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二章搶先一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全文字無廣告第一百零二章搶先一步十點四十分,攻擊機群開始出發。全文字無廣告按照慄田健的安排,兩艘航母各出動十四架“零戰”、十四架“99”艦爆與十四架“97”艦攻,總共出動八十四架戰機組成第一攻擊波。

顯然,慄田健把賭注全押在了首次攻擊上。

“瑞鶴”級比“蒼龍”級略大一些,而且更加註重載機能力,能夠搭載四個中隊的艦載飛機。只是,本海軍航空兵的中隊規模稍微小一些,一箇中隊只有二十架戰機,即便算上備用戰機“瑞鶴”級也最多隻能搭載八十四架戰機。與中國航母不同的是,本航母上有兩個戰鬥機中隊。

也許,本海軍依然把防空做為航母的頭號任務。

也就是說,當時每艘航母上有四十架“零”戰,另外還有兩架備用的戰鬥機。

在各派出了十四架俯衝轟炸機與十四架魚雷攻擊機後,即便把備用飛機算上,航空戰隊也只剩下了十四架俯衝轟炸機與十四架魚雷攻擊機,勉強能夠組織第二輪打擊,但是攻擊力顯然不足。

說白了,只有第一波攻擊得手,航空戰隊才有可能挫敗西太平洋艦隊。如果第一波攻擊沒有能夠達到目的,那麼航空戰隊剩下的戰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第二波攻擊中幹掉西太平洋艦隊。

首先起飛的依然是戰鬥機。

主要是,偵察機報告的位置在航空戰隊南面五百公里之外,已經在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的最大攻擊半徑處了。在完成攻擊任務之後,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甚至得用上備用燃油,才能返回艦隊。

十五分鐘之內,全部戰機都已升空。

只是,兩艘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沒有閒著。

按照慄田健的安排,得立即增強艦隊防空。要知道,這個距離,西太平洋艦隊的偵察機也能找到航空戰隊。如果西太平洋的偵察機已經發現了航空戰隊,那麼攻擊機群將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到達。

問題是,防空戰鬥機都在機庫裡面。

在出動攻擊機群的時候,不可能把防空戰鬥機放到飛行甲板上。

如此一來,就需要首先把戰鬥機送上飛行甲板。全文字無廣告此外,航空勤務人員之前在為攻擊機群做起飛準備,所以還有很多防空戰鬥機沒有加滿燃油,也就需要在機庫內完成加油作業,然後再送上飛行甲板。

直到十一點過十分,防空戰鬥機才陸續升空。

“零”戰的垂直機動能並不出,在起飛之後,需要五分鐘左右,才能爬升到五千米的巡邏高度上。

在平時,這幾分鐘沒什麼關係。

可是在這個時候,這幾分鐘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零”戰還沒全部升空,艦隊裡就響起了淒厲的防空警報,位於艦隊東南方的“最上”號重巡洋艦發現了來襲機群。

正是西太平洋艦隊出動的攻擊機群。

天空中,一百多架戰機黑壓壓的一大片,而且梯次分明,最前面是護航戰鬥機,緊隨其後的是俯衝轟炸機,魚雷攻擊機則在進入目視距離之後降低到了超低空。這些戰機,又分成了三個規模較小的機群。

留給慄田健的只有五分鐘的防空準備時間。

雖然在這五分鐘內,負責為航母提供直接掩護的重巡洋艦都已機動到位,但是負責外圍防空的六艘重巡洋艦中,只有兩艘位於東南方向上,即“最上”號與“三隈”號,另外四艘都在艦隊南面。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偵察機發現的中國艦隊就在南面。

結果就是,原本應該發揮關鍵作用的外圍防空網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兩艘重巡洋艦本不可能對來襲機群構成太大的威脅。事實上“最上”級本來就是本海軍的四級重巡洋艦中最弱的,只有八門一百二十七毫米高炮,而且佈置在兩舷,也就只有四門高炮能向來襲機群開火。

顯然,兩艘重巡洋艦的八門大口徑高本不可能打散來襲機群。

更要命的是,航空戰隊出動的防空戰鬥機還在爬升,而攻擊機群裡的護航戰鬥機已經趕到了。

“零”戰不得不在最為不利的情況下戰“猛禽”

“硫黃島海戰”已經證明,如果“猛禽”能夠在空戰中掌握主動權,使用利用其優於對手的垂直機動能,那麼擊敗“零”戰的概率在七成以上。一些經驗豐富的戰鬥機飛行員還總結出,即便被迫進入了“零”戰擅長的水平機動中“猛禽”也可以通過俯衝與爬升,甩掉“零”戰。

當時,中國海軍的頭號空戰王牌穆瑞英少校的十一個戰果中,有七個是“零”戰,而其中的五架都是他用這種機動戰術,在俯衝的時候擊落了“零”戰,而他還從未被本飛行員擊落過。

