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糾結的天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圍攻蒙古兵馬的大戰終於落幕。
蒙古騎兵被漢軍兩次突襲夾擊。
十萬鐵騎,傷亡六萬多人,只剩下三萬五千左右的兵馬趕往朔方與鐵木真匯合。
不過漢軍,也在沒有追擊之力了。
漢軍十萬鐵騎,陣亡將士也達到了一萬左右,剩下九萬兵馬,也有兩萬多傷殘士兵。
並且漢軍廝殺一天一夜,同樣也是人困馬乏,繼續追擊,乃是孤軍深入,且沒有糧草供給,十分危險。
因此李靖與薛仁貴商量一番,決定暫時在五原郡臨沃城駐紮起來,整頓兵馬。
並且派出斥候前往朔方方向,打探冉閔與鐵木真的戰事情況。等後方糧草抵達,在前往朔方支援冉閔,驅逐鐵木真。
卻說冉閔與鐵木真戰於朔方高闕。
冉閔麾下只有五萬乞活軍。
他帶領著四萬五千乞活軍戰鐵木真率領的十萬鐵騎。
剩下五千人,則散佈在朔方五原其他邊境,以防蒙古從其他方向入侵。
大半個月前,鐵木真率兵南下。
然而冉閔卻生生四五千乞活軍,跟蒙古鐵木真率領的十萬鐵騎,殺了個不分勝負。
一戰下來,蒙古兵馬傷亡數千餘。
鐵木真捨不得麾下兵馬傷亡,若是殲滅冉閔的乞活軍,他那十萬鐵騎,必定傷亡慘重。又想到他麾下兵馬乃是數路出兵,便決定按兵不動,希望其他方面軍建立優勢,他在主動進攻不遲。
雙方兵馬對峙十數,皆按兵不動。
在那個時間點,薛仁貴已經與楊繼業聯合,殲滅了窩闊臺進攻雁門的十萬鐵騎。
林御也在那個時間,率兵深入草原,突襲蒙古王庭。
與此同時,王保保,奚康生二將,從朔方郡西部的陰山出兵,沿著黃河一路南下,進入大漢涼州的北地郡,賀蘭山一帶。不過他們在那裡,卻是被霍安,賈復率領的兵馬突襲,以至於兵馬。
王保保不甘兵敗,便在賀蘭山一帶外駐紮,等待受傷的兵馬恢復過來,在決定進退。
而冉閔派出去防守朔方其他邊境的乞活軍,卻是發現了王保保率兵南下侵略大漢。
他們並不知道,這支騎兵會被霍安,賈復率領三千人殺得大敗。乞活軍斥候見這支騎兵南下進入大漢境內,不敢將消息隱瞞下來,便趕往高闕,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冉閔。
冉閔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在高闕與鐵木真的十萬兵馬對峙。
收到這個消息的冉閔非常糾結。
是將這個消息拋之腦後,對突襲大漢的六萬蒙古鐵騎棄之不管,還是南下救援大漢?
