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百一十一章出兵大西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一月二十八顧祝同回到青島的時候才知道李向龍、魯志剛、田黛芳等高級將領都已回到青島。*此時田黛芳已是海軍將而且剛剛被任命為第四艦隊司令官。

至於組建第四艦隊的事情顧祝同也是頭次聽說。當然此時的第四艦隊只存在於紙面還沒有分到一艘戰艦呢。

當然這也讓顧祝同猜到馮承乾把高級將領全都叫回來而且提前任命田黛芳為第四艦隊司令官肯定有大事發生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海軍打算出兵大西洋至少會派遣艦隊前往大西洋。

只是支持出兵大西洋的人並沒有幾個。

四位高級將領全部反對在這個時候出兵大西洋。

晚聚會的時候李向龍與魯志剛都提到現在還不是出兵大西洋的時候主要是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戰鬥都沒結束海軍沒有多餘的艦隊可用即便是調幾艘巡洋艦去組建第四鍵隊也不大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層面大西洋並不是中國海軍的主要戰場。

從戰略角度來講大西洋的戰鬥對中國海軍沒有任何影響而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是在印度洋與太平洋取勝。

要知道夏威夷群島的主要島嶼還在美軍手裡呢。

更何況再過兩個月美軍就能獲得數艘艦隊航母而且肯定能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份把艦隊航母的數量增加到六艘。在此情況下中國海軍就必須把兵力集中到太平洋。而不是去大西洋冒險。

按照李向龍的說法在佔領了夏威夷群島之後再考慮出兵大西洋也不遲。

當然。在私下聚會的時候顧祝同沒有唱反調。只是顧祝同非常清楚馮承乾在這個時候決定出兵大西洋肯定與軍事問題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從政治層面特別是戰後的世界格局所做出的決定。(找小說素材就到)十多天前在收到多佛海戰的消息後顧祝同就意識到。大戰恐怕要結束了。

雖然顧祝同隨後就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即便沒有了盟友美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堅持下去。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只要英國戰敗美國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者。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結局莫過於與中德停戰。

當然。這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同盟國集團的所有成員早就達成了協議。不單獨與敵國議和而且絕不與敵國簽署任何有妥協成分的停戰協議。這場戰爭必須以同盟國集團取得全面勝利。所有敵國要麼被徹底擊敗、要麼無條件投降的方式結束。

如此一來美國的結局只有兩種一是被徹底打敗而是在此之前無條件投降。

當然這兩種結局其實沒有任何分別。無條件投降就意味著徹底戰敗。

一個月後即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五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匈牙利、希臘與泰國的國家元首或者是zhèngfu首腦齊聚黑海海濱城市布爾加斯在內伯爾古城附近的保加利亞王室莊園內舉行了同盟國集團的第一次全體首腦會議。

這次會議持續了一週。

最終在中德意三國的推動下同盟國集團發佈了集體聲明把獲取完全勝利定為了集團的核心綱領。

當然這並非布爾加斯會議的唯一成果。

在這場會議還大致確定了各成員國的戰後地位劃分了主要成員的勢力範圍並且為在戰後成立一個全球的國際機構達成了一致。(找小說素材就到)只是在該機構的職能、權限等方面集團內部還有分歧。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在多佛海戰之後顧祝同就意識到中國遇到了一次絕佳機會即通過在大西洋擴大影響力從而在戰後成為世界霸主。

道理非常簡單中國有能力進軍大西洋德意志第二帝國卻沒有能力進軍太平洋。

顯然大戰結束之後太平洋、即周邊地區將由中國獨佔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卻不可能獨佔大西洋。

如此一來只要中國能在大西洋獲得立足點那麼就能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國。

顧祝同不大懂政治但是很有戰略眼光。

在此情況下出兵大西洋已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欠缺的只是一個合適的理由畢竟中德早就在勢力範圍達成了秘密協議。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中國就不可能向大西洋派遣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