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掐準時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月初,博納一勞回到倫敦,立即批准了皇家海軍提的造艦規劃,把皇家海軍在未來三年內建造的戰艦數量增加了兩倍。
顯然,這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造艦規劃非常相似。
同樣的,重點不是那些新增的戰艦,而是已經在建造的戰艦,比如“虎”號戰列巡洋艦與“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問題是,這些戰艦不會立即服役,而英國皇家海軍面臨的問題卻很緊迫。
到四月中旬,英國皇家海軍已能確定,公海艦隊的三艘戰列巡洋艦正在進行改造,不久之後就將成為破艦。由此,英國皇家海軍不難判斷出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意圖,即在掌握了部分制海權之後,開始對英國進行戰略封鎖,切斷英國的海上航線,使英國無法從外界獲取戰爭物資。
對英國來說,這無疑是一條勒在脖子上的絞索。
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收緊這條絞索,英國就將窒息而亡。
更加嚴峻的是,在沒有絕對制海權的情況下,英國本無法破解這個難題,或者說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國打破戰的唯一辦法,就是獲得絕對制海權,讓公海艦隊的破艦無法離開港口。
這就要求英國皇家海軍打得更積極一些。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傑利科辭職的主要理由,因為傑利科知道,大艦隊很難在一場海戰中擊敗公海艦隊,反而有可能在海上決戰中敗給公海艦隊,從而徹底失去奪取絕對制海權的機會。
當時,有這個認識的不僅僅是傑利計,而是絕大部分皇家海軍的將領。
問題是,如果大艦隊龜縮在斯卡帕灣不出來,公海艦隊就將〖自〗由進出北海,那些破艦就將毫無阻攔的深入北大西洋。
顯然,打不打不是由皇家海軍決定的。
四月下旬,另外一件事情促使英國皇家海軍儘快採取行動。這就是,經過近兩個月的休整之後“柏林、,號再次駛離威廉港,在公海艦隊的掩護下進入北海,開始了第二次破作戰行動。
這次,指揮“柏林”號的不是馮承乾,而是施特朗上校。
在馮承乾的推薦下,施特朗成為了“柏林”號的艦長,並且肩負起了第二次破作戰行動的使命。
與上次出港不同,這次“柏林”號是在公海艦隊的掩護下進入北海的。
馮承乾的意圖很明確,如果大艦隊前來攔截,就與大艦隊進行決戰,不然就護送“柏林”號離開北海。
大艦隊確實離開了斯卡帕灣,但是沒去攔截“柏林”號。
三天後“柏林”號從法羅群島東面離開了北海,公海艦隊也在三天後回到威廉港,而大艦隊則在五月一回到斯卡帕灣。
五月四,在經過短暫休整之後,公海艦隊再次出港。
這次行動,依然由馮承乾策劃。
雖然沒有情報表明大艦隊將搜尋追擊已經進入北大西洋的“柏林”號,但是英國皇家海軍已經獲得了“虎”號戰列巡洋艦。如果由貝蒂指揮大艦隊,馮承乾就有理由相信,他會率領大艦隊出來決戰。
不管怎麼說,大艦隊在實力上依然強於公海艦隊。
關鍵就是,貝蒂有沒有率領大艦隊出來決戰的決心。
當然,公海艦隊的這次行動與地面戰場也有關係。四月底,馮承乾就收到消息,魯登道夫已經策劃好了新一輪進攻,最遲在五月十就會發動。如果一切順利,魯登道夫將在五月底取得重大勝利。德軍在東線的進攻打得越猛,俄國的處境就越兇險,英國就越發需要在海洋戰場上挽回局面。
此外,西線也不平靜。
雖然法金漢聽從了德皇的吩咐,讓西線德軍處於防禦態勢,但是在戰術上,法金漢打得並不被動。僅在四月份,西線德軍就發動了六次規模有限的戰術進攻,有效遲滯了英法聯軍的進攻準備工作。在四月二十四,德軍還在凡爾登地區圍殲了十多萬法軍,差點導致法軍總司令霞飛下臺。
顯然,短期之內,英法聯軍不大可能在西線發動戰略進攻。
這些因素,都迫使英國必須在海洋戰場上採取行動,而最有效的行動就是通過一場決戰擊敗公海艦隊。
馮承乾在這個時候率領公海艦隊出港,就是要給英國皇家海軍這個機會。
當然,到底是誰打敗誰,還要等到戰鬥結束之後。
那麼,大艦隊會出來決戰嗎?
事實上,早在四月底,貝蒂就提出與公海艦隊決戰,但是遭到博納一勞與戰爭大臣基欽納的堅決反對。兩人都認為,與公海艦隊決戰的時機還沒有成,而且英國的重點是在西線戰場、以及即將開闢的地中海戰場上。當時,基欽納甚至提出,應該調部分主力艦去地中海。
現在,公海艦隊主動找上門來,大艦隊還能龜縮在港口裡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