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一章庭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雖然對於三之後這個時間到不滿意,但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再說了明朝會之上提出此事,可以先用原先的這個方案來試探一下群臣反應。等張允文將那新的想法書於紙上,比較之後,再做出正確決策。

想到這裡,李世民只是叮囑張允文要儘快將新的想法換成文字呈上,便讓他離開大殿。

張允文帶著李世民賜下的黃金和絲一邊往家中走去,一邊盤算著這軍改之事。

的訓練任務盡數與馬望山和鄭方廉,前者負責平常的訓練,後者則是負責傳授張允文傳給鄭方廉他們的拳法。

這傳他們拳法之事,張允文早已許諾,不過因當時他們的體力不夠,也就沒有傳授。經過這近兩個月的訓練,這些小傢伙的體力明顯的上了一個臺階,張允文這才讓鄭方廉將拳法傳給他們。

鄭方廉傳授給那些皇子的是八極拳,不過屬於刪減版,那些威力奇大的招式並沒有傳授。這些傢伙身份尊貴,若是倚仗拳法打了人,也不會受到什麼嚴厲的懲罰。這種情況張允文可不願意看見,所以,他只讓鄭方廉傳授那些基本的套路。

在書房之中,閉目沉思,腦中盡是這軍改之事。

李宇站在門外,望著張允文的身影,輕輕嘆了口氣,轉身離開。

“陛下,微臣以為這軍改尚為時過早,不宜實行啦!”和李世民、張允文想象中的一樣,此事阻力極大。當李世民提出這軍改方案的時候,尚書左僕溫彥博便出列奏道。

“臣以為,自西魏宇文泰草創軍府以來,歷北周、隋而至我大唐,其間幾經波折,多次改制,至武德年間加以完善,至今已有百餘年,就其本身而言,卻是相當完備,沒有什麼大的疏漏!不知陛下為何要改啊?”溫彥博言語咄咄,直問向李世民。

然而沒等李世民說話,一人便出列道:“呵呵,溫大人此言說得好!這府兵自西魏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然細細察看著百餘年,先是西魏和東魏混戰不斷,然後北周和北齊戰亂不歇,直至前隋,先後有攻梁之戰,後有攻高麗之戰,至於隋末之亂,更不用說。戰亂不息,田地荒廢,其間雖有前隋文皇帝勵圖治,然時間太短…”這人正長篇大論下去,卻被溫彥博一下子打斷了:“長孫大人,你直接說就是,不要繞彎子了!”此人卻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笑道:“溫大人,你想過沒有,為何這府兵能延續百餘年?”不待溫彥博回答,長孫無忌便接著道“這便是剛才我所說的那些戰爭的緣故。因為時戰時停,整個國家的人口數目更替非常之快,大量田地空閒,又接著有人去耕作,這才是府兵在這幾朝能發展的原因!”溫彥博聞言,卻是“哼”了一聲:“長孫大人,你究竟想說什麼?”

“而如今,我大唐四海安定,人口豐盈,倉廩充實。自貞觀元年以來,數次大小戰爭也是損失較小。人口增加然而土地增加緩慢,加之如今太平盛世之下,有人大量買入土地,使得土地益集中。而府兵之源乃是擁有小量土地的農戶,他們一面能自給自足,繳納稅賦,一面能讓家中勞力成為府兵,為國征戰。而土地的不夠用與集中,使得這些農戶的數目正在減少。換句話來說,依照現在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不出五十年,則大唐無府兵可用!嗯,溫大人,這般說了,你可曾明白?”溫彥博呆滯片刻,點了點頭。

“再說了,陛下改革軍制,並非是完全廢除府兵制度,不過是多招募一些募兵而已!”長孫無忌輕笑著說道。

溫彥博無話可說,慢慢退回隊列之中,正當李世民和張允文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年輕的聲音說道:“父皇,這軍改之事,利國利民,兒臣十分贊同。然而這募兵之事,卻是尚需斟酌!”眾人一看,只見一名身穿親王衣袍體態肥胖的年輕人出列,雙手持著板笏,躬身說道。這人卻是李世民的第四子,當今魏王殿下李泰。

“哦?泰兒,你且說說這募兵之事,還需如何斟酌啊?”李世民見李泰出言,面不由有些難看,但是,還是笑著說道。

李泰直起身子,朗聲道:“募兵之事,弊端多矣。且聽兒臣一一道來!”說著,李泰轉過身,目光掃過群臣,最後落在了張允文身上“張將軍,你掌管偵察營,那支部隊皆為募兵,想必你也知道這募兵起源吧!”霎時間,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盡皆集中在張允文身上。

張允文看著李泰,只見對方眼中閃過一絲譏,嘴角微微上翹,頓時知道這李泰是在故意找自己麻煩,難道是前些子那所謂的文會之事?

