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預警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九月十三夜間第61艦隊抵達莫斯基託斯灣東北即巴拿馬運河北口附近離科隆港不到兩百公里。[找小說素材就到]此時馮承乾增派的三支航空戰鬥艦隊也已到達巴拿馬灣當天晚最後一批增援的戰術飛機經四艘小型航母中轉到達了巴拿馬灣裡的聖何島。
相對而言聖何島更適合部署岸基航空兵。
主要就是陸戰隊在攻佔這座島嶼之後修建了一座大型機場隨後這座機場又得到擴建有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能夠容納兩百多架作戰飛機必要的時候還能在附近的兩座野戰機場各部署百架作戰飛機。更重要的是聖何島有一座臨時碼頭而且離三座機場都不算太遠公路運輸較為便利。
只是部署在聖何島的作戰飛機不可能在接到求之後立即到達戰場。
戰鬥機從這裡起飛需要二十分鐘才能飛到巴拿馬城空而飛到科隆附近則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鐘。
顯然當時任何一種預警手段都無法提供四十分鐘的預警時間。
事實要讓三支戰鬥艦隊安全通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加勒比海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及時發現來襲的美軍機群。
當天晚顧祝同就派出了防空警戒艦。
與以往不同這次擔任警戒任務的是防空巡洋艦而不是輕巡洋艦。
早在瓦胡島海戰之後顧祝同就對艦隊的防空戰術做了調整最明顯的變動就是讓防空巡洋艦去執行警戒任務。
雖然這麼一來艦隊航母得到的直接掩護被削弱了許多但是卻有更明顯的好處即防空巡洋艦可以在儘可能遠的地方指揮戰鬥讓防空戰鬥機能夠在遠離艦隊的地方作戰。(找小說素材就到)從而大幅度提高了防空戰鬥機的作戰效率。
在攻擊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戰鬥中這一戰術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當時第33艦隊在遭到美軍攻擊的時候正是因為防空巡洋艦前出部署擔任了防空警戒任務才使得第33艦隊能用並不算多的防空戰鬥機頂住了美軍的數次攻擊。如果採用以前的防空戰術即讓輕巡洋艦擔任防空警戒任務。因為輕巡洋艦不具備指揮能力最多隻能把防空戰鬥機導引到敵機來襲的方向。而無法為防空戰鬥機分配任務所以最終絕對不可能只是“衛青”號遭到重創。據以往的幾場海戰在如此高強度的空襲下第33艦隊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滅。
讓防空巡洋艦擔任警戒任務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指揮戰鬥。
一艘防空巡洋艦能夠同時指揮四個戰鬥機中隊為每一個小隊提供引導讓戰鬥機能夠到達及時到達最需要的地方。
只是。第61艦隊總共只有六艘防空巡洋艦。
雖然顧祝同很想把這六艘戰艦全都派出去執行警戒任務但是他不可能這麼做因為第61艦隊也有可能遭到攻擊所以他至少得留下三艘為艦隊航母提供直接掩護也就只能派出三艘執行警戒任務。
顯然三艘防空巡洋艦本不夠用。
防空巡洋艦的指揮能力很強大卻有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陷而且這也是所有戰艦都存在的缺陷即對空搜索雷達的探測範圍非常有限。即便針對高空目標當時最好的對空搜索雷達的探測距離也只有兩百公里左右。而針對低空目標的話往往不會超過六十公里對超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更是在二十公里以內。也就是說如果美軍機群把飛行高度控制在五百米以下那麼防空巡洋艦隻能提供不到十分鐘的預警時間。如果美軍機群的飛行高度在兩百米以下則預警時間將縮短到三分鐘以內。(找小說素材就到)顯然這點時間本算不充足。
要知道第61艦隊只有三艘艦隊航母。載機量不足三百架。雖然在出發前顧祝同對艦載航空兵做了調整除了一個主要用於執行偵察任務的俯衝轟炸機中隊之外。其餘三個中隊都是艦載戰鬥機。也就是說第61艦隊總共搭載了近兩百架戰鬥機。但是比起有可能遭受的攻擊來說。這點戰鬥機依然不夠用。更何況三艘艦隊航母一次最多隻能出動一百二十架戰鬥機。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美軍發現了第61艦隊而且打算首先攻擊第61艦隊讓轟炸機群超低空突防的話那麼第61艦隊很有可能成為替死鬼在增援的三支艦隊到達之前就被美軍殲滅。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
