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百九十八章主力艦的舞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戰期間,大西洋上的海戰與太平洋上的海戰有很大的區別總體上講,大西洋上的海戰整體上比太平洋滯後了兩年左右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在大西洋上,幾支較為強大的海軍依然抱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不放,仍然認為戰列艦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直到艦隊航母在太平洋上證明了自身的實力,英、德、意等國才開始重視航母,也才開始全力打造艦隊航母當然,這種發展方式,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在大西洋上,艦隊作戰的主要地點有兩個,一是地中海、二是北海,而這兩處海域都被陸地或者島嶼包圍著,不但海域面積非常有限,而且幾乎都在岸基航空兵的覆蓋之下,因此讓英、德、意等國海軍的高級將領認為,適合在大洋上活動的艦隊航母在這些海域裡的用途並不大顯然,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認識別忘了,斯科特就用兩艘艦隊航母偷襲了威廉港,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戰績艦隊航母的用處大不大,不是看用在哪,而是看怎麼用何況,西南太平洋上的海域也不夠開闊,可是中國與美國的艦隊航母照樣是絕對的海戰主力,並且創造了很多讓戰列艦不可企及的戰績當然,等到英、德、意等國認識到艦隊航母的重要,再加大投入力度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總共就只有五艘艦隊航母其中一艘在北大西洋上戰沉、兩艘在印度洋上戰沉也就是說,到一九四二年底,英國皇家海軍準備發動一場決定進攻、一勞永逸的剷除威脅的時候,可用的艦隊航母只有兩艘而且都是載機能力偏弱的“光輝”級,並沒有絕對的兵力優勢要知道,此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也有一艘艦隊航母,即在大戰前開工建造,在一九四一年才服役的“柏林”號雖然“柏林”號的載機能力也不算強,但是這艘航母與中國海軍的“秦始皇”級有著很深的血緣關係,而“秦始皇”級的戰鬥力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被證明是一種相當成功的艦隊航母綜合來看“柏林”號的作戰能力肯定強於“光輝”級主要的問題還是艦隊航母在雙方海軍中所在的比例太低了,本成不了主力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總共有八艘主力艦,即兩艘“納爾遜”級、五艘“喬治五世”級與剛剛建成的“前衛”號這其中“前衛”號還處於調試階段,而“威爾士親王”號與“約克公爵”號在印度洋,可用的只有五艘戰列艦,且其中的兩艘“納爾遜”級因為航較低而沒有編入本土艦隊也就是說,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中屬於自己的只有三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當然,這並不表示本土艦隊就只有這麼點主力艦了美國參戰之後,按照與英國達成的協議,派遣戰艦加入本土艦隊使本土艦隊獲得了兵力上的優勢一九四二年底,有兩艘美國主力艦在本土艦隊裡服役即“南達科他”級的前兩艘此外,在聖誕節到來前“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也趕到了斯卡帕灣,編入了本土艦隊算上部署在朴茨茅斯的兩艘“納爾遜”級,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達到了九艘重要的是,其中七艘都是快戰列艦,而且四艘美國海軍的快戰列艦在當時絕對是一戰艦與之相比,兩艘載機能力不強的艦隊航母本算不了什麼說白了,在這種兵力配製下,就算讓李向龍來指揮本土艦隊,他也不會把艦隊航母當成主力使用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這邊,主力同樣是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到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獲得了“提爾皮茨”號,還完成了兩艘“腓特烈三世”級快戰列艦的建造工作,即“腓特烈三世”號與“威廉一世”號只是這兩艘戰列艦也處於驗收階段,還沒有進行出海訓練,連基本測試都沒完成,因此暫時還不具備出海做戰的能力除了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帝國海軍中還有兩艘進行過三次現代化改進的“拜仁”級戰列艦,即該級戰列艦的後兩艘“薩克森”號與“符騰堡