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核試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投擲爆炸試驗之後,中**方又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進行了三次原子彈爆炸試驗。
如此高密度的核試驗,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最主要的就是,沒有人知道中**隊的武器庫裡到底有多少原子彈。要知道,如果中**隊沒有足夠多的原子彈,肯定不會進行如此奢侈的核試驗。結果就是,連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情報機構都認為,中**方已經制造出了數十枚原子彈,肯定不會少於四十枚,不然不會拿四枚來做試驗。
顯然,這嚴重高估了〖中〗國的能力。
要知道,紫紅到一九五零年六月底,中**方才獲得了第五枚原子彈,而且是一枚以濃縮鈾為原料的原子彈。到一九五零年底,〖中〗國的核武器庫存量還不到十枚,要到一九五二年底才能達到四十枚。
也就是說,在這四次核試驗之後的近一個月裡,中**隊是沒有原子彈可用的。
只是,高密度的核試驗,已經產生了應有的作用。
第二次核試驗是由陸軍主持的,而且採用的是地爆模式,即原子彈被安放在一個高約五十米的鐵塔頂部,而不是由轟炸機投擲。
關鍵是,這是第一次實戰核試驗。
在試驗場地上,擺放了上千輛坦克、裝甲車、突擊炮、自行火炮、牽引火炮、軍用卡車等各種車輛,還在離爆點五公里的區域內設置了兩座軍營,安放了陸軍裝備的各種設備與設施。
也就是說,這次試驗是測試原子彈對地面部隊的打擊能力。
當時,為了最大限度的模擬實戰戰場,陸軍的坦克戰車都排成了進攻隊列,而且所有坦克戰車內都安放了人體模型,甚至把一些動物關在了坦克裡面。以測試原子彈在爆炸之後對**的殺傷能力。
顯然,測試結果讓陸軍當局極為震驚。
在離爆點五百米範圍內的全部坦克與戰車都被摧毀,離爆點最近的幾輛坦克,甚至被高溫融成了鐵水。在離爆點五百到五千米範圍內的動物全部被殺死,而且大部分都是受過量輻而死。即便在離爆點五公里之外的地方,輻也足以致死,而直接暴在輻之下的人員就算不死。也活不長久。
當然,在這次測試中。軍方獲得了很多寶貴的一手數據。
這些數據,對後來的準備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比如,在此之後,陸軍的所有坦克戰車都加裝了放中子塗層,並且增加了超壓空調系統,具備了防核武器攻擊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三防能力。
第三次核試驗由空軍主持。是一次投擲爆炸試驗,只是目標並非軍隊,而是城鎮。
為了這次試驗,空軍在羅布泊的核試驗場搭建了一座足夠容納五萬人的城鎮,而且全部建築物都按照市政標準建設。在這座用於試驗的城市裡,除了沒有活人之外,其他的生物一應俱全。當時,空軍甚至設法搞到了一百多具屍體,並且把這些屍體放在了各個地點,以此來測試原子彈對人類肌體的損傷方式。
當然。試驗結果也足夠震驚。
雖然這次使用的原子彈的爆炸當量還不到一萬五千噸,但是在頃刻之間,這座模型城鎮就被徹底摧毀了。當科研人員進入爆炸場的時候,離爆點一公里範圍內的建築物連粉塵都沒有剩下,而在一公里到五公里之內的建築物全部嚴重損毀,即便在五公里之外的建築物也遭到了破壞。
至於那些**動物、以及死屍的結局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當然,這次試驗讓中**方發現了一點,即原子彈的破壞威力與爆炸高度有關。但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與原子彈的當量有關係。更重要的是,在對付城鎮這類目標的時候。空爆的原子彈具有更強的破壞作用。
只是,最受關注的是第四次核試驗。即由海軍主持的這次試驗。
這也是第一次不在〖中〗國本土進行的核試驗。
雖然在最初的時候,海軍方面希望在領海、或者是離本土足夠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以確保試驗能夠正常進行,不受外界干擾。但是在陸軍與空軍各做了一次試驗之後,海軍才猛然發現,原子彈所造成的影響太嚴重了,如果在本土附近進行試驗,必然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要知道,〖中〗國的領海大多是產漁區,如果核爆炸對漁業生產造成了影響,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幸的是,海軍的試驗對場地的要求不是很高。
說白了,只需要把參與試驗的戰艦聚集起來,再在附近安置一些用來蒐集核爆炸數據的設備,就能投下原子彈了。
最終,這次試驗被安排在遠離〖中〗國本土的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進行。
參與試驗的有六艘戰列艦,其中只有“山西”號為〖中〗國海軍的退役戰艦,而另外五艘都是從敵國繳獲的。還有四艘航母、其中一艘是艦隊航母,八艘巡洋艦、其中一艘是大型巡洋艦、一艘是防空巡航艦、另外六艘是從敵國繳獲的重巡洋艦與輕巡洋艦,十四艘驅逐艦與三艘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