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五章虛與委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四零年五月五,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法國當局在一個月之內把陸軍總兵力削減到五十萬,並且拆除在德法邊境地區修建的軍事工事,宣佈嚴格遵守柏林和約。

當天,法國當局就做出回應,表示裁軍與拆除防禦工事將嚴重危害法國的國家安全。

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退讓,五月六就宣佈進行軍事動員,把部署在西部的德軍總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萬。

似乎,戰爭馬上就要爆發了。

五月八,美國總統羅斯福出面調停,邀請德法兩國代表前往華盛頓,通過協商解決兩國矛盾。

有趣的是,羅斯福並不是真正的和平主義者。

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表明,當時羅斯福最關心、也是最讓他頭痛的,依然是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到一九四零年,美國已經在經濟危機中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的社會財富。雖然在新政的推動下,美國的經濟形勢從一九三六年開始好轉,但是並不明顯,而且還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當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聯邦政府欠的債太多了。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是聯邦政府破產會導致社會動盪,使那些手持政府欠條的銀行得不到半點好處,美國聯邦政府早就別想從銀行借到一分錢了。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聯邦政府能在什麼時候把欠債全部還清。

到一九三九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負擔已是超過當年聯邦稅收總額。

在這個時候,這幾乎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此外,美國各個州政府也揹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

如果把美國各級政府的債務平均分攤,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欠債數萬美元而在一九三零年代,這筆錢差不多能買到一公斤黃金。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務負擔,差不多相當於一萬噸黃金了。

更重要的是,依然有很多由經濟危機引發的問題並沒得到解決。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底,美國依然有大約六百萬失業工人,相當於美國可勞動男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絕大部分婦女都不用工作,也意味著每五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失業。

羅斯福非常聰明,也就知道新政救不了美國而真正能夠把美國帶出經濟危機泥潭的只有戰爭,而且必須是一場大規模戰爭。

說白了只有戰爭能夠消耗掉堆積如山的物資,也只有戰爭能使美國的工廠獲得訂單。

問題是,美國上下卻不願意捲入任何一場戰爭。

顯然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有著密切關係。當威爾遜帶著美國參戰時,美國民眾都認為,新銳美軍將是歐洲〖民〗主與〖自〗由國家的救星,將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英法,擊敗獨裁的德意志第二帝國。

可惜的是美國大兵還沒踏上歐洲大陸,法國就戰敗了,緊接著英國也戰敗了。美國不但沒有成為歐洲〖民〗主〖自〗由國家的救星,反而在這場戰爭中賠進去了幾十萬名軍人,還得在戰後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世界大國身份,甚至得默認德意志第二帝國獨霸歐洲大陸。

這一結果,極大的打擊了美國民眾的信心。

自此之後美國盛行孤立政策,絕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沒有理由為歐洲國家血犧牲。

顯然,羅斯福再有威望也不可能改變這種深蒂固的觀念。

一九三三年,也就是羅斯福擔任總統的第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永久中立法案”在法律上確立了美國的中立地位。後來也正是受這部法案限制,美國才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締結同盟條約。

問題是,中立只會讓美國與世隔絕,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

羅斯福非常清楚,如果美國不能參與下一場戰爭,那麼美國就將永遠失去成為世界霸主的機會,也將永遠不可能與發展壯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是東方的〖中〗國對抗,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失去發言權。

當然,羅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美國人的傳統觀念。

為此,他就得讓所有美國人相信,美國加入歐洲戰爭,是在捍衛〖自〗由與〖民〗主、是在捍衛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