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十六章叢林求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然,他也不可能不跳傘。

陳振聲是幸運的,因為他只是被一棵不算太高的大樹給掛住了,而且在下墜的時候沒有撞上壯的樹枝,也就沒有受傷。

至於搭檔閻國勇是否幸運,陳振聲就不知道了。

他只能祈禱,希望搭檔沒有受傷。

只是,他知道,祈禱的意義並不大。如果跳傘教官說的沒錯,在密林上空跳傘的負傷率高達百分之七十的話,那麼閻國勇就很難倖免。

每走幾十米,陳振聲就會停下腳步,仔細傾聽一陣。

雖然每一名飛行員都接受過野外生存訓練,而且每年一次,其中包含了在熱帶雨林中求生的科目,但是陳振聲接受訓練的地點在中南半島上,他對這片到處都是野生香蕉樹的雨林非常陌生。

用教官的話來說,在熱帶雨林裡,最大的敵人不是毒蛇與猛獸、也不是敵人,而是糟糕的氣候環境。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大戰期間,有很多在西南太平洋的島嶼上空被擊落的飛行員,就是因為沒有辦法適應熱帶雨林的惡劣環境,沒能堅持到獲得營救的那一刻。戰後,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還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為飛行員配備了熱帶雨林求生工具,並且要求每一名飛行員都必須接受熱帶雨林求生訓練。

在求生的過程中,保存體力至關重要。

要知道,對於沒有接受過特種偵察兵那麼嚴格訓練的飛行員來說,本不可能在熱帶雨林裡找到合適的事物。事實上,熱帶雨林裡到處都是食物,只是絕大部分對人類來說都是有毒的。

無法從雨林裡獲取食物,就只能依靠求生揹包裡的食品,也就必須儘可能的保存體力。

見到掛在前方大樹上的白降落傘,陳振聲再次放慢了腳步,而且拔出了用來自衛的手槍。

“咕…咕…咕…”聽到灌木叢中發出的聲響,陳振聲鬆了口氣。

這是配備給飛行員的一種類似於哨子的工具發出的聲響,模仿了野生禽鳥的叫聲,而且主要就用在這個時候。

“是我,別開槍。”見到陳振聲,閻國勇放下了手槍。

“你受傷了?”

“沒有,還算幸運,只是擦破了點皮。”閻國勇從藏身的灌木叢裡爬了出來,只是他的求生包不見了蹤影。

“我們得離開這裡,zhèngfu軍的搜索部隊很快就會到達。”

“老陳,我們得去飛機殘骸那裡。”陳振聲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閻國勇的意思。

因為座艙裡的空間有限,所以大部分求生工具是放在位於左側進氣道前方的機身行李艙裡面。這也是q-59型艦載攻擊機的獨特之處。平時,這個小的行李艙,住要用來放置飛行員的一些個人物品,不用專門安排艦載運輸機來為飛行員運送行李。只是,這個艙室的設計目的並非如此,而是用來放置求生工具與自衛武器的,以便飛行員在被擊落之後有基本的求生能力。

顯然,這個設計很不妥當。

原因很簡單,飛行員真正需要用到求生工具的時候,與飛機的殘骸恐怕隔著好幾公里的距離。

再說了,如果有敵人在搜捕飛行員,那麼肯定會首先奔向飛機殘骸。

也正是如此,在此後的各種戰術飛機上,就再也沒有類似的設計了,求生設備都被集中放置在了飛行員的求生包裡面,或者是放在彈座椅上。

兩人要想獲救,必須與後方取得聯繫,也就必須找到攻擊機的殘骸。

原因很簡單,用於跟後方聯繫的電臺就在行李艙內。

收拾好降落傘,兩人出發了。

陳振聲的求生揹包裡有一個小型無線電接收裝置,能夠接收到座機上的一部信號發器發出的短波信號,從而大致知道座機的墜落地點。在墜落之後,這部發器就會自動開始工作,不間斷的發出信號。只是,其配備的電池最多隻能使用十二個小時,如果地勤人員沒有更換新電池,也許只能工作八個小時。也就是說,兩名飛行員必須在此之前找到座機,獲得求生工具。

兩人不知道前方有多少危險,只是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要想活下去,就必須冒險。

事實上,在這片敵人的叢林裡,任何地方都不安全。如果留在某個地方等待救援,反而更容易被敵人發現。

陳振聲清楚的記得,教官明確提到過。在叢林裡面,最佳的求生方法就是不斷轉移,絕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呆得太久。只要不斷的轉移,而且定時與後方聯繫,營救部隊自然會找到他們,而不是讓他們去找營救部隊。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