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鬼影頭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大隋陛下詔命大將軍薛世雄率數萬大軍一路北上救援東京之急的進軍途中,半道之上遭遇夏王竇建德的主力,兩軍戰,薛世雄三萬大軍全軍覆沒,薛將軍本人壯烈殉國的驚耗傳入江都,隋帝楊廣直著眼,半晌不作一聲,末了竟一頭栽倒在地…

大業十三年秋,楊廣再次詔命調集援軍北上——王世充奉詔率兩萬大軍北上後,與大隋各路軍會師,十萬兵力齊聚於洛水,與李密的主力展開了戰。隋軍士氣高漲,初戰告捷,斬殺李密大將柴孝和…

初戰告捷後,王世充便頻頻接到東京留守越王楊侗發來的連番告急:洛陽城內糧食已經盡絕,百姓官吏從採樹皮樹葉,到搗磨糠秸充飢…

王世充遙想受詔領命、率部北上之前,大隋陛下楊廣親率文武百官前往送行。當著百官的面,握著他的手,囑託他莫負重望,早報捷江都…

王世充眼含熱淚,再三叩拜,決計不負聖望,平定叛亂。見到洛陽的告急,為安撫人心,王世充一面繼續率軍與李密決戰,一面急命得力臂膀——侄子王仁則親自調集救急糧…

不想,只因各方納運輸皇糧的通道全被反兵阻斷,東京附近的幾處糧倉俱被李密攻克搶掠,王仁則八方蒐羅,也沒能找出大批的糧食來。

眼見子一天天過去,王仁則不僅沒有到救濟帝京官民的糧食,末了,竟連王世充駐紮於洛陽城外的數萬兵馬的糧草也開始難以續繼了…

糧荒,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王世充大軍主力的生存。他再次急命王仁則:無論如何也要籌到一批軍糧,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連著多年的馬荒馬亂,丁壯百姓十之四五或被朝廷徵兵,或甘心投奔李密麾下,田地十之三四已荒蕪,民間百姓哪裡還有隔年的餘糧?王仁則的部下闖入民宅,一家一戶翻箱倒櫃搶走的三升兩斛的雜糧穀糠,哪裡濟用?

王仁則仿如熱鍋上的螞蟻,卻無計可施。不想,他派出去四下打探搜尋糧食的探子,終於獲得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嵩山少林寺應該藏有大批餘糧!

他大略算了個賬——少林寺原就有幾千畝的土地。自從開皇初年,隋文帝楊堅又賜予他們寺院柏谷塢一帶萬畝的膏腴良田,寺裡不過千人的和尚,年年怎麼得吃光、用得完?

眼下,少林寺至少應有儲糧二三百萬斤!國家有難,他們存著糧食,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王仁則即刻奏報王世充,請東京留守、越王楊侗以朝廷的名義向少林寺徵借軍糧三十萬。

善護和志接到蓋有大隋東京留守越王楊侗的印鑑,求少林寺暫借軍糧三十萬的親筆信後,即刻與眾位執事僧緊急商議起來。

慧瑒率先反對:"軍糧供及是個無底,供養佛徒居士和賑濟荒民的善糧,怎麼能養得住數萬大軍?不能借!說是借,那也是有借無還!"曇宗道:"濟危扶困雖說是佛寺本份,然而,怕的是,燒香引鬼,此番借了,還會有下次…"普勝道:"大隋昏君執意南巡,以致天下動盪,百姓不安。救濟百姓我贊成,幫助軍兵我反對。"上座善護勸說眾僧:"佛徒以慈悲為懷,豈能見死不救?何況,王世充是陛下從江都派來討伐叛軍李密的。這僧糧,借多借少可以商量,卻不能一點不借。"志道:"師叔言之有理。不過,因連著多年兵荒馬亂,田園荒蕪,百姓離,再加上這兩年非旱即澇的,寺裡又幾番減免佃農田租,今年夏季收回的佃租竟是往年的二三成。而往年所存的餘糧,又因連著補貼這幾年的歉收,還有濟助災民等,寺裡也沒有多少節餘了。至於多少合適,諸位師弟議議吧。"眾僧也覺得不借是決說不通的。可是多借了,恐怕反而為引大了他人的胃口;少了,也說不過去。於是,決定暫時先借五萬斤糧給王世充。又上書東京洛陽留守越王,說明眼下寺院的困境,同時答應待秋收時再送五萬秋糧以解急困,請求越王體諒。議定之後,眾人即刻便調出了五萬斤的麥子,派人送到了越王指定的地點,王世充的帥營嶽灘。

不想,王仁則見少林寺只肯拿出這麼一點兒糧食打發他們,不覺大怒!當下奏請叔父王世充應允,率兵攻打少林寺,搶出全部儲糧!

