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六百一十二章決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四八年底,中德達成了基礎協議,即由新俄國的民眾自行決定國家政治體制,即是否恢復帝制。

公決在一九四九年初舉行,而最終的結果是,百分之六十七的新俄國民眾選擇了聯邦共和制。

到此,新俄國政治體制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只是,問題到此並沒終結。

在全民公決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放棄霸佔新俄國的野心,而是從其他方面著手加強對新俄國的控制。

比如,與新俄國臨時zhèngfu簽署秘密同盟協議。

當然,在戰爭結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跟新俄國結盟,因為這必將得罪整個同盟國集團。

只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才在戰爭結束之前,加強了對新俄國的滲透,意圖在戰爭結束之後控制新俄國。

問題是,中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更不可能容忍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新俄國。

結果就是,中德在新俄國的鬥爭愈演愈烈。

在大戰結束前的幾個月裡,新俄國臨時zhèngfu更換了七位代總理,其中五人遭刺殺,兩人意外身亡。在此期間,新俄國臨時zhèngfu內部也分裂成了兩個派別,即親德派與親華派,且兩個派別行同水火。

可以說,在這幾個月裡,新俄國最常見的事情就是政治家遭到謀殺了。

據戰後統計,在這幾個月裡,新俄國有數百名政治家遭到刺殺,其中五十八人是臨時zhèngfu中部長級以上官員。

可以說,這種混亂的局面,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新俄國的局勢動盪不安。

甚至可以說,這差點釀成新俄國在正式成立之後就爆發內戰。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不是新俄國是戰敗國,在戰後沒有組建軍事力量的權力,恐怕內戰就會在其成立的那一天打響。

只是,這也不能阻止新俄國走向動亂。

大戰結束之後,中德分割俄國的秘密協議生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十七個少數民族國家先後宣佈dúli。受此影響,新俄國臨時zhèngfu在這一個月內更換了三位代總理,而且原因都是沒能阻止國家分裂。

在既成事實面前,新俄國的政治家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只是,少數民族紛紛宣佈dúli,對新俄國的政治局面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

這就是,任何一位政治家在上臺之前,要想獲得足夠多的支持,都必須以統一俄國為基本政治目的。

結果就是,新俄國的第一位民選總理就以統一為己任。

更要命的是,這是一位極為短命的總理。在其當選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宣誓就職,就在一次群眾集會中遇刺身亡。

顯然,這是一個糟糕的開始。

接下來,又有三位總理要麼遇刺,要麼在意外事故中身亡。

直到一九五二年,新俄國才來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總理,即第一個在任時間超過了一年的總理。

只是,這並不表示俄國的動盪局面已經結束。

這位溫和的總理在任一年之後,就暴出了醜聞,隨後引咎辭職,而在選舉中,親德政黨與親華政黨都沒有能夠獲得多數。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新俄國的最重要的政黨登上了歷史舞臺,即俄羅斯民族復興黨。

這個政黨既不親德,也不親華,但是卻奉行極為極端的政治綱領,即以可以採取的任何方式謀求俄羅斯大統一。

在一九五三年的大選中,俄羅斯民族復興黨贏得了國民議會百分之六十的席位。

由此開始,俄羅斯民族復興黨成為了未來四十年內,俄羅斯唯一的執政黨,也是唯一的全國大黨。

俄羅斯出現這樣的局面,正是中德鬥爭的直接結果。

說白了,在中德都不願意放棄新俄羅斯的情況下,任何親德與親華政黨都會在鬥爭中被民眾所唾棄,也就給了俄羅斯復興黨機會。

看上去,這與中國最初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樣,即俄羅斯擁有了很大的dúli

只是,看得更深入一些就會發現,這絕對不是中國想要的新俄羅斯,因為這是一個充滿了野心的俄羅斯。

顯然,這樣的新俄羅斯,只會導致地區局勢不穩,讓周邊國家嚴重不安。

更重要的是,這也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想要得到的新俄羅斯。

由此,必然導致一個嚴重後果,即中德都得加強在歐亞地區的影響力與軍事存在,同時提防兩個潛在對手。

從某種一樣上講,新俄國正是中德走向對抗的直接原因。

只不過,在中德關係中,新俄國絕對不是引發全面對抗的最重要原因,畢竟有十幾個新興國家圍繞著新俄羅斯,而且新俄羅斯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對中德的核心利益構成威脅,也就沒有成為焦點的基礎。

讓中德徹底決裂的是另外一個戰敗國。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