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各打各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七十四章各打各的德俄開展,無疑對中國瞧響了警鐘。
雖然按照馮承乾與德皇達成的協議,在擊敗本之前,中國不需要想紅俄宣戰,也就不需要與紅俄作戰,加上法國迅速戰敗,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兩線作戰,所以在德俄相互宣戰之後,中國並沒有向紅俄宣戰,但是誰都知道,如果德俄戰爭僵持下去,中國肯定得兌現承諾。如此一來,就得儘快戰勝
本,不然到時候中國就得兩線作戰,也就無法保證迅速戰勝
本了。
八月三十一,馮承乾離開北京,返回青島海軍司令。
在他離開這段時間,中國海軍調整了編制,特混艦隊該組為西太平洋艦隊,而之前留駐海南島的艦隊組建為南海艦隊。此外,還仿照美國海軍的方法,組建了以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嚴格說來,航母戰鬥群才是基本建制單位,每一支航母戰鬥群都有固定的指揮官與指揮體系。只是在作戰的時候,會據實際情況,由多支航母戰鬥群組成艦隊,並且由各艦隊司令部
據情況增派或者
調戰艦。在作戰行動中,艦隊司令部是策劃與指揮海戰的基本單位。
通過這一系列改革,海軍司令部的負擔大大減輕,艦隊的作戰效率也有所提高。
說得簡單一點,以航母戰鬥群為基本組成單位的艦隊不再固定配屬在某一地區,也不固定由某一個艦隊司令部指揮,而是由海軍司令部據實際情況,在作戰的時候再分配給戰區所在的艦隊司令部。
顯然,這種編制與指揮體系更加靈活。
在此期間,中國海軍還發起了“海峽行動”即派遣艦隊前往朝鮮海峽,阻止本向朝鮮出並。
只是,這次行動並不順利。
六月底,本陸軍發動了攻打朝鮮的作戰行動。雖然聯合艦隊遭到重創,但是僥倖逃脫的航空戰隊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軍在六月二十九
登陸釜山,到七月四
就佔領了整個釜山地區。七月七
,特混艦隊離開青島港,開往朝鮮海峽,準備攔截前往朝鮮的
本艦船。可惜的是,特混艦隊沒有進入朝鮮海峽,在濟州島東北遭到了
本岸基航空兵的突然襲擊。雖然戰鬥中,防空巡洋艦上的雷達及時發現了
軍機群,三艘航母搭載的戰鬥機也及時升空,擊落了近三十架
機,但是“漢武帝”號依然受創,被迫在七月十
脫離編隊返航。兩天後,在得知
本海軍的航空戰隊已經回到
本海之後,魯志剛做出了撤退決定。
顯然,兩艘航母,肯定幹不過得到岸基航空兵掩護的四艘航母。
到七月底,已有近二十萬軍登上朝鮮半島。
只是,軍打得也不順利。
六月中旬,中國就應朝鮮王國的要求,向朝鮮增兵十萬,其中五萬留守漢城,另外五萬則南下佈防。在軍登陸釜山之後,中國陸軍開始大舉入朝。到七月底,入朝兵力已經超過二十五萬。
也就是說,中國在朝鮮的兵力超過了軍。
更重要的是,中國陸軍得到了空軍的有力支持。
軍登陸釜山的時候,就遭到了中國空軍的襲擊,只是損失並不大,主要是航空戰隊為登陸部隊提供了強有力的防空掩護。問題是,航空戰隊不可能一直在登陸場活動,而且艦載戰鬥機也不可能持續出動。可以說,只要航空戰隊撤走,登陸釜山的
軍就難以動彈,甚至難以組織起有效防禦。
到七月底,中國部署在朝鮮、以及用在朝鮮戰場上的作戰飛機已經超過一千架。
顯然,這是軍辦不到的。
本沒有成立空軍,其岸基航空力量全部歸屬於陸軍航空兵,總共只有不到兩千架作戰飛機,其中戰鬥機只有六百架,剩下的也主要是戰術轟炸機。這些
機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航程太短。當時,只有“零”式戰鬥機有足夠的航程,能夠從
本本土起飛前往朝鮮上空作戰。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航空戰隊,登陸釜山的軍
本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掩護。
至於空中支援,就更加不可能了。
結果就是,到七月底,二十萬軍依然盤踞在釜山地區,並沒有按照
本陸軍軍令部策劃的那樣向北推進。
與歐洲戰場不同,朝鮮是一個以步兵為主的戰場。
原因很簡單,朝鮮既沒有供機械化部隊通行的道路,地勢又崎嶇不平,本不適合裝甲部隊作戰。
