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新皇登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事變動再所難免,只是誰去誰留?

最受關注的,正是俾斯麥。

威廉一世在位時,奉行拱手而治的施政方針,充分信任俾斯麥,賦予宰相大權,幾乎從不過問政事。威廉一世年老病重期間,由皇儲監國。大概是娶了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長公主,皇儲,即現在的腓特烈三世變成了親英自由主義者,在政治上遭到容克貴族集團排擠。

俾斯麥就是容克貴族集團的領軍人物。

還是皇儲的時候,腓特烈自然會對俾斯麥禮讓三分,奉行皇帝的施政方針。可是成為皇帝之後,腓特烈還會處處讓著俾斯麥嗎?

在皇帝與宰相之間選擇,留下的肯定是皇帝。

問題是,沒有俾斯麥的帝國,還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嗎?

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御前會議,宰相去留成為最大的懸念。

君臣齊聚,雖然位置與人員照舊,但是現在高高在上的不是監國皇儲,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皇帝。

“皇儲”與“皇帝”只是一字之差,身份卻有天壤之別。

俾斯麥與奇同時注意到,伴隨皇帝的不但有內侍古斯塔夫,還有一個陌生人。兩人頓時心生疑慮,迅速換了眼神。

從五官上看,他是一個東方人,又有一些西方人的特徵。

僅論相貌,此人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引人矚目的地方。身高也不出眾,身材勻稱,絲毫不顯魁梧。

最顯著的,還是其眉宇間的神采。

俾斯麥閱人無數,一眼就看出,此人絕對不簡單。

難道傳言是真的?

俾斯麥心生疑惑時,腓特烈三世讓古斯塔夫宣讀了詔書,內閣軍政大臣全部留任,由馮承乾擔任帝國戰爭大臣。

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但是意義極為重大。

暫且不看任命之人,僅此任命就意義非凡。

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元帥之後,戰爭部被分拆成了陸軍部與海軍部,分別任命陸軍大臣與海軍大臣。

此舉,正是時任監國的腓特烈的傑作。

雖然名義上,此舉是因為沒有羅恩伯爵那麼傑出的人物能夠統領帝國陸海兩軍,但是實際上,是為了避免軍權獨攬從而威脅到皇權。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腓特烈親英自由主義的外在表現。

帝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外的整個德意志地區,該鑄劍為犁了嗎?

皇帝重設戰爭部長,給了所有質疑者一個響亮的耳光,還沒到休養生息的時候,仍然得厲兵秣馬。

想到這,俾斯麥稍

雖然他與腓特烈三世政見不和,但是俾斯麥從未懷疑過這位參加過普丹戰爭、普奧戰爭與普法戰爭,為帝國初創立下赫赫戰功的皇儲。威廉皇帝之後,能率領帝國急勇進的只有腓特烈三世。

也許,親英立場,只是腓特烈三世的權宜之計。

問題是,馮承乾是誰?

聽這名字,明顯是個東方人,而且很有可能與大清有關。

俾斯麥心裡疑竇叢生,不免多看了眼站在皇帝身側的那個陌生人。

古斯塔夫宣讀完詔書,御前會議就結束了。腓特烈三世沒讓大臣發言,只是按照主要人等去偏殿等候單獨召見。

皇帝首先召見的,自然是帝國宰相。

在御書房裡,俾斯麥再次見到了那個神秘的東方人,而且知道他就是剛剛獲得任命的戰爭大臣馮承乾。

“宰相,我來為你介紹,這位是馮承乾,蘭登伯爵。”腓特烈三世走了過來,對馮承乾說道“這位是帝國宰相,奧托伯爵,高貴的俾斯麥親王,想必你早已認識,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宰相閣下,鄙人馮承乾,今後還望多多擔待。”馮承乾微微躬身,以示尊敬。

聽到馮承乾那口利的、略帶普魯士口音的德語,還有彬彬有禮的舉止,俾斯麥不免稍驚訝。

能說德語的東方人不少,但是能懂西方習俗的東方人就不多了。

驚訝之餘,俾斯麥反而忘了禮數,只是朝馮承乾點了點頭。

“兩位都是帝國重臣,今後同朝共事,還要相互扶持。”腓特烈三世朝俾斯麥靠近了一步,語重心長的說道“伯爵與我立下血誓,只是鑑於對帝國尚無功績,所以暫時授予伯爵爵位。今月來,我與伯爵論古述今,談得很是投機。宰相慧眼如炬,肯定能與伯爵成為莫逆之。”

“陛下…”腓特烈三世擺了擺手,沒讓俾斯麥說下去。

“我已讓人備下晚宴,款待宰相等重臣。現在時候還早,宰相何不與伯爵好好談談,增進相互瞭解,以便今後同朝共事,再次書寫昔輝煌?”

“這…”

“去吧,古斯塔夫已備下茶水。”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說道“再說了,我還要接見奇等人,你們在此也不方便。”

“宰相,請吧。”馮承乾很有分寸,請俾斯麥先行。

既然是皇帝的吩咐,俾斯麥自然不好推辭,他也很想知道這個受到皇帝器重的東方人到底是什麼來歷。

茶廳裡,古斯塔夫已經備好茶水與糕點,還吩咐侍衛不讓其他人進來打擾。

進屋時,俾斯麥給古斯塔夫遞了個眼神,希望這位皇帝的近臣能夠透一些與馮承乾有關的信息。

“宰相大人,戰爭大臣閣下,請慢用。”古斯塔夫什麼都沒說。

俾斯麥不免暗自嘆,連皇帝身邊的近臣都守口如瓶,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探清馮承乾的底細。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戰爭部長也太令人驚奇了。

越想,俾斯麥越發好奇,也越發想知道馮承乾的來歷,更想知道他會給年輕的帝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只是,俾斯麥永遠也無法想到,馮承乾並非這個時代的人,而是來自數百年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