迅速的思索了一下,張允文笑道:“這募兵制應該是起於秋戰國之時吧!魏文侯任用吳起,大革魏**事,選拔健卒銳士而成‘武卒’。魏武卒一出,天下振盪,所攻者,戰無不勝。無論野戰攻城,皆無敵手!史書上說‘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尤其是秦魏陰晉之戰,五萬魏武卒擊敗五十萬秦軍。魏武卒戰力,可見一斑!”李泰也笑道:“想不到張將軍還是如此博學!不錯,這募兵起於魏國,魏國也因此而稱霸一時。然而,其創始者吳起之下場最終又是如何?吳起鎮守河西期間,對抗秦國,使其不敢東顧。然而,手中握有天下第一軍的吳起,最終卻是為魏國君臣所逐,何也?便是這五萬武卒惹起了魏國君臣的猜忌之心。試想,若是張將軍手中握有一支能對抗天下之軍會不會為我等猜忌?”聽了李泰最後一句話,眾臣不由面一變,皆是望著張允文。

張允文心頭頓時怒火中燒,暗暗咒罵道:“好你個死胖子,竟然在陛下和眾大臣面前向老子下爛藥,你不仁,休怪老子不義了!”當下輕笑一聲道:“哦,原來魏王殿下擔心的卻是在外將領擁兵自重,不遵號令啊!”

“不光是這一點!”不待張允文說完,李泰便接著說道“史書上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之糧,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在這裡,本王有兩點疑問,一是依照魏武卒選拔標準,我大唐士卒之中能選拔出幾人來?二則是這些人皆有國家供養,又不事生產,那國家每年養兵之費又該付出多少?”說著,轉過頭來,慷慨昂的對著李世民說道:“所以啊,父皇,募兵之事尚有如此之多的缺點,而與之相比,府兵制度則是要好得多,為何非要棄府兵而行募兵?”李世民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眉頭微微皺起,右手食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龍椅,陷入思索之中。

就在這時,一個冷冷的聲音傳來:“四弟此話卻是欠妥當啊!”接著,一聲木杖撞擊木地板的聲音傳了過來。

眾人一看,卻是太子李承乾正仗著木杖,費力的走了兩步,出列立於殿中。

李世民一見李承乾的這般模樣,當場說道:“太子啊,你腿腳不便,若有事要奏,坐在原地說便是,不用走於殿中!”這句本來帶著關懷的話語卻是讓李承乾面一白,他吃力的抱拳一揖:“兒臣遵命!”說著,又慢慢挪回原處。

這時李泰笑道:“不知大哥有何指教?”李承乾沉默一下,肅聲道:“四弟啊,如今父皇革新軍制,為的乃是百年之後,放眼長遠。所以這才力促使用募兵制度。而四弟你,僅僅是看到了募兵制度的危害,便要加以制止,這豈不是因噎而廢食麼?”李泰卻是笑道:“大哥,你這話才是有失偏頗!小弟看得真是長遠…”

“哦,這般說來父皇倒是看得不及你遠了!”一聽到李泰這般說,李承乾趕忙接口說道。

李泰當即出一個無辜的表情:“小弟可沒有這般說啊!”頓了一頓,李泰嚴肅的說道“父皇半生戎馬,領軍作戰,戰無不勝,威震諸軍。且有李大將軍、溫僕這般人物輔佐,方才能自信的說用募兵制度。若募兵一旦開啟,才有能力與魄力統御諸將。而大哥,你能行麼?”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盡皆將目光望著這兩兄弟。就連李世民也是目光冷然,看著這言語相鬥的李承乾與李泰。

“你——”李承乾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李泰最後那句反問,不僅僅是在質疑他的能力,彷彿也在嘲笑他的足疾。

猛地一頓木杖,李承乾站立起來,冷冷的看著李泰:“魏王,你這是什麼意思?你在質疑孤麼?”李泰搖搖頭:“我是在為大唐的明天考慮!”李承乾還要說些什麼,忽然聽見一聲冷哼:“夠了!”一聽得這句不容置疑的話,李承乾李泰還有眾朝臣當即不語,皆是垂下頭來,看著地板的紋理。

“好了,太子還有魏王,你們都先下諸位愛卿,你們也下今朝會到此結束。至於這募兵之事,朕思考之後,再做決議!”李世民一臉疲態,一手撐著額頭,另一手揮了揮,示意眾人離開。

眾朝臣對望一眼,同時躬身道:“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