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結局已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是,這支部隊沒有立即開赴戰場。
原因很簡單,美國陸軍派出的第一批十五萬名官兵中,只有這三萬人到達英國,而且在到達英國的時候,沒有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這三萬多美軍的士氣都很低落,本上不了戰場。
據美國公佈的資料,除了這三萬多名官兵,還有大約兩萬人回到美國。
也就是說,在這場戰鬥中,美國陸軍損失了十萬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隨同運兵船沉到了海底。
美國陸軍還沒有開上戰場,就遭受了一次戰役級別的慘重損失。
事實上,損失更大的是美國海軍。
雖然六艘戰列艦都沒有沉沒,但是在返回諾福克的時候“賓夕法尼亞”號與“亞利桑那”號基本上等於沉沒了。
這兩艘戰列艦在船塢裡趟了一年,才完全修復。另外四艘戰列艦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也喪失了出海作戰能力,分別花了三到五個月才修復,因此錯過了接下來的幾場關鍵戰鬥。
說得直接一點,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美國海軍只有中小型戰艦可用了。
對美國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管怎麼說,有大西洋這道天然屏障,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國奪取了制海權,一時半會也無法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要知道,直到這個時候,帝國海軍也沒有一支可以跨越北大西洋的兩棲部隊,更沒有向大西洋對岸投送兵力的能力。甚至可以說,帝國陸軍連跨越英吉利海峽都辦不到。
毫無疑問,美國有的是時間。
問題是,英國有時間嗎?
在美國海軍被打殘,數個月不能恢復元氣的情況下,重擔全部壓在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肩膀上。更要命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到年底的時候,能夠使用的,也就只有八艘從美國採購的戰列艦。戰場對面,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除了擁有參與這場海戰的八艘主力艦,還擁有兩艘已經服役的戰列巡洋艦,並且在年底之前,至少還能修復六艘戰列艦,使主力艦的規模達到驚人的十六艘。
也就是說,到年底,公海艦隊的規模將是大艦隊的兩倍!
即便到一九一七年初,大艦隊在獲得了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兩艘“復仇”級與一艘“虎”級之後,主力艦的數量也只相當於公海艦隊的一半,因為到時候,公海艦隊鐵定還能獲得八艘修復的戰列艦。
即便把四艘預計在一九一七年三月底之前修復的美國戰列艦算上去,英美海軍也沒有半點優勢。
毫無疑問,英國已經喪失了海洋戰場上的主動權。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緊迫的問題。
美國向歐洲派兵受阻,即便再次組建歐洲軍團,也要等到年底才能成行,而法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單獨堅持到年底。
“大西洋海戰”的消息傳回來後,法國舉國上下一片悲鳴,連極端樂觀的福熙都嘆法國已經戰敗了,而貝京甚至直接提到,法國將在兩個月內戰敗,建議法國總統與〖總〗理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停戰談判。
有趣的是,仍然有部分法國人希望抗戰到底。
當然,這與戰時宣傳有關。
按照法國宣傳機構公佈的消息,雖然美國歐洲軍團受阻不能如期到達,但是在這場海戰中,美國大西洋艦隊重創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公海艦隊,取得了擊沉戰列艦八艘、戰列巡洋艦五艘、輕巡洋艦等其他艦船十六艘的重大戰果,並且一舉奪得北大西洋制海權,徹底消除了航線所受到的威脅。
顯然,法國的宣傳誇張得有點離譜。
當時,公海艦隊能夠開出威廉港的主力艦,總共都沒有十三艘。
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法國人、特別是判斷能力不夠的年輕人相信了法國當局的虛假宣傳。僅在十月的最後幾天,就有近五十萬法國人主動報名參軍,其中有八成是在十六歲到十八歲之間的少年。
要知道,在此之前,法國只徵召十八歲以上的青年服兵役。
法國沒有投降,但是也沒有放棄停戰的機會。
十月三十一,法國〖總〗理通過瑞典王國,線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轉
了一份停戰的框架協議,提出了停戰條件。
這個時候,馮承乾還在北大西洋上。要等到五天之後,他才能回到柏林。
收到法國的“請降書”之後,德皇沒有讓魯登道夫放棄進攻,而是要求魯登道夫不受影響的執行作戰計劃。
只是,德皇也沒有完全放棄外手段。
十一月二,德皇就通過瑞典國王,向法國總統轉
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為停戰開出的主要條件。
從此開始,法國得為保存最後一點基在外
場上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