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這個女人不尋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武則天其實並不叫“武則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則天發明的字,除了用來做她的名字,沒別的用。這當然因為武則天的身份有點不倫不類。說她是皇后吧,她又當過皇帝;說她是皇帝吧,她又沒有廟號。再說她那個武周王朝又不怎麼算數,何況她又是女人。
一這個女人不尋常武則天其實並不叫“武則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則天發明的字,除了用來做她的名字,沒別的用。
其實就連這個名字,也是沒有用的。因為當她有資格發明一個怪字來做自己名字的時候,已沒人敢直呼其名。她自己也用不著。那時,她的自稱已是“朕”至於“武則天”這個稱呼,在她生前,無論是她自己,還是別人,都沒有用過。
“則天”是她被迫移居上陽宮後,兒子中宗李顯給她上的尊號,全稱是“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臨終前留下遺囑,令去掉帝號,改稱皇后。於是“則天大聖皇后”便成了她的諡號。之所以叫“則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因為她即皇帝位時,是在洛陽宮的南面正門“則天門”;另說是典出《論語》:“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所以“則天”是她的號,不是她的名。不過就連這個稱呼,也被後來的皇帝改了幾回,比如“天后”、“大聖天后”、“聖帝天后”等。開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吳兢編撰《則天實錄》,開始使用則天二字概括地稱呼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一錘定音,武則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稱呼。這當然也是可以的。古人的稱呼方式很複雜。光是表示尊敬或客氣的,就有好幾種。有稱字的,如李太白(李白);有稱號的,如蘇東坡(蘇軾);有稱官銜的,如杜工部(杜甫);有稱郡望的,如韓昌黎(韓愈);有稱排行的,如白二十二(白居易)。如果是皇帝或皇后,則有諡號(如漢武帝)、廟號(如唐太宗)、徽號(如慈禧)、年號(如雍正)等。還有尊號,但不常用。至於諡號前加姓氏的,於臣則有之,如嶽武穆(岳飛);於君則無。君的稱呼方式,是諡號或廟號前加朝代名,如唐明皇(諡號)、宋太祖(廟號)。姓氏加於諡號之前的君主,只有武則天一個。
這當然因為武則天的身份有點不倫不類。說她是皇后吧,她又當過皇帝;說她是皇帝吧,她又沒有廟號。再說她那個武周王朝又不怎麼算數,何況她又是女人。
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這是規矩。所以武則天原本不能當皇帝,除非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不過即便是李世民的兒子,也未必能當皇帝。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都是長孫(音掌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是正宮,為人又極賢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對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當然要從她的兒子當中選。承乾是嫡子,又是長子,無論“立子以嫡”還是“立嫡以長”他都天經地義地是太子。可惜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現也不好(瞎胡鬧),後來索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為庶人,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縣),再也做不成皇帝夢了。
李世民比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歲,相貌英俊,聰明好學,端肅多才,在太宗看來,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卻都很反對,尤以長孫無忌(已故長孫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諫議大夫)反對最為烈。他們主張立皇九子晉王李治。李治時年二十二歲,雖不失為一個良善青年,卻是有名的糯米糰子,一點用都沒有。但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溫厚文弱、一無所長。也許,他們伺候李世民這位“英主”實在已經很累了,不想再來一位“雄主”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準會把他們開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長孫無忌可以繼續維持外戚權威,褚遂良、李世璾(績的異體字)他們也可以繼續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這算盤打得並不錯,只是沒把武則天算進去。他們當然想不到,李治身邊會出現一個蛇一樣的女人武則天。他們當然也想不到,李治雖然好控制,卻不是控制在他們手裡,而是控制在老婆手裡。結果,他們把李治扶上了臺,李治卻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們整了下去。
李泰這邊也屢犯錯誤。首先是恃寵驕橫,目中無人。身邊呢?據說又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這就不但讓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讓他們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對繼位一事表現得太猴急。他自作聰明地對李世民說:兒臣只有一個兒子。將來兒臣壽盡之,一定把他殺了,傳位給晉王。這話實在太假了,只能騙鬼去。褚遂良就當面對李世民說絕不可能。天底下哪有殺了愛子傳位給弟弟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倒是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但他沒有殺兒子,他自己倒沒準是趙光義謀殺的(這事在歷史上一直是個疑案)。而且,趙光義臨終準備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時,他的謀士趙普就說“一錯豈可再錯”可見李泰的信誓旦旦,其實是靠不住的,雖然趙光義的故事此刻還沒有發生。
李泰還犯了一個自作聰明的錯誤。他跑去對李治說:你平時和李元昌關係最好,現在他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治本來就是個沒用的人,一聽,果然愁眉苦臉。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別和我爭,沒好果子吃的。沒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會有危險。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都平安無事。
李泰當時就被打發到均縣(今湖北省均縣)去了。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來又繼承皇位,這就是高宗。歷史證明,由於君臣兩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們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大唐王朝差一點丟了江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則丟了命。
懦弱無能的李治撿了只皮夾子,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武則天的運氣也來了。我相信,她那時一定慶幸自己是個女人。因為女人雖然不能當皇帝,卻可以當皇后呀!
