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百九十七章節外生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雖然在戰略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極為重視中東與海灣地區,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更加需要海灣地區的油田,但是在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高層並沒有認清中東與海灣地區的戰略價值所在。

說白了,當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缺乏石油。

在擊敗了紅俄之後,中德已經按照之前達成的協議劃分了佔領區,裡海產油區有百分之八十劃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加上來自羅馬尼亞的石油,德意志第二帝國基本上能夠實現石油自給了。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還有切身之患。

這就是,英國還沒有戰敗,從英國本土起飛的轟炸機,依然以每天兩次的頻率轟炸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各大城市與工業中心。

說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重點依然放在歐洲戰場上。

在擊敗英國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在其他戰場上投入太多的兵力,更不會消耗太多的戰爭資源。

受此影響,德軍在中東與海灣地區的推進力度就不那麼理想了。

當然,這個時候,真正的焦點正是英國。

九月底,德皇威廉二世借視察駐地中海地區德軍的名義,去了羅馬,與意大利元首進行了私下會晤。

德皇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意大利儘快把艦隊派往北海。

事實上,早在年初,意大利海軍就為遠征做好了準備,四艘“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與兩艘“安德列亞-多里亞”級戰列艦都完成了全面檢修,在接到命令後的四十八小時之內就能出港。

只是,受各種原因影響,意大利海軍一直沒有讓艦隊出動。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軍把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留在了大西洋上,而且編入了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加上英國皇家海軍的三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以及在一九四四年中期服役的“前衛”號戰列艦,本土艦隊的主力艦達到了六艘,而且都是戰鬥力強大的快速戰列艦。

此外,本土艦隊在“設得蘭海戰”之後就轉駐朴茨茅斯。

這些,都讓意大利海軍格外擔心。

很明顯,英國皇家海軍肯定會攔截意大利艦隊。

為此,意大利海軍在一九四四年六月份提出,希望在其派出艦隊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能夠採取協同行動,拖住英國皇家海軍,以便意大利艦隊能夠安全抵達北海,而不是在航行途中遭到攔截。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沒有給出正面答覆。

主要就是,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實質上只有兩艘快速戰列艦,即服役不久的“腓特烈三世”號與“威廉一世”號。雖然這兩艘戰列艦的戰鬥力極為強大,全面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前衛”號與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依阿華”級還要出一些。此外,除了這兩艘戰列艦,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還有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但是在總體實力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仍然比英國皇家海軍差了許多,且更容易遭到英國皇家海軍打擊。

說白了,意大利海軍是去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而不是去增添麻煩。

受此影響,意大利艦隊一直沒有離開地中海。

問題是,德軍要想攻打英國本土,就需要意大利艦隊。說白了,如果沒有辦法奪取制海權,德軍本不可能越過英吉利海峽。要想奪取制海權,就需要意大利艦隊的支持,少了意大利艦隊,德軍本不可能奪得制海權。

十月初,雷德爾訪問了意大利。

在德皇解決了外上的問題後,德意海軍聯合行動終於提上了議事程。關鍵就是,德皇在羅馬做出了重大讓步,即承諾在意大利海軍採取行動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也將在北海採取行動,設法牽制住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確保意大利艦隊能夠安全抵達帝國港口。

雷德爾去羅馬,主要就是商討解決細節上的問題。

不出所料的話,一個月之內,意大利艦隊就將從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

當然,德意兩國的領導人沒有忘記另外一個重要盟友。

回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後,雷德爾就給馮承乾發了一封電報,提出希望中國海軍能夠提前半個月左右,在太平洋上發動一次牽制進攻行動,設法使美軍加強太平洋艦隊,從而削弱美軍在大西洋上的兵力。

十月十五,馮承乾給顧祝同發了一封電報,把這個艱鉅的任務給了顧祝同。

雖然只是牽制任務,但是留給顧祝同的準備時間只有五天。

也就是說,在十月二十,第三艦隊就得采取行動,不然就無法達到牽制與分散美軍兵力的目的。

顯然,這不是一個簡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