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摩洛哥危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摩洛哥危機來得比馮承乾預料的早了一些。
自英國借埃及之名出兵蘇丹之後,法國默認了英國在埃及的統治地位,並且與英國達成秘密協議,即法國承諾不干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則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利益。這份秘密協議嚴重違背了在一八八零年簽署的《馬德里條約》,即所有外國及其公民在摩洛哥享有的通商權與其他權利一律平等。
一九零二年三月四,德皇召開御前會議,專門商討摩洛哥問題。
消息已經得到確認,法國在得到英國與俄國支持之後,已經正式向摩洛哥提出,在其監督下進行“改革”摩洛哥很重要嗎?
如果僅僅是一塊殖民地,摩洛哥並不重要,因為這個北非國家即沒有資源、也沒有市場與勞動力。
可是,摩洛哥不是單純的殖民地。
這個北非國家扼守著直布羅陀海峽,丹吉爾港更是北非最佳良港之一,其地理戰略價值極為重要。
帝國要想在地中海有所作為,聯合意大利牽制法國,就得抓緊摩洛哥。
由此可見,摩洛哥不僅在北非地區有極高的戰略價值,還直接影響到了帝國在歐洲大陸上的結盟戰略。
御前會議只開了半個小時,在眾多大臣的支持下,德皇做出了干涉決定。
帝國絕不能對法國在摩洛哥的行動視無睹,不然帝國在歐陸的威望,以及與意大利等地中海國家的關係都將受到影響。如果讓法國完全掌控了摩洛哥,帝國將在歐陸上喪失戰略優勢。
德皇的決定很直接:即便通過戰爭,也要確保帝國在摩洛哥的利益。
馮承乾的任務是:帝國海軍進行戰爭動員,做好與法國開戰的準備,在戰爭爆發後封鎖法國在大西洋上的港口。
三月六,帝國首相卡普里維正式向法國發出外照會,要求法國立即終止在摩洛哥的單方面行動,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給出正面答覆,不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在三月七十八點進行戰爭動員。
戰爭動員意味著什麼?
普法戰爭之後,克勞維茨等軍事學家提出了一系列軍事理論,而按照這些理論,戰爭動員就意味著戰爭。
次,法國做出正式答覆,宣稱在摩洛哥的行動並沒危害到他國利益。
因為法國沒有宣佈終止單方面行動,所以腓特烈三世在三月七下午簽署了由瓦德西提的局部動員令。
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部署在帝國西部地區的四十個師陸續完成動員。
緊接著,法國也進行了局部戰爭動員。
至此,歐陸上空戰雲密佈。
帝國陸軍進行戰爭動員的時候,帝國海軍也積極行動。三月十,帝國海軍的“腓特烈大帝”號、“威廉大帝”號、“威廉皇儲”號、“卡爾親王”號、“奧古斯塔皇后”號等五艘新式主力艦完成了出港準備,連四艘老得掉牙的“薩克森”級鐵甲艦也點燃了鍋爐,另外數十艘戰艦也完成了備戰工作。
事發突然,馮承乾沒法把提爾皮茨從遠東調回來,又不大信任其他海軍將領,只能親自上陣。只是,馮承乾僅有榮譽軍銜,並不是貨真價實的軍人。按照帝國的軍規,像馮承乾這樣的“文職軍人”本沒有資格指揮艦隊作戰,更不可擔任艦隊司令。只有職業軍人,才能率領艦隊出海。
所幸的是,馮承乾身邊不缺乏職業軍人。
三月十一,馮承乾陪同威廉皇儲到達威廉港。威廉皇儲不僅是帝國陸軍騎兵上校,還是帝國海軍少將。雖然以少將身份出任艦隊司令略顯低了一點,但是貴為皇儲,也沒有人敢提出異議。
關鍵在於,戰爭會不會爆發還是個問題。
在馮承乾看來,戰爭不會爆發,因為法國沒有做好與帝國開戰的準備,帝國也沒有做好與法國開戰的準備。此外,暗中支持法國的英國與俄國,也沒有做好戰爭裝備,沒人想在這個時候打上一仗。
對此,德皇等人也有著極為清楚的認識。
別的不說,帝國部署在西部地區的四十個陸軍師,本不可能擊敗法國,更不可能重演當年的當會戰。即便以最保守的方式進行評估,帝國也需要動員八十到一百個師,才有望迅速擊敗法國。
問題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