當然,軍也沒有多少坦克戰車。
有趣的是,中國陸軍的入朝部隊也沒有多少裝甲力量,數量最多的是配備了機關槍的輪式裝甲車。
朝鮮戰局的關鍵不是看誰投入的地面部隊多,而是誰掌握了制海權。
要知道,就算中國與朝鮮相鄰,運輸也主要走海路。如果靠地面運輸,本無法支持二十五萬作戰部隊。
本更是如此,如果沒有海運,登陸釜山的
軍就將成為甕中之鱉,別說佔領朝鮮,能夠守住釜山就不錯了。
這下,問題來了。
朝鮮西面的黃海在中國海軍掌握之中,而東邊的本海是
本海軍的天下。
雖然在中國空軍的威脅下,本艦隊不敢從
本海北上,甚至不敢過於靠近朝鮮,但是中國艦隊也無法進入
本海,談不上奪取制海權。
這樣一來,朝鮮海峽、即對馬海峽成為了雙方的分界線。
顯然,本艦隊不會到黃海挑戰中國艦隊,而中國艦隊也不會冒險進入
本海。
問題是,這種僵持局面對中國不利。
原因很簡單,本的船隻正通過朝鮮海峽,把兵力與物資送往朝鮮,入朝
軍的實力正在不斷增強。
如果不能打破這個僵持局面,朝鮮戰局肯定會惡化,到時候中國陸軍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擊敗登陸朝鮮的軍。
更重要的是,這必然會使中戰爭延長。
正是如此,馮承乾才回到青島,決定用行動打破僵局。
只是,擺在馮承乾面前的是一個大難題。
“直接進入朝鮮海峽肯定不現實。”魯志剛早就知道馮承乾會回來指揮艦隊作戰,因此也早有所準備。
“據已經掌握的情報,
本部署在西部地區的作戰飛機已經超過了一千二百架,而且還在增加。別的不說,三菱、中島等幾家
本企業,每月能生產數百架飛機。此外,空軍昨天發來消息,
軍正在釜山地區加緊修建機場。顯然,
軍準備向前線部署作戰飛機。如果我們強行進入朝鮮海峽,最大的敵人不是南雲忠一的航空戰隊,而是
本的岸基航空兵。”
“問題是,不去朝鮮海峽,我們就無法進入本海。”
“為什麼要進入本海?”馮承乾這麼一問,江興文中將閉上了嘴。
“除非我們瘋了,才會去本海與聯合艦隊決戰。”馮承乾敲了敲桌子,說道“在
本海打,明顯對我們不利。
軍不惜代價的登陸朝鮮半島,就是希望把朝鮮變成戰場,讓我們盯住朝鮮,而放過
本本土。要知道,
本離我們非常近,近到伸手就能夠著。如果沒有朝鮮做掩護,遭殃的就是
本本土。”
“你的意思是…”
“本當局肯定明白這一點,而且知道,如果沒有朝鮮這塊磁鐵,我們就會把矛頭對準
本本土。”馮承乾拿出雪茄,但是沒有點上。
“如果我們按照本設定的套路打,肯定佔不到多少便宜。要想取勝,我們就得按照我們的套路打。
軍認為朝鮮很重要,就讓他們去朝鮮半島。我們只需要明白一點,擊敗
本的關鍵不是在朝鮮半島上取勝,而是徹底打垮
本的鬥志。”
“那就得打擊本本土。”馮承乾點了點頭,點上雪茄
了兩口,才說道:“過來之前,我已經給顧震晟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在五天之內,把全部遠洋潛艇派出去,襲擊
本的海上航線,特別是前往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航線。只是,我們的潛艇部隊還不夠強大,能夠去遠洋活動的潛艇不是很多,所以艦隊依然是封鎖
本的主力。”
“封鎖本?”
“我們只有三艘艦隊航母,難不成還要去轟炸本本土?”魯志剛愣了一下,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
顯然,三艘艦隊航母本不算多,就算把年底建成的另外三艘“秦始皇”級算上,也不算多。
“艦隊出海後,劉伯恩總統會宣佈對戰略封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封鎖,迫使山本五十六去我們選擇的戰場上決戰。”馮承乾在鋪開的海圖上指了一下,說道“西太平洋才是我們的戰場。”
“果真如此的話,那就與朝鮮沒有任何關係了。”
“誰說我們要為朝鮮的陸軍服務?從一開始,我就提到,海軍歸海軍,在我們登陸本本土之前,與陸軍沒有多少關係。這一點,吳鐵生元帥也表示理解與支持,並且讓我們放手去幹。”
“既然如此,這場仗就有得打了。”李向龍最後說了一句。
馮承乾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當然,也不需要再說什麼,這是一場為了爭奪制海權而進行的、純粹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