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無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同盟會哪能和咱們復興會比呀”楊篤生還是比較瞭解情況,笑道:“我在東京,他們的情況還是所知甚多的。到集資,我也是要從海外著手的。”陳文強微笑著說道:“或許對本會有些影響,但不是很大。國內的藥廠化工廠鍊鐵廠紡織廠都要擴建,乃至粵漢鐵路的修築,資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藉著這次出了點小名的機會,我想在南洋的華人富豪中招資募股。是的,只針對上層華僑華人,不考慮小額的。”
“出了點小名,文強太謙虛了。”蔡yp衝著陳文強伸了伸大拇指,讚揚道:“全世界華人的驕傲,當之無愧。如果你在各地招搖過市,特別是華人聚集地,夾道歡是肯定的。”
“憑文強現在的名聲,招資募股肯定會很順利。”楊篤生笑道:“而且面對上層,對本會的影響非常小。”
“能為革命傾其所有毀家紓難的華人富豪不能說沒有,但最能接受並擁護革命的,卻還是底層華人華僑。”宋復華沉了一下,笑著對陳文強說道:“你籌集資金的對象與本會衝突不大,而且,進行擴大生產,不也能為革命事業賺更多的錢所以,放心去做。本會所掌握的報紙媒體也會為你宣傳造勢。”
“錢哪,還真是”陳文強苦笑著搖了搖頭,想了想,說道:“不管是短期,還是長遠,財政和資金是最重要的。革命債券是一個來源。自己經營也是可取之道。從簡單易行的來講吧,這會員的會費,發行報紙的贏利,或者是工商業墾殖業的投資,方方面面,都要想方設法。你們想想,光是支撐國內的革命軍,便幾乎是傾盡全力了。如果一個地方,甚至一個國家。數十萬上百萬的軍隊,又需要多少錢財才能運轉正常而且我們要建立的民國不能象滿清一樣橫徵暴斂,既要有惠民之政,又有發展之資,又需要多少”民亂起於飢寒,兵亂起於缺餉。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為人所知的道理,歷朝歷代也對此警惕防範。但真正做好的,或者說始終做好的卻寥寥無幾。如果不是這樣。很多的朝代更替也不會發生。
“還有外債”宋復華低沉地伸出手指,輕輕點著,“我思來想去,也與會內諸同志仔細研究商議過,要想避免列強的干涉,承認滿清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承認其所欠外債,恐怕是唯一的選擇。”氣氛一下子沉重起來,宋復華的話雖刺耳,但卻接近現實。說到底,革命軍難以抵擋清廷與列強的聯合絞殺。即便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新生政權也是脆弱,很難承受狂風暴雨。
這無關民族氣節和勇烈神,這是冰冷的現實。太平天國的失敗,與中外勢力的共同鎮壓,是有很大關係的。提出所謂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並付諸行動,國際形勢不允許,國家實力不允許,民眾覺醒的程度不允許況且,解除不平等條約並不只是有廢除一條途徑,還有修約。修約比較溫和,是在不破壞國際關係的前提下,逐漸取消既有條約中的不平等部分,也是國際上比較常規的做法。廢約呢,雖可見一時之功,卻易傷及自身。
“這也是無奈和權宜之計。”陳文強顯然很看得開,他可不會犯慈禧的錯誤,與什麼七國八國開戰,而且他的目光放得更長遠,“付出的我們記上賬,後一個一個的算,總要把別人搶走的再都搶回來。說到底,還是實力的問題。如果拳頭硬,不守約別人也沒辦法;實力不濟的話,別人可能還會再強加給你其他不平等的條約。”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是吧”楊篤生苦笑著拍了拍陳文強的胳膊,“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爭取一段穩定的發展時間,做出些犧牲也是必要的。只是要挨人罵了,特別是別有用心的人。”
“為了國家,為了民族,這個罵名我來背。”宋復華慨然說道。
“當然是你背了,誰讓你是領袖呢”陳文強先是調侃了一句,而後又嘆息一聲,說道:“你這是政治上不成的表現,也辜負了我們的期望。要學學古代帝王,好事都攬到自己身上,壞事呢便尋人背黑鍋,或者下個
用不頂的罪己詔。這不是什麼無情無義,而是要顧及到復興會的整體利益。大多數會員如果識大體,明白你的苦衷,是會甘心配合的。比如我吧,就願意。”宋復華有些愣怔地看著陳文強,這與他做人的品質和原則有衝突,卻不是很理解所謂的政治成
。
“文強說得有道理。”蔡yp點頭贊同,“鈍初,你是我們復興會的旗幟,是領袖,你的聲望直接影響到復興會的盛衰,意氣用事是不可以的。文強的話難聽,但從大局來看,卻是必須的。”
“何況這罵名也不一定會落到復興會頭上。”陳文強淡淡一笑,說道:“你們覺得五六年之後,革命軍真的能具備武力統一全國的實力推翻滿清不應該是我們復興會一家之力,應該是各方的合力。談判妥協是必須的,使國家的元氣少傷一些,使民眾少經歷一些戰亂,使列強少一些干涉的機會。如果戰爭曠持久,國家的武裝力量都消耗在內戰之中,那建立起的國家將會如何虛弱,又怎麼抵擋虎視眈眈的列強”
“與國內立憲派的合作是肯定的。”楊篤生有些疑惑地說道:“在東京,復興會支部也沒有參與圍攻梁啟超的論戰,甚至還與其保持著書信的聯絡。但我聽你的意思,似乎還有要與之妥協的其他勢力。”
“要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陳文強不想細說,敷衍道:“但切實控制至少兩省之地,以為發展的基地,則是最底線的要求。若論建設,恐怕你們,還有國內的其他人都不如我,這可不是我誇口。”
“這個我們相信。”宋復華的思路被岔開了,笑著說道:“開辦工商,發展實業,確實是沒有比你更擅長的了。這不僅是我們這麼認為,國內也不是這麼看的,清廷不是還誇你洋務嫻嗎”
“不僅是國內,還洋人也不行。”陳文強自信滿滿,看起來也不象吹噓,“給我十年穩定發展的時間,兩三個省的工商實業取得的成績,恐怕就能頂上全國,甚至抵上一個列強。”
“本,還是俄國”蔡yp停頓了一下,不確定地搖了搖頭,“或者是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列強,在蔡yp的定義中,是指庚子年聯合侵華的八個國家,他們在中國獲得的利益最多最大。但在陳文強眼中,他所仇視和戒懼的其實只有
本。
“奧匈和意大利,不足為懼。”陳文強抿了抿嘴,含糊地說道:“離得最近,威脅最大的,我看要數俄國和本。嗯,就算在實力上不能超過他們,也要有一戰之力,是吧”
“文強”宋復華猶豫了一下,似乎有些異議,但最終沒有說出來,只是模稜兩可地說道:“遠近攻,
俄從地域關係上,確實是中國的直接威脅。好了,咱們還是繼續商議建立南洋總會,以及其他的會內事宜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