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四章減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顯然這是誰也不可能接受的。

說得簡單一點海軍本要不了這麼多艦隊航母也要不了這麼多作戰艦艇。

這樣一來削減戰艦就勢在必行了。

因為中國海軍的造艦工程完全圍繞著艦隊航母展開所以在削減艦隊規模的時候自然拿艦隊航母開刀。

一九四六年初海軍裁軍方案確定下來。

按照規定當時除了完工率超過百分之六十的艦隊航母之外其他的全部停建而配套戰艦也按照同樣的標準執行。

僅此一項就直接導致十多艘“白起”級艦隊航母永遠留在了船臺。

只是當時沒有確定是否拆除那些還在建造的戰艦。

主要就是戰爭還沒有結束而且誰也不能肯定戰爭將在什麼時候結束甚至無法斷定能在什麼時候打美國本土因此戰局還有可能出現波折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也就有可能需要更多的戰艦。

這樣一來就必須把那些還沒建成的戰艦暫時保留下來。

當然這些戰艦的命運幾乎一樣即在大戰結束之後立即被下令拆毀完成的部分都被當成廢鋼鐵處理掉了。

事實在大戰結束後被處理掉的不僅僅是那些沒有建成的戰艦。

大戰結束後中國的軍事物資嚴重過剩不但儲備的彈藥堆滿了倉庫也沒有必要保留那麼多的武器裝備。

結果就是大戰結束後中國就開始處理過剩的軍事物資。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多餘的武器裝備無償援助給友好國家特別是同盟國集團中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

雖然無償贈送顯得太大方了一點但是對中國來說這是必須做的事情。

要知道保留下來的武器裝備就算不使用每年都要在維護保養耗費大量軍費而且最終都會被當成廢鋼鐵處理掉。贈送給友好國家也不是無利可圖除了讓中**隊不需要掏維護保養費之外這些武器裝備依然需要中國的軍火企業提供售後服務而且後期改進也會為中國的軍火企業提供大筆訂單。

事實在戰後的最初五年裡中國的軍火企業就是靠吃老本維生。

除了無償贈送之外中國還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把更多的過剩軍事物資賣給了數十個國家。

這些武器裝備有的甚至使用到了二十世紀末。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在非洲與南美洲的戰亂地區依然能夠見到中國在大戰期間生產的幾種能優越的槍支。

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為正是中國當局不顧道義的輸出軍火導致了戰後的世界亂局。

當然正面評價也有。

比如正是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在廣大的殖民地世界裡拋棄了民族dúli使得以西方國家為核心的殖民地體系土崩瓦解。大戰結束後二十年除了少數殖民地之外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幾乎都宣告dúli全球的國家數量也由大戰前的不到八十爆漲到了一百六十多個。眾多的殖民地能夠在大戰後紛紛宣告dúli擺脫宗主國的控制除了兩個最大的殖民地國家即英國與法國均是大戰的戰敗國有關即這兩個國家在戰後自身難保本不可能顧及海外殖民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輸出的武器裝備以極為低廉、甚至是免費落到了殖民地dúli運動組織手裡讓殖民地的居民獲得了可以跟宗主國對抗的武裝力量也就獲得了dúli的機會。

最突出的就是印度了。

在大戰爆發前印度爆發過好幾次民族dúli運動但是無一例外的被鎮壓了下去而到大戰結束的第二年英國就不得不承認印度已經是一個實質的dúli國家也就不得不宣佈印度。

印度能夠在戰後率先取得dúli就與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有關。

在宣告dúli的時候印度軍隊裡的槍支有七成來自中國而重型裝備出了極少數從英軍接收的之外全部來自中國。

中國在戰後大搞軍火輸出本原因除了要減輕國防負擔之外還與推行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有很大的關係。

說白了中國要想取代之前的世界霸主就必須標新立異而不是沿用西方國家的方式方法來稱霸世界。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對中國海軍來說一九四六年只是一個開始。

所幸的是海軍裁軍不像陸軍與空軍具有明顯的延遲時效即海軍的裁軍行動在當時不會有多大的影響要等到數年之後才會顯現出來。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四六年中國海軍並沒有受到裁軍影響即便到一九四七年也沒有太顯著的影響。

事實因為裁軍降低了建造戰艦的支出反而使海軍作戰部隊有所受益。

這就是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在作戰行動了。

對於正在準備攻打美國本土的顧祝同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壞事。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