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航空兵收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以說這是公海艦隊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候。
只不過這僅僅持續了十多分鐘。
雖然在八點過十分之前“威廉一世”號也捱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但是中彈部位是尾部主炮炮塔的頂部而炮塔頂部裝甲的厚度高達二百四十毫米比戰艦的水平裝甲還要厚一些。
正是如此這枚十六英寸穿甲彈僅使“威廉一世”號的尾部主炮炮塔暫時喪失戰鬥力。
此外“腓特烈三世”號也捱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中彈部位是尾部的舵艙而且穿甲彈打穿了全部裝甲鑽進了舵艙。所幸的是這枚穿甲彈沒有爆炸而且十多分鐘後就被損管人員拆掉了引信。雖然“腓特烈三世”號在回到威廉港之後花了足足一個半月才修復了艦尾受到的損傷但是在當時並沒有對其航行造成太大的影響因此“腓特烈三世”號依然能夠全速撤退。
八點十五分左右第一批德軍戰機到達。
有趣的是這批戰機中多數是戰鬥機只有三分之一是俯衝轟炸機。
事實這也是希恩斯的安排。
主要就是在希恩斯看來偷襲得手之後英國皇家空軍肯定會全力出動因此天亮後首先得保證公海艦隊不遭到轟炸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戰鬥機。至於攻擊本土艦隊只要偷襲得手能否轟炸本土艦隊都不重要了。如果偷襲沒有得手那就更需要為公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協助其撤退。
這樣一來自然要在第一批機群裡安排足夠多的戰鬥機。
當然對於攻擊兩艘戰列艦來說只要有二十多架俯衝轟炸機就足夠了。即便不能擊沉兩艘戰列艦也至少能使其遭到重創。
很快希恩斯的部署就發揮了重大作用。
八點半不到在德軍的俯衝轟炸機開始對付兩艘美軍戰列艦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的機群也來到了戰場空。
與德軍不同英軍機群的主力是戰術轟炸機。
顯然英國皇家空軍非常清楚此時最要緊的不是保護本土艦隊而是要盡一切努力幹掉公海艦隊。
問題是德軍的戰鬥機早已嚴陣以待。
更重要的是德軍的戰鬥機得到了戰艦的有力支援。
雖然“腓特烈三世”級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為艦隊航母護航但是鑑於太平洋戰場的慘烈戰鬥以及中國海軍提供的經驗德軍在這兩艘戰列艦都配備了完善的空戰指揮系統。
也就是說兩艘德艦都能夠直接指揮戰鬥機作戰。
更重要的是兩艘德艦都有能先進的對空搜索雷達能發現百公里外的機群也就能夠讓戰鬥機及時部署到位。
相反美艦就沒有這個能力。
雖然兩艘“南達科他”級也有能先進的對空搜索雷達甚至為安裝高炮火控雷達留出了位置也有配套的防空指揮系統但是這套系統只能與美軍的戰鬥機配合而此時趕來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
更重要的是“馬薩諸”號的對空搜索雷達已經在戰鬥中損毀。
當時只有“亞拉巴馬”號的對空搜索雷達還能正常工作。
在只由一艘戰艦指揮而且指揮系統還不夠靈便的情況下英軍戰機的作戰效率顯然比不德軍戰機。
此外英軍也沒有多少戰鬥機。
結果就是英軍機群在距離德艦還有四十公里的時候就遭到攔截而少數突破了德軍戰鬥機攔截的英軍戰機在近德艦之後還得面對強大的防空炮火以及在八點四十五分趕到的第二批德軍戰機。
事實當時英軍戰機甚至沒法掩護兩艘美艦。
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對英軍極為不利。
八點五十分在第二支德軍機群趕到之後兩艘美艦選擇了撤退。要知道第二支英軍機群要到九點半之後才能到達。
繼續追擊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有可能付出慘重代價。
事實此時兩艘美艦已經付出了代價。
“馬薩諸”號被四枚炸彈擊中“亞拉巴馬”號則捱了三枚炸彈。
可惜的是德軍使用的是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
在太平洋戰場中國海軍航空兵早就發現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的威力偏小不足以對付快速戰列艦。要知道從一九四二年底開始中國海軍就基本淘汰了這種炸彈全部換了五百公斤級航空穿甲彈而庫存的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全部移給了對地支援部隊。
美艦選擇撤退希恩斯也無心戀戰。
要知道誰也不清楚英國皇家空軍出動了多少戰機。
到此震驚世界的“多佛海戰”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