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二章沙俄的禍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多個小時之後,馮承乾才收到了由提爾皮茨發來的電報,得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改變了航線。

早在數前,馮承乾就讓提爾皮茨派遣一艘巡洋艦前往濟州島附近。

雖然馮承乾覺得,在歷史已經改變的情況下,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很有可能不會犯下致命的錯誤,但是他做了兩手準備,提前做了部署。事實證明,即便歷史的總體走向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在細節上仍然沒有大變。

這個時候,本聯合艦隊沒在旅順港外,而是退回到了本土。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對馬海峽,等於是主動往虎口裡面送。

要知道,軍不惜代價的強攻旅順,就是忌憚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而本聯合艦隊退回到本土,也是擔心遭到俄國艦隊夾擊。如果羅傑斯特溫斯基率領艦隊去了旅順,本很有可能在取得最後勝利之前,請求英國出面調停。俄國艦隊前往對馬海峽,等於給了本賭徒最後一博的機會。

九月二十八,對馬海戰打響。

因為早有準備,所以提爾皮茨中將派出去的巡洋艦基本上全程觀摩了這場海戰。

當時,也只有這艘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巡洋艦及時趕到,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在遠東地區活動的戰艦都集中在旅順附近,認為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將前往旅順,在那邊與本聯合艦隊決戰。

在這場持續十多個小時的戰鬥中,雙方的表現都算不上優秀,但是運氣在本這邊。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最大的問題,在經歷了將近半年的航行之後,不管是戰艦、還是戰艦上的官兵,狀況都極為糟糕。相比之下,本聯合艦隊卻是養蓄銳,為這場海戰準備了數個月。

至於海戰的結果,與馮承乾的預料相差不大。

最終,只有“阿芙蘿爾”號等幾艘速度較快的戰艦逃到了符拉迪沃斯託克,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雖然本聯合艦隊也遭受了較為慘重的損失,幾艘主力艦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但是制海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本人手裡,困守旅順的俄軍喪失了最後一點反敗為勝的希望。

打到這個時候,俄國已經戰敗了。

有趣的是,主動提出和談的不是俄國,而是本。

沙皇並不甘心,雖然國內反對派發動“革命”導致政局動盪不安,但是俄國的實力遠在本之上。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通車,沙皇認為還有希望扭轉戰局,也就沒有急於提出停戰。

真正吃不消的,還是本。

雖然在海洋戰場上,本旗開得勝,又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連猖獗一時的俄國遠東分艦隊也在蔚山外海被本第二艦隊殲滅,但是本國力過於弱小,在地面戰場上的傷亡與損失極為慘重。比如在奉天會戰中,軍就傷亡近七萬人。打到九月底,軍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

繼續打下去,本也難獲得更多的好處。

十月八本向美國政府發出請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欣然答應了下來,親自出面進行和談斡旋。

雖然沙皇並沒立即答應停戰,但是俄國的情況也不太理想。

對沙皇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本,而是在國內鬧事的反對派。丟掉滿洲,只是丟掉一塊殖民地而已。如果反對派點燃的“革命之火”擴散開來,那麼沙皇丟掉的將是皇位與整個俄羅斯帝國。

談判持續到一九零六年五月,在國內形勢嚴重惡化之後,沙皇被迫妥協。

最終,俄國以退出滿洲,把南薩哈林島、即南庫葉島,以及南千島群島割讓給本,才算了結了這場戰爭。

俄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另外一場談判也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這就是英德之間的海軍軍備談判。

隨著“拿騷”級戰列艦(沒有特殊說明均包括“萊茵蘭”號與“波森”號)與“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相繼建成與開建,以及俄國在遠東遭受慘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取代俄國,成為全球第二海軍強國已成不爭的事實。雖然英德還沒有徹底決裂,但是海軍軍備不受控制的擴展下去,英德遲早會翻臉。

在這個大背景下,馮承乾主動向德皇提出,應該及早與英國進行海軍軍備談判。

當然,談判不等於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

德皇採納了馮承乾的建議,並且任命馮承乾為全權代表,前往倫敦與英國的海軍大臣進行面對面的談判。

一九零六年初,馮承乾第一次前往倫敦。

到五月底,英德海軍軍備談判已經進行了四輪,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雙方在約束海軍軍備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馮承乾沒有放棄,英國佬也沒有放棄。

雙方都知道,如果海軍軍備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成果,戰爭肯定會在五年內爆發,而雙方都不希望看到這一幕。

問題是,就算堅持談下去,就會有結果嗎?

馮承乾不抱希望,英國佬也沒不抱希望。

老派強國與新興帝國之間的矛盾,本不可能通過談判得到解決,也許談判只是戰爭前的熱身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