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百四十七章刻不容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馮承乾從來沒有看不起陸軍,在過去的三年裡,陸軍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身的戰鬥力,而且在殘酷的戰鬥中越來越強大。-以總體戰鬥力衡量,中國陸軍已經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即便是單位戰鬥力,中國陸軍也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差多少,絕對算得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地面部隊。

只是,馮承乾壓就不相信陸軍能從緬甸出發攻佔整個印度,甚至不相信陸軍能夠順利攻入印度。

原因很簡單,緬甸本沒有供陸軍攻打印度的基礎條件。

當時,沒有一條公路從中國直接通往緬甸!在攻打緬甸的戰鬥中,陸軍的作戰部隊都是在泰國岸,然後到達泰緬邊境,再進入緬甸境內。直到一九四二年底,在陸軍控制了吉大港之後,才能夠通過港口投入兵力與物資。要命的是,緬甸境內也沒有多少公路,而且僅有的幾條公路的質量都非常糟糕,不但難以讓裝甲車輛通行,甚至連五噸級的卡車都難以正常行使。

要知道,在緬甸戰場,為了維持五萬前線部隊,陸軍動用了十五萬後勤人員。

為了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陸軍甚至在佔領區內徵用了所有騾馬與黃牛,並且僱傭緬甸本地人組成了馬車隊。

在這種情況下,陸軍還有能力攻入印度嗎?

當時,陸軍提出了一套進攻方案,即作戰部隊沿海岸線推進,重點利用沿途的港口來縮短補給線的長度。

對此,馮承乾嗤之以鼻。

先不說沿岸有多少港口,以及這些港口的吐能力,先說沿海岸線推進是否可行。

要知道,從緬甸往西,就是恆河三角洲。在這片被稱為孟加拉的地區,恆河分成了數十條支,並且有千條小河。也就是說。整個恆河三角洲地區就是河網密佈,不但缺乏優良的公路,甚至連橋樑都不是很多。

在恆河三角洲地區。本沒有大的城鎮,有的只是分佈稀疏的村鎮。

顯然,要讓部隊越過恆河三角洲,而且得到足夠的後勤支援。其難度比直接登陸印度半島還要大。

至於繞過恆河三角洲,那就得深入內陸。

當然,這條進攻線路也不那麼好走。-要知道,在恆河三角洲北面,就是有名的雅魯藏布江下游。也就是被英國人稱為的布拉馬普特拉河。

這條在喜馬拉雅山南面通過和河在孟加拉北部突然轉向,把印度東北地區分割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從內陸進軍,陸軍依然得渡過這條河

當然,從內陸進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後勤保障,即現有的公路體系,本不足以支持大規模地面進攻。

除了糟糕的基礎條件。還得考慮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

雖然在進軍緬甸的時候。陸軍動用的是部署在廣東與雲南的部隊,而且部隊官兵大多來自南方地區,特別是廣東南部地區當時海南島還屬於廣東,而且廣西的沿海地區也屬於廣東,因此大部分官兵都比較習慣溼悶熱的熱帶氣候,但是在進駐緬甸之後。仍然有很多官兵不適應熱帶雨林裡的惡劣氣候環境。一年多里,駐緬部隊減員近三萬人。而其中兩萬多都是患了熱帶疾病。

要知道,這還是發生在後勤保障較為充分的基地裡面。

如果軍隊開出營地。深入到雨林裡面作戰,那麼非戰鬥減員將更加嚴重。

綜合這些因素,馮承乾堅決反對從緬甸出兵攻打印度,不但不能以此為主,甚至不應該在這邊用兵。

馮承乾的觀點是,在攻打印度之前,首先攻佔錫蘭,也就是斯里蘭卡。

當時,馮承乾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引力的計劃。這就是,避開印度人口最為集中的恆河域,在佔領了斯里蘭卡之後,直接攻打印度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攻佔一座至關重要的港口城市,比如孟買,然後北攻打印度河域,迅速把戰線推進到印伊邊境地區,把德軍擋在印度之外。

說得形象一點,就是通過這種大跨度進攻,先把印度圈起來。

至於能不能攻佔印度,以及在什麼時候攻佔印度,本是次要問題。只要中德軍隊在伊朗會師,那麼德軍就沒有理由出兵印度,而中國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手海灣,為戰後的新秩序打下基礎。

首先被說服的就是劉伯恩。

原因也很簡單,劉伯恩支持攻打印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控制印度,確保中國在戰後獨霸印度洋。

雖然吳鐵生的胃口很大,也更加照顧陸軍的利益,但是劉伯恩已經不是軍人,而是中華nzhu共和國總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政治利益,而馮承乾提出的作戰計劃能夠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