武則天原本也是不能當皇后的。
武則天起先並不是李治的老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名分是才人。唐沿隋制,除皇后外,皇帝的小老婆從正一品的妃,到正八品的采女,一共有八個品級。正五品的才人只能算箇中等偏下。要升到皇后,簡直是難於上青天。何況武則天並不十分得寵,李世民的子又不太多。但武則天是一個有心機的女人。她把自己的蜘蛛網絲,悄悄地搭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這位未來的年輕皇帝對自己顯然要有用得多,很值得為他獻身的。李治後來在一份詔書中說,自己當太子時,因為父皇寵愛“常得侍從”但對父皇的嬪妃,卻“未嘗迕目(目光相遇)”先帝知道後,非常讚歎欣賞“遂以武氏賜朕”這話半真半假。
“常得侍從”是真的“未嘗迕目”則是鬼話。他和那位武才人之間,豈止是眉目傳情,只怕早就幾番雲雨了。
“遂以武氏賜朕”更是他編造出來的謊言。既然已經賞給他了,為什麼太宗死後,武則天並沒有“出口轉內銷”順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沒有生育的嬪妃一樣,去當了尼姑?
武則天不想在青燈古佛前了此一生。她想當的是皇后,而不是什麼尼姑。何況她已經在這個年輕皇帝身上下了本錢,不能顆粒無收。不過,駱駝進帳篷,先得伸進去一張嘴。武則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儘快回到後宮去。
這時,一個蠢女人幫了她的忙。這個女人就是王皇后。王皇后是李治的髮,出身名門,而且是太宗皇帝親自為李治選的“佳媳”為人正派賢淑大概沒有問題,但看來或許少了點魅力。這其實也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影響下,中國古代那些正們的“通病”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一書中有所論述,請參看…所以李治的心思,便主要放在一個叫蕭淑妃的女人身上。這使王皇后十分忌恨。加上蕭妃有子,自己卻無生育,便覺得自己皇后的地位,有點搖搖墜。於是,王皇后便和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樣,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得計的餿主意:把李治偷偷去看過好幾次的那個小尼姑接進宮來,讓她去和蕭淑妃那個小賤人撕咬,自己坐山觀虎鬥。
有王皇后的支持,李治和武則天很快都如願以償。武則天拿著那張舊船票,重新登上了後宮這艘豪華遊艇。她覺得自己真的時來運轉了。李治也很高興武則天終於到了他手裡,卻不知道自己就像一隻蒼蠅掉進了蜘蛛網,雖然那網很柔軟,很溫馨,還有點香味。
王皇后卻得自己下這顆苦果。她的主意打得並不錯,只可惜找錯了對象。武則天可不是一隻傻乎乎只知蠻幹的母老虎,而是一條蛇,一條可以在草叢裡隱忍潛伏很久,但只要咬你一口就見血封喉的毒蛇。何況重返後宮的武則天,早已不再滿足於當一個什麼“才人”或“淑妃”她是衝著皇后的位子來的。這可真是“前門驅虎,後門揖狼”了。儘管武則天剛進宮時,在王皇后面前溫順乖巧得就像一隻貓;也儘管“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蕭淑妃果然失寵,讓王皇后出了一口惡氣;但,王皇后也很快就發現,她的這個低智商陰謀詭計和當年何進召董卓進京的質結果完全一樣:引狼入室。
於是,兩個過去相互敵對的女人決定重新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這個更危險的敵人。但是無濟於事。李治這頭大尾巴羊決心投入狼的懷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何況這時宮中又發生了一件奇案:李治興致來看武則天剛生下不久的小公主,卻發現小公主已死在襁褓之中。一問,只有王皇后剛剛來過,還擺過孩子,而且旁邊沒有人。這下王皇后便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了。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王皇后謀殺了小公主。小公主之死其實有多種可能。比如正好突發急病,或王皇后因為沒有撫育孩子的經驗,被子蓋得太嚴捂死了,甚或就是武則天自己掐死的。姑不論。何況王皇后既犯不著,也沒那麼蠢,會跑到武則天的住處來殺人。但李治和王皇后,一個腦子蠢,一個嘴巴笨,一個在氣頭上,一個又說不清,冤案便這麼稀裡糊塗地鑄成。