少林寺乃大隋朝廷的皇家供養的寺院,王世充清知少林寺當家和尚一向與隋廷私甚好。而且,少林寺究竟有多少餘糧,眼下也並無實據在手。而且,一個供養不足一千寺僧的寺院,聽說寺院佃租又低於別的地租一兩成,荒年災歲裡,又要減租免租的,哪裡真會節餘一二百萬斤的儲糧?再說了,人家既然已經送上來了五萬斤麥子,又許諾到了秋季再送五萬斤的秋糧,自己眼下正與李密的數十萬大軍對峙,三天一大戰兩天一小戰的,何必再樹新敵?於是便阻止了王仁則與少林寺為敵,命他另想辦法再尋糧源。

王仁則的手下有位同族的堂弟,名叫王拔柱。眼下在軍中任著軍曹之職。此人生得膀大圓,自小習武,練就了一身過人的蠻力,有力拔廊柱之力。陣前軍中,三二十個人休想到得他的跟前。然因生暴戾兇殘,與同僚爭執時,曾幾番攔將人扳倒,倒提雙腳,以人頭撞擊地面而致人傷亡。在軍中,常用拔舌、割耳、劓鼻等酷刑懲處逃跑的士兵,故而人送外號"王拔柱","活閻羅"等。

只因他屢傷無辜,故而,雖與王世充、王仁則叔侄有親,又從軍十數年,至今在軍中仍不過還是一名軍曹而已。

這天,王拔柱不知打哪裡搶來民間百姓的一隻老母雞,倒提著雙腳來到堂兄王仁則的居處巴結。來到院中,他把雞扔到牆角,小心翼翼地望著滿臉煩躁的王仁則:"堂兄,還在為糧食的事發愁嗎?"王仁則愛搭不理地"唔"了一聲,一面繼續喂他的鳥兒。

在他的屬下里,像王拔柱這樣跟著叔父和自己出來混飯吃的同鄉親戚太多了,他自己都認不過來了。只是,面前這個王拔柱倒也是個例外,雖說喝酒惹禍和無辜傷人的事屢有發生,在軍中積怨深廣。不過,有時懲處逃兵,殺一儆百,倒也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堂兄,兄弟知道哪裡可以到糧食。"

"哦?"王仁則斜著眼看了看他。

王拔柱湊近一步:"堂兄,兄弟探得,少林寺的下院柏谷寺一帶,正是少林寺僧糧的中轉和儲運之地。那裡藏有大量隔年的儲糧!"王仁則不屑地"嘁"了他一聲:"這還用得著你說?人家有糧是人家,你還能把人家的糧食搶來?而,主公有話,少林寺乃大隋皇家寺院,幾代當家和尚都是陛下的座上客,誰敢去招惹?"

"堂兄,這也不難辦!你想,少林寺的萬畝寺田原是朝廷所賜。只要能查清他們藏有大量儲糧,藏有多少?藏在何處?如今國家有難,他們若是硬放著餘糧卻見死不救,咱們就有辦法定他們的罪!最後,讓他們自己乖乖地送來!"

"怎麼查?總不能捉幾個少林寺和尚來,他們說出藏糧的地方吧?你還想用你那幾招拔舌割耳的招數,用收拾逃兵的法子人家吐口?你可大錯特錯了!你可知,傷僧殺僧,那是要受大隋刑律重處的!再則,你不知道那些出家的和尚,你別說是殺了他們,你就是一刀一刀的活剝了他們,他們也不會吐一個字的!他們反倒會覺得,你是成全他們功德圓滿、西歸極樂去了!"

"堂兄,捉和尚不成,可是,捉拿大隋的逃兵總沒錯吧?大隋律令對逃兵的追捕處罰一向都是極嚴厲的。"王拔柱道。

王仁則盯著王拔柱的臉:"有話就說,有快放!"

"堂兄,兄弟曾有一個同為軍曹的同僚,我和他還算私不錯。可是,自從幾年前的汴水一戰後,他便突然失蹤了。起先我還以為他是戰死了,也沒大在意。後來,我才聽說有人見到他了,他並沒死了,而是逃跑了。此人眼下逃到少林寺當了和尚,法號叫道廣。堂兄,就算他當了和尚,仍舊也還是私度僧,還是大隋的逃兵,按軍令仍舊還是要被抓拿回來砍頭示眾的。堂兄,捉拿和尚觸犯大隋王法,可是,捉拿大隋逃兵,不犯王法吧?"王仁則轉過臉來,望著王拔柱說:"喲嗬,三不見當刮目相看啊!"王拔柱笑嘻嘻地說:"堂兄,我可私下尋到他,告知他,依我大隋軍令,開小差者依令當眾砍頭。然後,我再給他留兩條路讓他自己選擇:一是回到軍中,當著滿城百姓和眾軍士的面受死;第二,可以留他一命,但他必得戴罪立功,命他在秘密查尋少林寺的藏糧…"

"他已經出家,若真心皈依,不再懼死呢?"王拔柱說:"堂兄,既然是開小差的逃兵,就足以證明他就是貪生怕死之輩。即使不怕死的,也必定另有牽掛,如此,必然會有一怕。侄兒已經打聽出來了:他的老母和兒就住在王家溝,我可先派人將他的家人監起來,然而告訴他,除非他探訪出寺院糧窖的藏地,否則,殺掉他事小,連他的老母兒也休想活命。如此,還怕他不從?"王仁則點頭沉道:"嗯,此計不妨一試。糧食眼下已關係大軍成敗。得到十萬軍糧,其實已比攻下一座城池還要重要了。老弟,其實你也不是個缺心眼,而且也算勇武過人,只因為你那管不住自己的火暴子,屢屢無辜傷人,所以才一直不得晉升。此番,你多用點心計,少發些暴躁,真能搞來軍糧,我一定奏稟叔父,將你晉為郎將之職!"王拔柱樂顛顛的一路點頭哈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