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大工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即便月球飛船的研製工作收到了理想的結果,即月球飛船的總質量為五十噸,也意味著運載火箭需要具備五十噸的月球軌道運載能力,而這相當於一百四十噸的地球近地軌道運載能力。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二十世紀六零年代末,這是一箇中國航天技術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當時,中國擁有的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還不到二十噸,而且已經是中國擁有的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極限了。
說白了,中國的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確實不夠先進。
當時,中國的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是以煤油做為燃料,即煤油氧燃料發動機,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開始使用氫氧燃料發動機。
如果依然以煤油作為火箭的燃料,那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一百四十噸的運載能力。
為此,中國必須研製氫氧火箭發動機,而當時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儲備為零,甚至連預研項目都沒有。
顧祝同為載人登月工程爭取到的五十四億啟動資金中,有二十六億花在了氫氧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項目上。
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的科研經費用於啟動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投入的錢不少,可是相對於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那就不算什麼了。更要命的是,時間比金錢還要寶貴。
顧祝同已經放出了豪言壯語,必須在五年內把宇航員送上月球。
顯然,僅僅是研製大推力氫氧火箭發動機,五年時間都不夠充足。
事實也確實如此,即中國的第一種推力超過一千噸的氫氧火箭發動機要到二十多年之後,也就是二十世紀末才問世。
在預研階段,火箭動力工程師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一九七零年三月,在載人登月工程的第一次總工程師會議上,運載火箭系統總工程師錢仲三教授就提出,不管花多少錢,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年之內研製出能夠實現載人登月的氫氧火箭發動機,建議採用混合型火箭,並且通過捆綁方式,使第一級火箭達到所需要的基本運載能力。
顧祝同不懂技術,卻懂得聽取專家的意見。
要知道,錢仲三不但是中國最優秀的火箭專家,即便在全世界,也是最優秀的火箭專家之一。
更重要的是,錢仲三一直從事體火箭的研製工作,與其他火箭專家不大一樣。
受軍方導彈項目影響,中國的大部分火箭專家都把力放在了固體火箭上,因此體火箭專家並不多。
在此之前,錢仲三主導了載人航天工程的運載火箭研製工程。
當時,用來發載人宇宙飛船的運載火箭所採用的火箭發動機就是由錢仲三研製的,而且其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建議得到採納後,錢仲三很快就提出了一個可行方案。
這就是,以載人航天工程所用的yj-4型火箭發動機為基礎,研製一種推力在五百噸左右的大型煤油氧火箭發動機,燃油以捆綁的方式,由七臺這樣的發動機構成第一級,產生三千五百噸的推力,獲得推動總質量在三千一百噸左右的運載火箭的能力,而這枚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至少能達到一百二十噸。當然,運載能力不但與第一級有關,也與火箭的第二級有關。
可以說,這是最有望變成現實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這是花時間最少的方案。
在經過技術專家委員會的評定之後,錢仲三提出的運載火箭第一級動力系統配製方案獲得了通過。
也就是說,只花了不到半年,運載火箭的第一級設計方案就確定了下來。
在幾十年後,這是很難讓人相信的,甚至很難想像。要知道,規模如此大的項目,僅審定就需要花上好幾年,而具體設計還要花上好幾年。在短短半年內就走出了第一步,這個速度絕對是個奇蹟。
只是,在冷戰時期,從來都不缺乏奇蹟。
要知道,當初中國海軍僅花了三年就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超級航母,在半年內搞定大型運載火箭的第一級設計方案,確實不算什麼。
當然,這也與顧祝同的領導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樓,請收藏樓(。shumi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