冉閔清楚了蒙古出兵的路線,對於蒙古兵馬的目的,也便了然於。
這支蒙古騎兵,是想要沿著黃河南下,沿著蕭關古道殺入關中。
冉閔對於此刻關中的局勢,也是有所瞭解。
益州司馬懿出兵漢軍,將關中,涼州的兵馬都牽制在了前線。關中後方的防禦,可謂非常空虛。
假如蒙古的這支騎兵,當真殺入關中,勢必會造成關中生靈塗炭,無數百姓死於非命。
冉閔雖然跟大漢朝廷不對付,但一想到自己置之不理,關中百姓會因為自己死傷慘重,便心如刀割,非常難受。
但他若是出兵去救援關中吧,後方又有鐵木真的十萬鐵騎,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甚至河套,也會因此而失守。
冉閔一時間,便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不管他如何抉擇,選擇哪一條路,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面對如此為難的選擇,冉閔麾下謀士張舉提議道:“將軍,如今幷州都督李靖,率兵負責雲中,定襄的防禦。那裡也不知道有沒有蒙古兵馬入侵。咱們可以派出斥候通知他們,假如雲中沒有蒙古兵馬進攻,可讓李靖率兵去救關中!”蒙古數支兵馬入侵大漢,最先出現的,乃是鐵木真率兵的十萬鐵騎。其次,才是窩闊臺率兵進攻雁門,而赤老溫與保保,差不多是同時出兵。
此刻李靖也不過是剛剛率兵與赤老溫兵馬對峙,冉閔並不清楚李靖那邊的情況。
冉閔聞言點了點頭,對著張舉說道:“希望雲中沒有蒙古兵馬入侵。張舉,你速速派遣一對人馬趕往雲中,去打探李靖的消息。如果李靖沒有跟蒙古兵馬對上,便將蒙古侵略從黃河南下準備進攻關中的消息告訴李靖。
假如李靖跟蒙古兵馬對上了,便不要將消息告訴李靖了,免得他分心為蒙古兵馬所敗。”
“諾,我這就派輕騎前往雲中!”張舉拱手說道。
張舉派出的斥候一路縱馬狂奔,趕往雲中通知李靖,行至五原邊境,卻發現了蒙古兵馬的營寨。這下子,他都不用去找李靖,便直接返回高闕通知冉閔。
得知五原境內已經出現了一支蒙古騎兵,且在五原邊境安營紮寨。冉閔便已經知道,李靖已經率兵跟蒙古兵馬對上了,李靖那邊,他是指望不上了。
冉閔不敢輕易將消息告訴李靖,他擔心李靖知道了,可能會直接放棄雲中的防禦,去救關中。也擔心漢軍會因為這個消息,而亂了軍心,被蒙古兵馬所敗。
“想不到蒙古居然幾路出兵,更有一支兵馬突襲大漢內地。以那騎兵的速度,不出三五,便可進入大漢腹地,殺入關中。我若置之不理,便會有無數百姓因我而亡,這可如何是好啊。”冉閔在營帳內來回度步,糾結不已。
冉閔麾下謀士張舉也糾結不已。
他對於大漢並不瞭解,只覺得蒙古兵馬突襲關中,關中百姓肯定會生靈塗炭。冉閔去救,只怕他麾下數萬乞活軍,也會死無葬身之地。
只是冉閔與張舉不知,這數萬蒙古騎兵剛至賀蘭山,便被霍安率兵擊敗。
並且擊敗蒙古兵馬的霍安,賈復不知道的是,其實諸葛亮已經在蕭關道佈置了足夠的兵馬,用於鎮守關中。諸葛亮用兵向來謹慎,他雖然帶兵前去戰司馬懿,但關中的後方,牢固得很。
相比冉閔,張舉的糾結,李靖猜到蒙古兵馬可能會出兵攻打關中以後,就淡定了許多。他對於諸葛亮有些瞭解,對於蕭關道的地形也有所瞭解,得知王保保是率兵攻打關中,反而放下心來。
故而李靖才不慌不忙的派李嗣業率兵兩萬前往關中以防不測。想兩萬騎兵,面對蒙古數萬鐵騎,哪裡討得了好果子吃。李靖之所以只派這點人手,便是對關中的防禦有足夠的自信。
只是冉閔終究不是李靖,不瞭解諸葛亮,也不瞭解關中防禦情況。
他沉良久,終究是做出了選擇:“幷州李靖都已經率兵幫助我們河套對付蒙古人了。我若不知道蒙古有一支兵馬突襲大漢也就罷了,可如今知道了,就絕對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我決定發兵南下,去救關中。”對於冉閔做出的抉擇,乞活軍一眾大將大驚失。
“將軍,你可不能這麼做啊,咱們只有四萬人,一但南下,鐵木真必定追擊。而且南方還有數萬蒙古騎兵趕往關中,到時候咱們勢必會被蒙古兵馬前後夾擊。死無葬身之地啊。”
“就是啊將軍,關中乃是大漢西京,有十萬兵馬駐守,就算主力兵馬在前線被司馬懿拖延住了。但肯定也有兵馬鎮守的,未必不能抵抗蒙古騎兵啊,咱們又何必多管閒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