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百八十三章威脅與合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雙方都不肯做出重大讓步。[找小說素材就到]在初期接觸中德方明確提出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爭期間從中國引進了大批武器裝備與彈‮物藥‬資但是這些軍火大多用在了戰場特別是在德俄戰場是德軍擊敗俄軍的主要保障而德軍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減輕了中**隊的作戰負擔因此理應由中**隊來為這些軍火買單。

當時德方甚至提出因為德軍在對俄戰爭中的傷亡遠大於中**隊所以中國還應該為德軍提供人員傷亡補償。

表面德方的說法合情合理可是經不起深究。

說白了德方就是在無理取鬧。

不可否認在對俄戰爭中德軍做出的貢獻、以及付出的代價都高於中**隊可是對俄戰爭只是這場大戰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其他戰場中**隊做出的貢獻與付出的代價都超過了德軍。比如在太平洋戰場中**隊單獨擊敗美軍德軍本沒有任何貢獻。即便是在對英作戰中中國空軍做出的貢獻、以及遭受的損失都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從戰爭的總體角度來看中**隊做出的貢獻超過了德軍只是傷亡低於德軍而已。

當然用另外一種方式更能說明問題。

這就是如果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國也許要花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甚至有可能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肯定有能力壓制住所有敵國最終以不敗的方式結束戰爭。相反如果沒有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別說取勝連與敵人媾和的機會都沒有。

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完全沒有理由用貢獻與傷亡來討價還價。

當然談判本身就是討價還價。(找小說素材就到)在此期間還發生了一些小曲。比如一名參與談判的空軍校中了美人計被德軍的際花策反把與空軍有關的談判資料提供給了德軍導致重大損失。所幸的是。真正的談判底線只有顧祝同、張淵與駱崇明三人知道其他人都只瞭解一部分。因此損失在可控範圍之內。

又比如德方通過各種方式來拖延談判進程以及軟化中國談判代表。德軍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舉辦各種各樣的宴會向顧祝同等人表達德軍的熱情。此外德軍還多次邀顧祝同等人去視察部隊甚至前往佔領區視察工作且特意讓顧祝同等人接觸到德軍的傷員。讓他們知道德軍為戰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總而言之只要能夠動搖中國談判代表的立場德軍就無所不用其極。

讓顧祝同哭笑不得的是在發現他喜歡香菸之後雷德爾派專人送來了一整箱有金箔過濾嘴的高級香菸。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香菸都是複合型烤煙而顧祝同並不喜歡這種香菸。

對於德意志第二帝國耍無賴的態度顧祝同的立場非常強硬而且也用了能夠用的全部辦法。

只是並沒有取得進展。

直到十月下旬。在得到馮承乾的准許之後顧祝同直接向雷德爾提出如果德方依然在軍火貿易採取不認賬的立場即違背最初簽署的貿易合同那麼中國將別無選擇的停止對德輸出。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

這下德方的態度軟下來了。

要知道中德在大戰期間進行的不僅僅是軍火貿易。還有更加廣泛的物資貿易。

更重要的是戰爭還沒有結束!

雖然在英國戰敗之後隨著海運恢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環境有所改善加控制著數百萬平方公里的佔領區。特別是烏克蘭平原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物資供應緊張局面也有所緩解但是這些只能勉強保證德意志第二帝國五千多萬人的溫飽而要發展經濟靠的就不僅僅是糧食與礦石了。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還需要進行戰後重建。

雖然在戰略轟炸中敗下陣來的是英國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美英機群的轟炸下也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損失。

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所有大城市都遭到了轟炸。

據德意志第二帝國做的統計轟炸中的財產損失超過兩千億帝國金馬克而非直接損失更大且無法估量。比如在轟炸中喪生的平民超過一百五十萬而且大部分都是壯年勞動力其損失就難以估量。

關鍵是戰後重建而不是評估戰爭損失。

有一點很肯定即德意志第二帝國遭受的戰爭損失遠超過中國。

別的不說大戰期間中國本土幾乎沒有遭到攻擊僅有本在戰敗之前曾經轟炸了中國東北地區的某些城市而造成的損失幾乎可以完全忽略掉。美國參戰之後也對中國本土進行過戰略轟炸只是僅侷限於南部地區造成的損失也極為輕微。在中**隊奪取了新加坡與所羅門群島之後美軍就只能派遣潛艇在中國的港口外佈設水雷再也無法直接攻擊中國本土。此後在中國海軍進軍印度洋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曾經利用印度與緬甸的空軍基地對中國西南地區進行了幾次轟炸行動只是造成的損失同樣極為輕微本沒有產生長遠影響。

總的來說中國本土幾乎沒有在大戰期間遭受損失。

即便按照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在大戰期間死於轟炸的平民還不到一千人而工業遭受的損失幾乎為零。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遭受的轟炸就太慘烈了。

關鍵是這進一步拉開了中德的國力差距。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全球第二大工業國工業生產實力僅次於美國超過了英國與紅俄。當時中國的工業生產規模僅排全球第七在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紅俄、英國、法國與本之後工業生產總值僅相當於美國的百分之二十七、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百分之四十。可是在大戰期間中德兩國受各種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能力發生了戲劇的轉變。到一九四八年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工業國規模僅次於美國而且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微小。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是第三大工業國但是工業生產規模比戰前降低了將近百分之三十工業生產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中國的五分之二差距已經拉開。

這一局面將決定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世界中的地位。

不管德皇是否願意承認在美國戰敗之後中國將成為全球頭號工業強國而且把美國排除在外的話中國的工程產值將佔到全球工業總產量的一半以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是第二大工業強國產值也不到中國的一半。

在這種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本沒有資格跟中國對抗。

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必須儘快進行重建爭取在大戰結束的時候使工業規模恢復到戰前水準。

顯然這是比戰勝美國還要重要的任務。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重建就必須藉助中國提供的幫助。

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重建工作就無法正常開展也就無法在戰爭結束前恢復工業生產規模。

當時顧祝同藉助的就是這一點。

雖然顧祝同沒有明說但是意思表達得相當清楚。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不肯承擔軍火貿易合同中規定的償還義務那麼中國不但不會繼續向德軍提供軍火也會停止其他的任何援助。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無選擇。

在顧祝同發出威脅之後德方的態度立即發生了轉變。

十月二十六雷德爾代表德方知會顧祝同德意志第二帝國將承擔必要的軍火貿易償還義務只是希望中方能夠理解帝國的艱難處境在具體條款做出適當的讓步並且繼續為帝國提供援助。

顯然這是一個巨大的讓步也是顧祝同希望獲得的結果。

說白了顧祝同並不指望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償還所有軍火貿易欠款馮承乾也早就表示了同樣的觀點。

要知道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本沒有償還能力。

如果強行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國償還軍火貿易欠款那麼帝國經濟就將崩潰而中國的利益也將受到影響。說白了到最後中國不但有可能一分錢都要不回來還得出手收拾由德意志第二帝國經濟崩潰產生的爛攤子。不管怎麼說這對中國在戰後發展經濟、以及維護世界和平都沒有好處可言。

顧祝同需要的就是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在總體原則做出讓步。

至於如何處理每一筆軍火貿易的款項則由實際情況決定即如何在不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經濟崩潰的情況下儘可能的讓其償還欠款並且以次壓制德意志第二帝國使其無法在戰後挑戰中國的霸權地位。

顯然這是一項龐大、而且艱難的工作。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