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百四十八章獨木難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月中旬針對登陸作戰的轟炸行動開始了。(找小說素材就到)按照顧祝同的安排空軍的戰略航空兵依然對彭薩科拉、邁阿密與查爾斯頓地區的軍事目標進行了轟炸。只是這次顧祝同沒有側重於某個方向而是讓空軍向三個地區派出了同樣多的轟炸機。

從位置看這三個地方位於一個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雖然美軍的兵力規模足夠龐大但是真正的銳部隊卻不是很多特別是銳的裝甲部隊少之又少。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前美軍只有一個裝甲團即第一裝甲師的前身。當時美國陸軍擁有的坦克還不到五百輛。在組建第一裝甲師的時候巴頓找不到足夠多的坦克只能在吉普車安裝裝甲板拼湊成坦克的樣子來訓練新兵。可見美軍的裝甲部隊是在大戰期間發展壯大的。

不可否認美國有極為強大的工業實力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坦克。

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美國在大戰期間生產的坦克戰車佔軸心國集團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五超過了紅俄為大戰期間的第二大坦克生產國總產量僅次於中國幾乎是排第四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兩倍。

問題是美軍幾乎沒有獲得參與大規模裝甲作戰的機會。

在進行本土保衛戰之前美軍參與的規模最大的裝甲作戰是在北非戰場即由巴頓指揮的遠征軍與德意聯軍之間的戰鬥。

顯然美軍真正欠缺的就是優秀的坦克兵特別是裝甲部隊指揮官。

要知道在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中絕不缺乏優秀的裝甲部隊指揮官而且中德的裝甲部隊都獲得了足夠多的鍛鍊機會。[找小說素材就到]在廣袤的大陸戰場裝甲部隊有的是舞臺。而且是真正的主角。

當時美軍名義有近三十個裝甲師可是算得銳的不到十個。

更要命的是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在古巴全軍覆沒而留守本土的銳裝甲師僅剩下七個。

這七個裝甲師中有一個在西海岸地區作戰四個部署在東海岸北部地區。一個部署在五大湖地區。

也就是說只有一個銳裝甲師部署在南部地區。

這就是第四十一裝甲師。

當然。所謂的“銳”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即相當於那些算不銳的美軍裝甲師。

第四十一裝甲師是在一九四二年初組建的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前往北非作戰。可惜的是該師形成戰鬥力的時候北非的戰鬥已經結束。隨後第四十一裝甲師被派往英國為反攻歐洲大陸做準備。在英國逗留了兩年多。第四十一裝甲師最終沒有等到反攻歐洲大陸的那一天反而目睹了英國戰敗投降的全過程。當時美國當局試圖推翻英國政權第四十一裝甲師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即在必要的時候攻入倫敦攻佔唐寧街控制包括首相府在內的重要行政機構。只是在最後關頭美國當局放棄這個極有冒險神的念頭第四十一裝甲師也在英國正式投降之前離開了英國。只是。在撤離英國的時候第四十一裝甲師留下了幾乎所有重裝備只帶走了輕便武器。最終第四十一裝甲師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落入了德軍手裡而且很多都被德軍拿去做測試以瞭解美製坦克戰車的能。當然也有一部分被轉給了中國陸軍用來做類似的測試。必須承認。(找小說素材就到)當時美軍裝備非常良使用的材料也非常到位其m4“超級謝爾曼”坦克在防護、火力與機動能。與德軍的“黑豹”、以及中國陸軍的“東北虎”式中型坦克不相下。回到本土後第四十一裝甲師重新組建。再次獲得了坦克戰車並且以其在海外部署數年的經歷成為了美國陸中九大王牌裝甲部隊之一。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第四十一裝甲師就以佐治亞州的梅肯為基地駐紮在美國東海岸南部地區。

有趣的是梅肯就在彭薩科拉與查爾斯頓之間離邁阿密遠得多。

當然梅肯是美國東海岸南部地區的通中心從該城通過的有兩條鐵路與四條州際公路鐵路分別通往北面的亞特蘭大與南面的傑克遜維爾州際公路則分別通往薩凡納、麥克雷、萊克城與亞特蘭大。雖然除了亞特蘭大其他都是中小城鎮但是薩凡納的公路沿著海岸線分別通往查爾斯頓與傑克遜維爾萊克城的公路往西直達彭薩科拉往東到達傑克遜維爾往南則通到坦帕與邁阿密。