”號重要的是,這兩艘戰艦的改造方案與中國海軍的兩級同級戰艦非常相似,只是不那麼重視防空,即增添的高炮沒有那麼多,其他的都一樣也就是說,在制海作戰能力上,分屬於中德海軍的四艘“拜仁”級戰列艦並沒有太大差別戰列巡洋艦方面,主力依然是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此外還有兩艘“德意志”級有趣的是,在一九三零年前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曾經試圖把贈送給中國海軍的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要回去,或者是花錢買回去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發現他們在戰後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級在綜合能上,甚至比不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德夫林格”級主要就是“沙恩霍斯特”級的綜合設計水平,比“德夫林格”級差了一大截,導致在三萬八千噸的滿載排水量下,只配備了九門二百八十毫米主炮,最高航只有三十二節,最大續航力也只有九千海里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馮承乾回國之後,從德意志第二帝國挖走了很多艦船設計師與船舶工程師,此外幾乎所有華裔工程師都跟隨馮承乾回國,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艦船設計能力在戰後大幅度降低,而“沙恩霍斯特”級的設計工作正是開始於大戰結束之後,並且持續了十多年之久,到一九三五年才正式動工建造當然,中國海軍沒有做這筆買賣說白了,在中國海軍中,三艘“德夫林格”級的地位比兩艘“拜仁”級還要高,是絕對的主力艦再說了,中國當時沒有能力建造主力艦,也沒有足夠的經費採購的主力艦也正是如此,在採購了“沙恩霍斯特”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才追加訂購了“格奈森瑙”號不管怎麼說,在“俾斯麥”級開工建造前“沙恩霍斯特”級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能夠建造的唯一的主力艦換句話說,如果不是“俾斯麥”級的設計工作順利完成,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很有可能在一九三九年追加訂購兩艘“沙恩霍斯特”級,確保在主力艦的總體數量上不亞於英國皇家海軍由此可見,在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中有四艘快戰列艦、兩艘戰列巡洋艦與兩艘在火力上達到了戰列巡洋艦水準的大型巡洋艦,主力艦的總量為八艘,且都部署在公海艦隊裡面也正是如此,英國皇家海軍才一直要求美國海軍在其本土艦隊裡至少保留兩艘快戰列艦如果美國海軍減少兩艘快戰列艦,那麼本土艦隊的規模就將小於公海艦隊,也就不可能壓制住公海艦隊單純從主力艦的數量上看,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公海艦隊並沒有太明顯的劣勢問題是,從質量上看,差距就較為明顯了要知道,在英國皇家海軍的九艘主力艦中,有七艘是名副其實的快戰列艦雖然“喬治五世”級的火力偏弱,但是實戰證明,其十四英寸主炮依然能對“俾斯麥”級構成嚴重威脅,對付戰列巡洋艦與大型巡洋艦是不在話下,而美國海軍快戰列艦上的十六英寸主炮在各方面都壓倒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而雙方的快戰列艦在防護與航上均旗鼓相當即便英國皇家海軍那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因為航較慢,在主力艦隊決戰中的用途並不是很大,但是其兇猛的火力、厚實的防護依然十分關鍵,可以對付德軍的所有主力艦顯然,帝國海軍的情形就沒有這麼樂觀了雖然四艘快戰列艦的能十分出,哪怕是兩艘已服役二十多年的老艦,在經過了三次現代化改進之後,依然能夠與最式的快戰列艦抗衡這一點,中國海軍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證明過了但是數量上的差距,本無法用戰列巡洋艦與大型巡洋艦來彌補“德意志”號戰沉,已經證明大型巡洋艦在面對快戰列艦的時候,不但沒有半點勝算,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並沒有為二百八十毫米艦炮開發式穿甲彈在使用普通穿甲彈的情況下,除非把戰距離縮短到五千米以內,不然二百八十毫米艦炮就只是個擺設也就是說,在艦隊決戰中,公海艦隊能夠派上用場的只有四艘快戰列艦如此一來,即便英國皇家海軍只動用七艘快戰列艦,也能夠在艦隊決戰中毫無懸念的擊敗公海艦隊當然,這一優勢,英國皇家海軍最多隻能保持到一九四三年初百度搜索閱讀最最全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