怒不可遏的李治當時就想廢了王皇后,但被武則天止住了。武則天心裡很清楚,這時即便廢了王氏,皇后的位子也還輪不到她。與其再添一個對手,不如讓王皇后在這個位子上再苟延殘些時。這樣既顯得自己寬宏大量,又不致給別人以可乘之機。她和曹一樣具有政治天才,懂得以她出身之卑賤,地位之尷尬,要實現遠大目標,還需要假以時。這就要耐心地等待,要能忍,要沉得住氣。她也懂得什麼事都要水到渠成,強扭的瓜不甜。
但武則天並沒有閒著。她很清楚像她這樣的女人在後宮裡是既遭鄙薄又招忌恨的,因此她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群眾關係,改善周邊環境,使自己在宮裡由少數派變成多數派。這時,武則天卑賤的出身幫了她的大忙。王皇后因為出身高貴,後臺又硬,難免高傲,不把周圍手下人放在眼裡。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和舅舅中書令柳奭(音是)也都妄自尊大趾高氣揚,令宮中人十分憎厭。武則天這個出身卑賤的小女子卻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尤其是拉攏那些憎惡王皇后、蕭淑妃的人。她也懂得無風不起的道理,知道如果沒有那些王皇后她們一百個看不起的“小人”後宮裡就別想鬧出什麼事端來。終於有一天,王皇后的一項“陰謀”被揭發出來了:她居然在宮中裝神鬼,行“厭勝”之術——一種詛咒他人致病致死的巫術。這事究竟是王皇后之母柳氏出的餿主意,還是武則天的誣陷,已不得而知。但武則天收買的那些僕人奴婢,則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反正那個身上扎滿了針的木頭小人在王皇后的寢宮裡被當場搜出,而高宗皇帝李治這幾天又剛好生病。王皇后再次有口難辯,她的被廢,已是遲早的事情。
為此,武則天還必須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些元老重臣面對面地進行一番較量。
剛一手,沒兩個回合,幾個男人就敗下陣來。
這幾位兩朝開濟的老臣一開始可能把事情想簡單了,也把對手想簡單了。他們顯然沒有想到,武則天這個“賤人”在李治的心目中會有那麼重要的地位;他們也沒有想到,李治這個“娃娃”犟起來會像一頭驢。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策劃就匆忙上陣,以為只要他們一反對,李治和武則天就沒轍了。所以,他們的反對顯然有點意氣用事,而且一上來,就把事情得不可收拾。
第一個上陣的是褚遂良。褚遂良是前朝元老,顧命大臣,反對廢王立武,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膽氣很壯,做法卻不大得體。他的理由有兩條:一,王皇后出身名門,先帝所選,又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不能廢。二,即便要另立皇后,也得妙選天下名門望族之女。武則天侍奉過先帝,名聲太壞,不能立。最後的一招,則是把手中的象笏往地上一放,說:這象笏是陛下所賜,現在還給陛下,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
這第一炮就打走了火。目標沒有對準武則天,卻把炮彈全砸在李治身上。事情當然是李治引起的。畢竟是李治要換老婆,不是別人要換,或武則天公然要當。但李治是不能反對的,因為他是大唐王朝的皇帝。反對李治,就是反對大唐。至少是,公開反對皇帝,等於跟自己有仇。褚遂良一上來,就把矛頭直指李治,簡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其實,在這場廢立鬥爭中,不但不能反對李治,而且還要爭取李治。因為要換的那個人,不管你算她是李治的老婆也好,算她是大唐的皇后也好,換不換,最後還得既是老公又是皇帝的李治說了算。既然是李治說了算,你就只能說服李治,不能攻擊李治。但褚遂良說的那些話,在李治看來,句句都是攻擊他,字字都和他過不去。