從這一部署就看得出來美軍沒有打算守衛邁阿密。

戰後公佈的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美軍的作戰計劃中如果中國海軍陸戰隊攻打邁阿密佛羅里達半島的美軍將逐步撤往傑克遜維爾在傑克遜維爾到塔拉哈西建立防線重點守衛萊克城與萊夫奧克。如果有必要美軍還將炸掉薩旺尼河的水壩用洪水淹沒河下游的平原地區並且炸掉沿途的所有橋樑。總而言之美軍不會在佛羅里達半島與中**隊進行決戰而會盡可能的讓中**隊留在半島裡面。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第四十一裝甲師的地位無可替代。

要知道第四十一裝甲師是當時美軍中最主要的機動兵力。從梅肯出發第四十一裝甲師只需要兩天就能到達萊克城。如果傑克遜維爾遭到攻擊第四十一裝甲師則能在三天之內趕到。

當然美軍也考慮過其他情況比如中**隊在彭薩科拉或者查爾斯頓登陸。

果真如此的話第四十一裝甲師開赴彭薩科拉與查爾斯頓最多隻需要三天。如果行進途中沒有遭到轟炸兩天就能到達。

可見第四十一裝甲師的部署位置離美軍主要防禦地點的距離都差不多。

問題是一個裝甲師能有什麼用?

雖然據陸戰隊特種偵察兵提供的情報第四十一裝甲師已經得到加強兵力規模擴大了許多僅坦克就超過了五百輛且三分之一是“潘興”式重型坦克少許還是加強了火力的改進型“潘興”此外還有不少於四百門的突擊炮、五百多輛半履帶式裝甲車以及千輛軍用吉普車與卡車官兵總數不低於兩萬。可以說其規模超過了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所有裝甲師與紅俄的裝甲軍旗鼓相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美軍各級部隊的編制規模一向比較大。但是這仍然是一個裝甲師而不是一個裝甲軍而且數量眾多的坦克戰車並不意味著有著同等的戰鬥力。

要知道坦克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

大戰初期各個戰國都偏愛重型坦克。主要就是當時的中型坦克普遍存在火力偏弱的問題。比如德軍在大戰初期使用的三號坦克配備的是三十五毫米坦克炮僅能對付一些在大戰前生產的輕型坦克即便是在德俄戰爭初期充當主力的四號坦克其坦克炮的威力也差強人意。

只是到了大戰中期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紅俄都把重點放在了中型坦克。

原因很簡單技術的進步賦予了中型坦克足夠強大的火力使中型坦克具備了與重型坦克戰的能力。與重型坦克相比中型坦克的機動更加有益因此也更加適合執行攻擊任務。

正是如此中德俄才研製出了幾種先進的中型坦克比如德軍的“黑豹”紅俄的t-34與中國陸軍的“東北虎”式中型坦克。

問題是美軍並沒有認清這一點反而認為重型坦克火力強、防護好戰鬥力更強。

事實到了大戰後期中型坦克與重型坦克的火力差距已經很小了特別是在各種新式中型坦克裝了大口徑、高倍徑的坦克炮之後在火力已經絲毫不比裝備同樣坦克炮的重型坦克差。至於防護在坦克炮的威力足夠大的情況下再好的防護也不可能讓坦克不被摧毀。比如德軍曾瘋狂的追求防護設計出了一種重達一百八十噸的超級坦克而這種坦克毫無實戰價值。原因很簡單巨大的重量不但使其本沒有機動可言甚至無法在絕大部分道路行駛。

實戰早就證明只有在火力、防護與機動之間形成平衡才是優秀的坦克。

顯然“潘興”是重型坦克而不是能均衡的中型坦克。

在實戰中重型坦克主要用於對機動要求不高的防禦作戰。問題是第四十一裝甲師承擔的是機動作戰任務。對第四十一裝甲師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否擊敗對手而是能否順利進入戰場。

再說了一個裝甲師對於廣袤的美國東海岸南部地區來說也確實太少了。

如果幾處地點同時遭到攻擊第四十一裝甲師就將分身乏術。如果對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方向判斷錯誤第四十一裝甲師更這有疲於奔命。(。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