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五章科技進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顯然“江氏基金”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做出了極為顯著的貢獻。

只是,跟國家力量相比,民間力量就算不上什麼了。

與民間力量相比,zhèngfu資助的科研項目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即重點扶持那些不會產生經濟效益、或者是在短期內不會有收穫的基礎科研項目,而這些科研項目也正是私營企業最不願意進入的領域。

說白了,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沒有哪家企業願意做虧本買賣。

問題是,幾乎所有基礎科研項目都不可能帶來經濟效益,至少不可能在短期內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只是,絕不能因此而否認基礎科學的重要

沒有基礎科學,也就絕對沒有應用科學。

這就好比沒有理論物理上的巨大突破,沒有發現放原素,沒有提出狹義相對論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核武器、核電站一樣。基礎科學必須走在應用科學的前面,才能帶動科學技術進步。

也正式如此,中國zhèngfu才會重點扶持基礎科研項目。

有趣的是,冷戰期間的很多基礎科研項目,實際上都是由軍方資助的,即從軍費中撥款來‮基搞‬礎科研。

前面提到的電子光學成相技術,就是典型案例。

這個科研項目,從一開始就由軍方主導,而且一直由軍方出資。直到規模生產效應出現之後,軍方才減少投資。

更有趣的是,軍方資助基礎科研的動機,並不是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

說白了,軍方也有功利,而且國防預算的審批非常嚴格,每一分錢都要花到最有用的地方。

如此一來,軍方資助的科研項目,實際上都與軍事應用有關。

也就是說,在冷戰期間誕生的,並且對生活生產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新技術,在最初都只打算用在軍事上,沒有人考慮今後能夠用在其他領域,而技術進步本身,使其具備了在民用領域應用的廣泛前景。

事實也反覆的證明,科學技術在民用領域的前景更加光明。

最有代表的,就是電子計算機了。

當然,嚴格說來,電子計算機並不是軍方推動產生的新技術,而是與載人登月工程存在密切關係。

原因很簡單,把電子計算機推向實用化的,正是載人登月工程。

可以說,後來出現的各種電子計算機,其前身都是中國航空航天部在載人登月工程上投資開發的那幾塊用來控制月球飛船的微片,而在做這項投資的時候,恐怕連顧祝同都沒有想到,他砸到微片上的幾千萬華元會在十多年後改變整個世界,並且在二十一世紀初把人類帶入信息化時代。

顯然,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都得謝顧祝同。

事實上,如果當時顧祝同稍微猶豫一下,恐怕信息時代就將離人類遠去,至少會推遲數十年才能到來。

這就是,在技術評審中,微片技術遭到了技術專家的否決。

原因是,按照載人登月工程的進度安排,具備實用價值的微片不可能開發成功,因此不應該在該項目上投資。

只是,顧祝同改變了一切。

這就是,他沒有采納技術專家給出的評審建議,而是決定在微片領域投資,啟動微片的研製工程。

關鍵就是,微片不但可以用在載人登月工程上,也可以用到其他軍事項目上。

顯然,顧祝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這種新興技術,能夠在其他軍事項目上發揮作用,為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做出貢獻。

當然,幾千萬的投資也不算太多,剛好在顧祝同的接受範圍之內。

如果當時啟動項目的資金再多一點,比如超過了一億華元,恐怕顧祝同就會採納技術專家的建議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