褚遂良一開始就說王皇后是先帝所選,不能廢,這就不但是拿先帝來壓服李治,而且等於說他李治沒有選擇老婆的權利。李治也明白,他是不如先帝,但他好歹也是現任皇帝,怎麼就連個換老婆的權利都沒有?武則天的心腹許敬宗在朝中大造輿論,說一個老農民多收了幾鬥穀子,也要換老婆,何況貴為天子?這話雖然說得俗不堪,也不成體統,居然把至尊天子和鄉下老農相提並論,但李治如果這回換不了皇后,豈不是連鄉下老農都不如了?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褚遂良又說,先帝臨終時,拉著陛下的手對臣說:“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先帝言猶在耳,陛下不會忘記吧?這就不但是抬出先帝壓皇帝,而且是倚老賣老,把皇帝當小孩子,自己擺老資格了。李治血氣方剛(二十八歲),又是皇帝當得正過癮的時候(當了六年),哪裡受得了這個?一聽就氣炸了肺。不錯,李治是比較柔順懦弱,但不等於沒有脾氣。事實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強,正如剛毅的人往往豁達。況且,再柔弱的人,只要當了皇帝,手上有了生殺予奪之權,也會變得有脾氣的。而且,正因為李治一貫被視為柔弱,也就特別怕人家說他沒用,很需要找一兩隻雞來殺一殺,表示他不是好欺負的。褚遂良這一回就撞到了槍口上。
何況褚遂良還把老賬也翻了出來,說什麼武則天曾侍奉過先帝,天下人人皆知,陛下立她為後,如何向世人代、向歷史代云云。這就等於說武則天是破鞋,不乾不淨;李治亂倫,少廉寡恥了。老實說,這話即便對普通老百姓,也不好當面說的,怎麼可以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對皇帝說?至少,李治可以問他一句:褚遂良,你是來和朕商量事情的,還是來和朕吵架、揭朕之短的?苟有此一問,褚遂良一定無言以對。
事實上褚遂良就是來和李治吵架的,要不然他摜紗帽幹什麼?身為朝臣,當眾出象笏,這就不但是同皇帝吵架,而且是公開同皇帝翻臉了。褚遂良實在糊塗。他以為正義和真理在他這邊,就可以理直氣壯、慷慨陳詞,沒想到在李治眼裡,這是目無君父、犯上作亂。你既然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皇帝當然也可以不把你放在眼裡。你既然要和皇帝斷絕關係,皇帝當然也可以和你斷絕關係。不信咱們君臣比試比試,看看究竟誰怕誰?於是李治然大怒,喝令:拉出去!躲在簾子後面的武則天也怒不可遏,忘乎所以地叫了一聲:還不殺了這野種!
由於褚遂良的意氣用事不講策略,一局棋完全被他攪亂。現在,問題已經由王皇后該不該廢,武則天該不該立,變成了褚遂良該不該殺。長孫無忌他們只好趕緊先來救褚遂良的命,武則天的事就顧不上了。
說起來,褚遂良也算是一個老政治家了,不知為什麼遇事這麼沉不住氣,又這麼不動腦子。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門第,卻不知大唐王朝從李世民開始,最恨的就是門第;〖jp3〗貞觀年間,高士廉等人作《氏族志》,仍以山東崔幹為第一等,李世民看了就很不高興。後來,李治和武則天又頒佈《姓氏錄》,進一步打擊門閥觀念。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先帝,卻不知李治最討厭的就是別人老拿先帝和他比,老拿先帝來壓他。兩年後,被貶到愛州(今越南清化)的褚遂良上表自陳,重提往事,顧影自憐,字裡行間充滿了哀求。他說,當年承乾和李泰都想當太子,是我和無忌堅定不移地擁戴陛下;先帝去世以後,又是我和無忌不辭辛苦地輔佐陛下。我自悔有忤聖意,但希望陛下看在往事的份上,多多哀憐。他甚至還提到太宗去世時,李治扒在自己肩上痛哭失聲的事。然而,這封信送到李治手裡,卻如泥牛入海,全無消息。據說,李治連看都沒看。
公元658年,褚遂良在憂鬱中死去,時年六十三歲。
褚遂良實在是糊塗透頂。他應該知道,在專制體制下,政治人物之間,尤其是君臣之間,是沒有什麼情和友誼可言的。如果對方是英雄,是虎,是豹,也許還能用理喚醒,用真情動。可惜李治不是。對於李治這樣一隻大尾巴羊,重提往事等於揭他老底,只能使他惱羞成怒。我相信,李治在看了褚遂良這封信時,一定在鼻子裡哼了一聲:到這個份上了,還要擺老資格。於是把心一橫:去他的,不理他!
