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技術投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一**三年,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是很大一筆錢。
雖然馮承乾早就想好該如何花掉這筆錢,但是等他著手安排的時候,才發現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本不夠分配。
從海軍出發,最重要的技術有三項,即蒸汽輪機、大口徑長身管火炮與裝甲鋼。
只是,馮承乾不能只考慮海軍。
做為陸權國家,帝國海軍的本還是在陸軍上,即陸軍打敗了,帝國海軍照樣沒有取勝的基礎。
為此,馮承乾必須考慮得更加全面一些。
那麼,哪些是關鍵技術呢?
馮承乾關注的不是槍炮、不是戰車、也不是戰艦,而是當時還不為眾人知的一項重大的發明:內燃機。
最初,馮承乾有過更加宏偉的想法,比如發展空中力量。
要知道,在十九世紀末,雖然氣球已經誕生,但是依靠空氣動力飛上藍天依然是人類的夢想。
馮承乾非常清楚,內燃機將成為人類飛翔的第一步。
有了內燃機,製造飛機就不是難事。
只是,在深入瞭解了這個時代的技術情況之後,馮承乾果斷的放棄了製造飛機、乃至建造航母的想法。
有了內燃機,不等於有了飛機。
馮承乾知道內燃機很重要,是人類動力技術的重大進步,可是他並不瞭解內燃機,甚至不清楚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原因很簡單,在馮承乾的那個時代,內燃機早就淘汰了,而且飛行器也不再依靠機翼產生的升力。他掌握的知識,本無法制造出飛機,還是得依靠這個時代的工程師與科學家。
問題就在這裡。
在深入調查後,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放眼全球,也沒有哪個工程師與科學家能造出飛機。
技術進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馮承乾再急也急不來。
以馮承乾對歷史的瞭解,內燃機絕對是十九世紀末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技術進步。
一**三年初,馮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二十萬帝國馬克,成立“帝國科技進步獎勵與扶持基金”專門面向各種各樣的科學發明,為那些缺乏資金的工程師與發明家提供經濟上的幫助。
讓馮承乾沒想到的是,此舉獲得了帝國工業界的巨大讚譽。
這次,找上門來的依然是那個主張修建中東鐵路的企業家。
卡爾登門拜訪,並沒讓馮承乾到驚奇。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時代之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推動科技革命的正是逐利的資本家。
“卡爾先生的意思是…”
“伯爵成立科技基金,正合我們的意思,只是伯爵一個人難免有點吃力,”卡爾稍微停頓了一下,笑著說道“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伯爵不反對,我可以聯繫其他企業家,為該基金捐資。”
“你們肯捐獻是好事,只是沒有這麼簡單吧?”
“伯爵是個快人,那我也不再拐彎抹角。”卡爾又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觀察馮承乾的神是否發生了變化。
“我們是企業家,也是商人,肯投入、自然是為了得到回報。我的意思是,基金扶持的研究項目取得的成果應該由投資人分享,而不是由某家企業、或者某個機構掌握。”
“這也是我的想法。”馮承乾笑了笑,沒有表出心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