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大戰開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公元208年三月初。
荊州,豫州,徐州三州,陸續受到朝廷進攻江東的敕令。
由於以前荊州處於四戰之地,東有江東孫氏,西有益州劉璋,所以部署的兵馬非常多,共計二十萬。
其中五萬兵馬一直由張遼統領,駐紮在南陽。
剩下的十五萬兵馬,有十萬水軍,五萬步卒。
這水軍,是劉辯為掃平江東做準備的。
收到劉辯進攻江東的命令,劉裕當即召集起荊州眾將,商議進兵之事。
荊州都督府中,文武濟濟一堂。
劉裕拿著朝廷的詔書,對眾將說道:“陛下已經同意了我荊州將士攻打江東的請求,命令咱們在進攻江東,同時,豫州,徐州方面也會出兵,三路夾擊江東。
同時我向陛下貢獻的進兵方略,也被陛下采納,去年咱們攻打益州,被楊素阻攔在魚復,還是多虧諸葛都督相助,這才得了些功勞。這一次攻打江東,我荊州將士,必須要拿頭功,爾等可有信心!”
“有!”殿內眾將士氣高昂,齊聲回答道。
劉裕見士氣高昂,十分滿意,對著荊州刺史房玄齡詢問道:“房兄,武陵蠻王沙摩柯,你聯繫得如何了?”房玄齡笑道:“沙摩柯已經答應了都督的請求,前段時間更故意好鎮守武陵的程普,使其放鬆警惕,約定時機一到,便起兵突襲程普。”劉裕大喜,對著下首的張遼說道:“好,文遠,你即刻返回南陽,南陽兵馬暫時按兵不動,等我荊州大軍前往前線,你在秘密率兵南下。
匯合沙摩柯擊敗程普,隨後從長沙殺入江東,我會在南郡留下一些兵力,到時候武陵長沙等郡,自會有他們前去收取平定,到時候你們大軍的糧草,也由他們供給。”此次攻打江東,是整個荊州軍團一起坐鎮,如今益州平定,南郡在軍事上面的地理位置便不那麼重要了。不過劉辯尚未裁去張遼手中兵權就是了,但此次荊州召開攻打江東的會議,張遼也到了。
張遼臉有些凝重,劉裕讓他率兵殺入江東內地,若是成功,功勞巨大,但這任務也非常艱鉅。
張遼沉一番,拱手道:“還請都督留一將與我隨行,若出大事,也好有個商量。”劉裕點了點頭,環視了一番江東眾將,最後將目光落在謝玄身上,說道:“幼度用兵有方,這些年又經常獨領一軍,我留他在江陵,到時候隨你同往,受你節制!”劉裕看著謝玄說道:“幼度可有異議?”對於屈居張遼之下,謝玄沒有絲毫不悅,笑道:“文遠將軍用兵如神,在下也想跟他學習學習,豈敢不從?”張遼聞言鬆了口氣,笑道:“有謝將軍隨同,我也可高枕無憂了。”劉裕見此,放下心來,繼續發佈命令:“如今那程普率領武陵兵馬駐紮在潺陵,與江陵僅有一江之隔。既如此,就由幼度率領兩萬步卒駐紮在江陵,蔣公琰,謝韜,謝琰你們幾個從旁協助。
到時候沙摩柯突襲程普獲勝,文遠領軍南下殺入江東後,你們便率領江陵的兵馬平定武陵,長沙,同時為文遠大軍供應糧草。”
“剩下三萬步軍,駐紮在沿江各處要,以免江東出奇計,從這些地方攻我荊州後方。李陽,你駐紮在…”隨後,劉裕便將剩下的三萬步卒分派出去,主要是住下在南郡,江夏的沿江要上,防止東吳出奇兵突襲荊州後方。
畢竟劉裕能想出計策突襲江東後方,孫策也未嘗不會這麼做。
隨後劉裕說道:“剩下十萬水軍,隨本都督領軍至江夏前線,進攻柴桑周瑜。傅友德,甘寧,黃忠隨本都督一同出征!”
“諾!”眾將皆拱手領命。
隨後荊州大軍便行動起來。
張遼返回南陽做出兵的準備,將大軍帶領到樊城駐紮,一但武陵程普兵敗,便立刻率兵南下,殺入荊南隨後轉道向東,進入江東腹地。
而劉裕則率領十萬水軍,奔赴江夏前線,攻打鎮守在柴桑的周瑜。
而徐州,豫州方面,也行動起來。
豫州都督府麾下,有兵馬七萬,豫州都督徐達,留下一萬兵馬鎮守豫州,率領六萬兵馬,並高寵,檀道濟,許褚,呼延贊,夏魯奇等將,奔赴九江郡壽殺去。
而徐州方面,徐州都督戚繼光,領六萬兵馬,並張須陀,李書文,陳玉成,李秀成,周處等將,南下廣陵,進攻江東吳郡。
一時間江東的局勢,可謂岌岌可危。
不過你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漢軍來勢洶洶,江東方面,也做出了嚴密的部署。
漢軍分三路進攻,江東方面,也分三路防守。
長江西線,大將周瑜率領五萬水軍,坐鎮柴桑,麾下有周盤龍,蔣欽,周泰,淩統等水軍大將。
壽方面,大將張定邊率兵五萬鎮守,又有江表虎將陳武,丁奉,潘璋等將從旁協助。
壽位於九江軍,往南還有廬江郡,屬於長江北岸,若是壽守不住,還可以退守合肥,合肥乃是這幾年孫策派人建造,目的就是為了守住長江北岸。在往南,還有位於長江附近濡須口,也是一個軍事重鎮。
而江東本土,孫策親自坐鎮建業,前線有韓世忠率兵五萬抵擋廣陵戚繼光大軍,江東剩下的文臣武將,也多待在吳郡坐鎮。
兩軍最快對上的,還屬於劉裕與周瑜。
因為劉裕大軍在長江下游,水軍順而下,不過幾天,就可以抵達江夏前線。
劉裕水軍抵達江夏邊界,在長江邊上的下雉駐紮起來。
下雉位於江夏與廬江的界處,往南行幾十裡,便是江東水軍重鎮柴桑。
江東既要防備漢軍進攻,漢軍平裡,也擔心江東攻打,因此這相隔不過幾十里的兩地,都是屬於前線要。
柴桑有水寨,下雉同樣有水寨,其規模非常巨大。
漢軍十萬水師駐紮在長江邊上,船隻舟輯數以千、萬計,浩浩蕩蕩,蓋住了半個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