田黛芳為中國海軍打造了全核動力艦隊,他的聲望肯定能超過顧祝同。
可惜的是,只懂經濟的丁明聰讓田黛芳的美夢徹底破滅了。
雖然田黛芳沒有放棄,而是據理力爭,甚至以辭職相威脅,而席存瑞在其就任總統的第一年裡,顯然不希望看到海軍參謀長辭職,但是最終也只保留下了“中華”號航母,以及全部核潛艇。
要知道,在“中華”號之後,田黛芳壓就沒有考慮過建造常規動力航母。
按照海軍參謀部制訂的建造計劃“中華”號航母至少會有一艘姊妹艦,以替換即將退役的兩艘艦隊航母。
只是,丁明聰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建造第二艘核動力航母。
結果就是,原本只計劃建造兩艘的“秦嶺”級增加了一艘的訂單,而且建造工程安排在了“中華”號之後。
至於造艦規劃中的核動力巡洋艦與核動力驅逐艦,哪怕是正在建造的也無一倖免。
雖然在席存瑞離開總統府之後,中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計劃再次得到確認,而且今後所有的超級航母都為核動力,但是這些事情與田黛芳本沒有關係,因為田黛芳在此之前就已退役。
由此可見,田黛芳肯定是恨極了丁明聰。
只是,並不能由此認為丁明聰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
事實證明,即便是核動力航母,在效益上也不如常規動力航母,而真正有巨大價值的只是核潛艇,畢竟核動力潛艇擁有常規潛艇所無法比擬的能。至於水面艦艇,核動力所能做到的,常規動力都能做到,而且全壽命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相比之下,核動力航母的主要優勢在持續航行能力上,而這項
能對航母的作戰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至少對中國海軍來說如此。
當然,田黛芳與丁明聰的矛盾不僅僅在造艦項目上。
景虎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能夠讓丁明聰下臺,田黛芳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可惜的是,軍人主政的時代早已結束,文職官員擁有決策權,而將軍必須聽從zhèngfu的命令。
田黛芳對丁明聰的態度,也正是羅樹人、杜傑生對丁明聰的態度。
在這位以吝嗇出名的國防部長手裡,三軍一兵都無法倖免,即便是景虎也認為丁明聰在某些事情上做得太過分了。
說白了,丁明聰把軍隊當成公司進行管理,那就是把戰爭當成了買賣。
顯然,戰爭絕對不是買賣,而且很多東西的價值本無法用金錢、或者是其他可以量化的工具來衡量。
比如,哈拉帕戰役的失利所造成的影響就不可能用金錢來衡量。
既然戰爭不是買賣,那麼軍隊就不是企業,也就不可能像企業那樣來管理軍隊,至少不能以實現效益為主要目的。
丁明聰與杜傑生爭辯的時候,景虎明顯覺到,田黛芳與羅樹人都受夠了。
杜傑生只是點燃了軍人與文職官員的矛盾,而田黛芳與羅樹人不會袖手旁觀,景虎則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