這就是不管是三艘、還是六艘防空警戒艦如果以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為準都不足以監視所有敵機可能來襲的方向。
也就是說美軍機群很有可能突然出現然後攻擊第61艦隊。
顯然僅僅有防空警戒艦是不夠的。
當時顧祝同還派出了四艘輕巡洋艦執行警戒任務只是依然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說白了如果美軍機群沒在海洋空飛行而是沿著中美洲地峽向南飛行在哥斯達黎加轉為向東飛行就能繞開第61艦隊的防空警戒網然後從第61艦隊的西南方向發起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顧祝同連三分鐘的預警時間都沒有。
所幸的是除了防空警戒艦顧祝同手裡還有一樣秘密武器這就是被稱為“渡鴉”的對空監視與預警飛機。
當然這種雙發飛機無法由艦隊航母搭載只能部署在機場。
只是最初提出研製預警機的並不是岸基航空兵而是艦載航空兵而且最初的設計目標也是部署到艦隊航母。
早在美國參戰後不久也就是珊瑚海大海戰之後中國海軍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即艦隊嚴重缺乏預警能力往往要到敵人的轟炸機群近的時候才會發現而此時組織防空作戰已經來不及了。
針對這一點中國海軍在戰術做了調整即安排了專門的防空警戒艦。
問題是防空警戒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依然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對低空來襲敵機的探測能力不足戰艦的航速過慢等等。某些時候防空警戒艦還會成為敵機的攻擊目標從而導致艦隊指揮官做出錯誤判斷。
在調整戰術的時候中國海軍還提出了從技術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艦載預警機被提了出來。
顯然這個辦法要比設置防空警戒艦有效得多而且在當是看起來實施的難度也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艦載機安裝一部對空搜索雷達等於把雷達搬到了數千米的高空大幅度提高了雷達的探測距離。更重要的是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更強有效彌補了防空警戒艦的缺陷。
只是具體實施的起來卻沒有這麼簡單。
半年之後工程師就發現能裝到艦載機的雷達都存在能不足的問題而探測能力足夠強的雷達又不可能到一架單發飛機的機體裡面。說白了雷達在變得更小之前不要指望獲得艦載預警機。
至於讓雙發中型飛機艦雖然不是辦不到但是海軍不願意接受。
主要就是要讓中型飛機從艦隊航母起飛就必須使用更大的彈器而這意味著要對艦隊航母進行大改。
顯然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而且不見得行得通。
此外當時的艦隊航母極為擁擠一加雙發飛機佔用的空間相當於三架單發飛機而任何一位艦隊指揮官都不會用幾架預警機來替換十多架艦載機更不想讓這些笨拙的大飛機降低甲板作業效率。
這樣一來預警機就只能部署在機場了也就轉到了岸基航空兵名下。
問題是岸基航空兵對預警機的需求並不迫切畢竟陸地可以部署雷達而且只要有足夠多的雷達就肯定能建起一道嚴密的防空警戒網而預警機這種新玩意本不可能一直在空中巡邏也就不可能取代地面雷達。
至少當時絕大部分岸基航空兵的官兵是這麼想的。
受此影響預警機的研製工作進行得非常緩慢期間還數次中斷。
直到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西飛才把第一架樣機付給了海軍航空兵然後開始了為期大半年的驗收測試。
必須承認“渡鴉”的能並不突出。
“渡鴉”的機體是中型運輸機其貨艙被改成了雷達設備艙與載員指揮艙安放了專門為雷達供電的發電機等設備還設置了四座雷達cāo控臺四名雷達cāo作員能夠各自指揮與引導一支戰鬥機編隊作戰。
最關鍵的對空搜索雷達安裝在機鼻處。
受此影響“渡鴉”有一個碩大的機頭而且向前下方突出看去就像是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
也正是如此“渡鴉”只能搜索前半球二百一十度空域高低方位只有一百二十度。
雖然不具備全方位搜索能力但是與其他配備了雷達的飛機相比“渡鴉”的搜索能力依然足夠強大。
更重要的是“渡鴉”在一九四七年三月底通過了海軍驗收開始批量生產。(。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