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美國參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全文字無廣告第一百三十一章美國參戰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再限制潛艇的作戰範圍,等於為美國提供了參戰理由。
六月二十一,帝國海軍的潛艇越過北大西洋中線,在百慕大群島東面大約一千二百公里處襲擊了由美國開往英國的船隊。總共有十三艘潛艇參加了伏擊戰,其中九艘潛艇成功突破了護航戰艦的反潛網,在六個小時內擊沉了十七艘商船。戰鬥中,充當誘餌的兩艘潛艇攻擊了反潛驅逐艦。
雖然據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戰報,在這場戰鬥中,潛艇沒有擊沉反潛驅逐艦,反而有一艘潛艇被反潛驅逐艦擊沉,但是第二天,美國海軍部就宣稱,美國戰艦在執行護航任務的時候遭到德軍潛艇襲擊,有一艘驅逐艦被擊沉,還有一艘驅逐艦被擊傷,近百名海軍官兵喪生。
美國當局如獲珍寶,立即展開了輿論宣傳。
只是,美國的宣傳很有策略。
美國新聞媒體重點宣傳的不是戰艦被擊沉,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柏林和會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承認美國在北大西洋西部的統治地位,以及美國艦船在國際海域擁有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航行權。當然,美國媒體的編輯也沒有忘記,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宣稱整個大西洋都是戰場。
言下之意,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美國海軍的勢力範圍之內,在任何艦船都有通行權的國際海域,在戰場區域之外襲擊了美國戰艦,造成近百名美軍官兵傷亡,嚴重侵犯了美國的利益,挑戰了美國的威信。
在任何情況下,德軍潛艇的行為都可以當成美國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開戰理由。
六月二十四,羅斯福前往國會做演講。
此時,美國國內的民意已經調動起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反戰遊行。當然,不是反對美國參戰,而是反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動的戰爭。美國新聞媒體也趁機大加鼓動,不顧事實真相,把德意志第二帝國當成了發動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甚至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掃蕩了歐洲之後將入侵美國。
在美國新聞媒體的宣傳下,美國儼然成為了西方自由民主社會的衛士。
對羅斯福來說,這是讓美國參戰的絕佳機會。
也許,今後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要知道,僅僅四個月之後,中國就向德意志第二帝國付了第一批重型轟炸機,對英戰略轟炸全面升級。到一九四一年底,戰略轟炸已經取代了無限制潛艇戰,成為打擊英國的主要方式。
戰後,就有人認為,德皇在六月份放寬了對潛艇戰的限制是一個戰略錯誤。
理由就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進行無限制潛艇戰,那麼美國就沒有理由參戰,而最遲到一九四二年中期,戰略轟炸就能徹底打垮英國,而美國卻無法以直接參戰的方式為英國提供援助。
當然,這些觀點都是馬後炮。
至少在德皇下令進行無限制潛艇戰的時候,德軍並不知道能在十月份獲得第一批重型轟炸機,因為東線的德軍並沒有把握在十月份攻佔高加索地區。此外,德軍對是否能夠通過戰略轟炸打垮英國也沒有把握。據戰後解密的資料,早在一九四零年底,德軍就制訂了攻打英國本土的作戰計劃,而且準備在戰勝紅俄之後就攻打英國,到時候帝國海軍將率先奪取北海的制海權,然後由空軍封鎖英吉利海峽,登陸部隊從法國與比利時的港口出發,在英國南部地區登陸。可見,德軍並沒有把希望寄託在無限制潛艇戰與戰略轟炸上,依然認為只有登陸才能打垮英國。
顯然,羅斯福不會錯過如此好的機會。
在做完演講之後,美國國會兩院立即就是否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進行投票表決。
參議院的問題不大,畢竟絕大部分參議員都是利益集團代言人,而參戰才能給利益集團帶來好處。
關鍵在眾議院。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眾議院是兩年換屆,即每位眾議員只有兩年任期,且眾議員由各州的人口數量決定。這決定了眾議員不可能成為利益集團代言人,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為平民說話。
也就是說,眾議院代表了民眾的利益。
問題是,在輿論宣傳的推動下,眾議員並不可能每個都能認清局勢,更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替民眾說話。
要知道,事實就擺在面前,美國戰艦被德軍潛艇擊沉是不容質疑的。
眾議院的投票從下午兩點開始,持續到六點。雖然這個時代的通信技術還不夠發達,但是全世界都在盯著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是否參戰,就由眾議院的四百多名議員決定了。
在法律上,眾議院的表決結果高於參議院。也就是說,只要眾議院否決了參戰決定,美國就不會參戰。
美國眾議院議長公佈投票結果的時候,羅斯福也有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