“零”戰本沒有機會攔截轟炸機與攻擊機。

在短短五分鐘內,已經起飛的十七架“零”戰中,有十一架被“猛禽”擊落,另外六架也被“猛禽”壓制在低空,本不敢冒險爬升,只能利用其,與緊追不放的“猛禽”糾纏。

結果就是,俯衝轟炸機率先進入攻擊航線。

進入艦隊防空作戰階段,航空戰隊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雖然慄田健加強了航母的近身保護,而且負責近距離掩護的重巡洋艦都已完成機動,在機群來襲方向上擺開了陣容。但是本海軍的重巡洋艦並不是防空巡洋艦,即便在防空火力加強之後,也比防空巡洋艦差遠了。

可以說,這場戰鬥毫無懸念。

首先遭到攻擊的是“瑞鶴”號,至少有二十架“雪雕”朝這艘航母飛去,並且按照標準的四機編隊依次進入。

緊接著到來的是魚雷攻擊機。

因為需要繞過防空戰艦,所以魚雷攻擊機到得稍微晚了一些,損失也比俯衝轟炸機多一些。在攻擊“瑞鶴”號的時候,至少有四架魚雷攻擊機在投雷前被擊落,另外還有兩架被擊傷。

問題是,攻擊“瑞鶴”號的魚雷攻擊機也有二十多架。

這些魚雷攻擊機來自“秦始皇”號與“漢高祖”號,分成了兩個編隊,一個編隊從“瑞鶴”號的左前方進入,另外一個編隊從左後方進入,進入航線與航母的航線保持了四十五度左右的夾角。

可以說,這是最為有效的魚雷攻擊戰術。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瑞鶴”號向哪個方向轉向,都不可能避開全部魚雷,肯定會暴在某一支魚雷攻擊機群面前。

算上從高空撲下來的俯衝轟炸機“瑞鶴”號更加走投無路。

十一點十六分“瑞鶴”號被第一枚炸彈擊中。在接下來的兩分鐘內,由有十多架俯衝轟炸機在“瑞鶴”號上空投下炸彈,而且至少命中“瑞鶴”號三次。雖然這四次直接命中沒有擊沉“瑞鶴”號,但是使這艘航母的速度降到了二十節以內,而且炸燬了將近三分之二的高炮。

十一點二十分“瑞鶴”號中了第一條魚雷。

攻擊得手的是從左前方進入,也就是由“秦始皇”號出動的魚雷攻擊機群。在十二架魚雷攻擊機中,只有七架順利投下魚雷,而且只有一條魚雷擊中了“瑞鶴”號,此外還有兩架魚雷攻擊機在投下魚雷之後,被近距離直接掩護“瑞鶴”號的“利”號重巡洋艦上的高炮擊落。

只是,這些魚雷攻擊機沒有白白犧牲。

“瑞鶴”號在規避“秦始皇”號的魚雷攻擊機群時“漢高祖”號的魚雷攻擊機群也順利進入了攻擊航道。

結果就是,十二架魚雷攻擊機中,有九架成功投下魚雷,而且全部安全撤出。

這九條魚雷不是呈扇形向“瑞鶴”號,而是採用的梯次攻擊戰術,即每架魚雷攻擊機都單獨瞄準目標。

最終,有六條魚雷擊中了“瑞鶴”號。

被四枚炸彈與七條魚雷直接命中“瑞鶴”號的結局十分悲慘。

雖然“瑞鶴”號沒有沉沒、也沒有翻覆,但是嚴重的損失,讓這艘航母本不可能返回本。四個小時後“瑞鶴”號的艦長在徵得了慄田健的同意之後,下達了棄艦令,讓所有官兵搭上救生艇逃生。慄田健原本想與“瑞鶴”號共存亡,但是山本五十六下了命令,讓他不得殉國。

被拋棄後“瑞鶴”號又在海面上漂浮了幾個小時,直到當天晚上,才被一艘路過的中國潛艇擊沉。當然,戰果沒算到潛艇頭上。原因很簡單,那艘遠洋潛艇到達時“瑞鶴”號的飛行甲板已經浸到海面下了,只剩下艦島還在在海面上,因此即便沒有潛艇前來為其送葬“瑞鶴”號也會沉沒。

與“翔鶴”號相比“瑞鶴”號是幸運的,至少“瑞鶴”號上的官兵是幸運的。

在“瑞鶴”號遭到攻擊的時候“翔鶴”號也遭到了攻擊,而且攻擊“翔鶴”號的全是從“漢武帝”號上起飛的戰機。

這也是李向龍的獨特安排,即集中力量擊沉一艘航母,剩餘的力量去對付另外一艘,但是不要求擊沉。李向龍敢這麼做,主要是他有一個慄田健沒有的優勢,即他手裡的戰機還能組成第二波攻擊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