另一位老政治家李世璾就沒有這麼蠢。
當李治召集御前會議,討論廢王皇后、立武則天問題時,李世璾請了病假。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這個時候生病,李世璾這病生得蹊蹺。
李世璾確實有心病。
李世璾是大唐王朝的開國元勳,和李世民關係極好。他原本姓徐,因為功勳蓋世而被太宗賜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諱,時稱李璾。李世璾和李世民的關係,據說是“外雖君臣,內實骨”是穿一條褲子都嫌太肥的“鐵哥兒們”李世璾生病,李世民聽說鬍鬚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鬍鬚剪了燒成灰,給李世璾做藥。有一天,李世民對李世璾說:我要把兒子託付給你。你不辜負李密,也不會辜負我。李世璾動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可是,當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時,卻莫名其妙地把李世璾貶到千里之外、萬山叢中的疊州(今甘肅省迭部縣)去了,並沒有把兒子託給他。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璾的才能智慧綽綽有餘,但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他未必對你效忠。朕現在就把他貶到天荒地遠去。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將來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觀望猶豫,不及時赴任,那就只有把他殺掉!
李世璾沒有觀望猶豫。他接到任命,連家都沒有回,立即就到疊州去了。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然而李世璾卻徹底地心灰意冷。他十七歲參加瓦崗軍,以後又事奉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天子,幾十年軍旅生涯,幾十年政治風雨,早已磨練得老於世故,縝密圓滑,何況太宗駕崩前的突然被貶,還記憶猶新!那一次自己如果不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只怕腦袋早就搬了家。想起來真是既寒心,又後怕,不寒而慄。你不仁,休怪我不義。我憑什麼還要再摻和到你們李家舅甥之間的糾紛裡去?我又憑什麼還要再為你們李家出謀劃策赴湯蹈火?他現在對政治、對官場、對人生,是越看越透了。他犯不著為什麼朝廷綱紀或君臣大義之類空的東西獻出生命,也犯不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夥飛揚跋扈的傢伙攪和在一起。因此,他決定持一種超然旁觀的態度。當李治向他徵求意見時,他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問外人?
李世璾這個不是態度的態度卻給李治以極大的鼓舞。對呀,我是皇帝。我的家務,關這些老白菜幫子什麼事!這個態度也等於變相地告訴李治:並非所有元老重臣都一邊倒地反對廢王立武。這下子李治既有決心又有信心了。公元655年,或者說,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李治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十九,百官請立中宮,李治詔立昭儀武氏為皇后。武則天終於達到了目的。
武則天到底是武則天呀!就在李治下詔立她為皇后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武則天上表,要求褒獎韓瑗、來濟。韓瑗和來濟都是反武派的中堅。早在廢王立武之前,李治曾提出封武則天為“宸妃”唐制,天子四妃,曰貴淑德賢。武則天卻要求在此四妃之上再設宸妃。宸,北宸也,即北極星,是帝王的象徵。宸極指君位,宸居則指帝王的居處,也代指君位。武則天要當宸妃,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當準皇后。這是她一時半會當不上皇后時,使出的緩衝之計。但這樣一個妥協平衡的方案也遭到韓瑗和來濟的極力反對,說是史無前例。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韓瑗和來濟也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且話說得很難聽,連妲己、褒姒(音四)的故事都被翻出來了。現在武則天居然以他們曾經反對自己當宸妃為由提出要褒獎他們,韓瑗和來濟都斷定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韓瑗和來濟估計得並不錯。武則天是不會放過她的仇人的。就在她正式成為皇后的二十六天後,王皇后、蕭淑妃被賜自盡。兩年後,韓瑗和來濟被貶。四年後,長孫無忌也被謀殺。辦法是劉邦、曹都用過的:誣以謀反。
韓瑗也被牽涉到這個案子裡,只不過其時韓瑗已死,武則天沒砍成他的頭。來濟的下場要好一些:他是在和突厥作戰時戰死的,沒給武則天留下誣以謀反的機會。
當然,武則天此刻還顧不上收拾他們。她正忙著加冕呢!十一月一,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皇后儀式。禮使英國公李世璾將皇后的璽授恭敬地奉獻給武則天。接著,盛裝的新皇后又來到肅儀門,接受文武百官、四夷君主的祝賀。這種朝拜皇后的儀式是由武則天首開先例的。武則天,這個木材商的女兒,太宗宮殿裡卑賤的侍妾,業寺裡孤寂的居姑,終於實現了她的願望,成為大唐王朝的堂堂國母。這一年,她三十二歲。
現在,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已經到了頂。力旺盛、才智過人而又不甘寂寞的她,便只好去做男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