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火藥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八二年四月,狙擊手部隊接到命令,移駐馬耳他島。
此時,巴爾幹半島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了。
對歐洲來說,巴爾幹半島就像一塊腫瘤,已經困擾了歐洲一百多年,早就是歐洲動盪的源。
別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從巴爾幹半島開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奧匈帝國在戰爭中解體,德意志第二帝國又受到柏林和會所簽署的條約限制沒能控制整個歐洲大陸,而意大利則缺乏足夠的實力,之前以巴爾幹半島保護者自居的沙俄也已完蛋,所以巴爾幹半島成為了無主之地,困擾著該地區的民族矛盾並沒得到化解。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南下地中海,以及意大利加入同盟國集團影響,巴爾幹半島獲得了短暫的和平。問題是,戰爭期間,德意兩國都沒有著手解決該地區的本問題,而是據各自的需要,扶持了一個主體nzhu。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扶持的是爾維亞人,而意大利扶持的則是克羅地亞人。
大戰期間,這兩支勢力受到宗主國的約束,尚且能夠和平相處。
只是,到了戰後,問題就暴出來了。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成為了歐洲霸主,也是歐洲唯一能夠與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爭霸的國家,但是受國家實力限制,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需要其他次等強國。比如意大利的支持。
結果就是,在很多關係到意大利本利益的問題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做出讓步。
這其中,就包括了巴爾幹地區的主導權。
據德意兩國主導,在一九五三年簽署的《巴爾幹民族自治決議》中的規定,在狹義上的巴爾幹地區,也就是除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希臘之外的地區建立一個多民族國家。組成這個國家的各個民族都擁有足夠的自治權。
關鍵是,這個被稱為“南斯拉夫”的國家,並沒有一個穩定的基。
事實上。從名字上就看得出來。
“南斯拉夫”的本意是南方的斯拉夫國家,而爾維亞人才是斯拉夫人,其他的多數民族都不屬於大斯拉夫。也就是說。僅看國名,這應該是一個由爾維亞人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事實上,在南斯拉夫,爾維亞人也確實是人口最多的民族。
問題是,這個國家的政權卻掌握在克羅地亞人手裡。**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爾維亞人對有名無實耿耿於懷,而克羅地亞人則對國名萬分不滿,兩個主要的民族都對這個由大國強權建立起來的國家到不滿,也都希望通過某種方式來改變現狀,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八零年代之前。這個問題還不算突出。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需要意大利的支持,而且意大利在由德意志第二帝國主導的西方聯盟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是說,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的聯合控制之下,爾維亞人與克羅地亞人尚能和平相處。
到了八零年代。南斯拉夫的局勢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首先就是,意大利在遭受了經濟危機之後,在西方聯盟裡的地位迅速降低,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影響大幅度縮小。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則經受住了經濟危機的考驗,國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對意大利提供的支持不再那麼急迫。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一個完全聽其指揮的歐洲。
說白了,關鍵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野心。
雖然到八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縮小了與中國的差距,特別是在重工業與軍事工業領域,幾乎與中國持平,但是在整體實力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中國依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這種局面不會維持多久。
原因很簡單,只要經濟危機結束,中國就能迅速復甦,也將再次擴大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領先優勢。
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維持這種相對有利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整個歐洲。
顯然,這裡面關鍵就是意大利。
要知道,意大利是三個核大國之一,而且是三個主要戰勝國之一,更是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只有控制住意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能控制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