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二章覆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以肯定的說,十三打二十三的話,希佩爾沒有任何勝算。

問題是,實力對比並非如此。

打到十一點四十分左右,傑利科發現了掉隊的四艘戰列艦,隨即命令第四戰列艦分隊重點打擊那四艘德艦。

顯然,這是傑利科在這場戰鬥中犯的另外一個錯誤。

當時,落後的四艘德艦不是因為遭到重創才與主力編隊拉開了距離,而是動力系統已經超負荷運轉了數十個小時,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故障。如果在戰鬥中出現故障,那就只能等著被敵艦擊沉了。為此,在徵得了希佩爾的准許之後,第四戰列艦分隊的指揮官下令把航速降低了兩節。

事實上,這四艘主力艦的狀況都還不錯。

傑利科這個誤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果,即用六艘戰列艦去對付公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

雖然傑利科派出的是大艦隊裡戰鬥力最差的六艘戰列艦,但是他對付的,也是公海艦隊裡戰鬥力最差的四艘戰列艦。

結果就是,在主力隊列中,傑利科只剩下了十七艘戰列艦,而希佩爾有十三艘。

不可否認,優勢依然在傑利科手裡,只是沒有那麼明顯了。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完全超出傑利科預料的事情: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在遭到沉重打擊之後,自行撤出戰鬥。

顯然。這肯定是雷德爾的功勞。

希佩爾與傑利科打起來後,雷德爾首先按照既定戰術撤出戰鬥。只是,他沒有走遠,因為他得盯住仍然在附近徘徊的貝蒂。當然,這也是帝國海軍的既定戰術之一。即在主力艦隊戰的時候,戰列巡洋艦分隊得負責清理戰場周邊的敵艦。阻止敵人的戰列巡洋艦對己方主力艦隊構成威脅。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

他的理由很直接,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制海思想下的產物。而帝國海軍的海權觀與英國皇家海軍有很大的區別。因此適合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不見得適合帝國海軍,也就沒有必要跟風。

有趣的是,拉開戰列巡洋艦建造熱的,正是馮承乾。

別忘了,正是在設計“腓特烈大帝”號,即“皇太子”號的時候,馮承乾把速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才影響了費希爾。讓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跟風,設計建造了“無敵”級等多個級別的戰列巡洋艦。

隨著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大規模建造戰列巡洋艦,馮承乾才主導了“布呂歇爾”號戰列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在馮承乾離開帝國海軍部之後,提爾皮茨本著“你有我也有”的思想,批准了“馮-德-坦恩”號、“奇”級、“德利茨”號與“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書。

問題是,對帝國海軍來說,戰列巡洋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顯然,帝國海軍沒有漫長的海上航線需要保護,即便有,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僅靠幾艘戰列巡洋艦也無法保護。

帝國海軍必須得為花大價錢建造的戰列巡洋艦找到一個適當的用途。

當然,還得更帝國海軍的總體戰略wěn合。

如此一來,在帝國海軍中,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價值就是協助主力艦隊作戰,在艦隊決戰中掩護主力艦隊。

雷德爾執行的,正是這個主要使命。

事實上,這個時候,貝蒂也在考慮該如何幫助傑利科。

顯然,貝蒂不會撤走。原因很簡單,他也有同樣的顧慮,即在沒人牽制的情況下,雷德爾肯定會去對付傑利科。雖然傑利科擁有戰艦上的數量優勢,即便希佩爾與雷德爾加在一起也只與傑利科相當,但是雷德爾擁有速度上的優勢,因此只要雷德爾參與戰鬥,平衡就會被打破。

貝蒂能做的,就是拖住雷德爾。

問題是,貝蒂手裡只有三艘戰列巡洋艦。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雷德爾遭到重創,六艘戰列巡洋艦都有所損傷,但是貝蒂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他手裡的三艘戰列巡洋艦同樣傷痕累累。

更要命的是,受“獅”號拖累,貝蒂艦隊的速度明顯低於雷德爾艦隊。

可以說,貝蒂不顧一切的去牽制雷德爾,就是在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