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兩家患難之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惜三國演義的重點是故事,不是武備兵書,所以對具體技術細節語焉不詳,恐怕也不太可靠。再說打仗拿本小說當兵書,不是要笑掉人的大牙嗎?可問題是沒人有法子,就只有劉鶴舉能說得頭頭是道。
加上張寧及參議部的所有人都認為武昌城現在惶惶不可終,不太可能主動進攻。遂採納了劉鶴舉的建議,在碼頭上設立水寨作為水上防禦。大營是必須靠江的,省得船上卸下的輜重還要用人力費時運輸。
按照一向的習慣,戰前張寧都想要親自去戰場上實地瞧瞧,這回也不例外。遂帶了一隊騎兵向北出營,另有馮友賢帶一支騎兵在後方活動以防萬一。城池附近有許多官軍斥候和眼線活動,張寧不敢靠得太近,也不能停留太久,只能遠遠地看上幾眼。
高大的城樓如聳立在天邊,和雲霞彷彿在同一高度,不過只是錯覺。天空倒是十分明淨,隱約記得印象裡後世平原地區的城市,從火車上看到的沒有一個不是灰濛濛的煙塵蔽天。
周圍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唯有城樓好像很高。張寧便轉頭隨口對朱恆說道:“武昌城的城牆好像修得又高又厚。”朱恆答道:“據臣所知,此地城防可與南京、長沙等重鎮比肩。大明朝廷一向重視經營此城,是因其位置有‘通’字,地處中部,連接東西南北四通八達,故彰顯出了其重要。
只不過城堅不在牆高,總得要人去守,如今這武昌城的境況不是靠城牆就能守住的。”張寧點頭稱是,現在他們瞭解的狀況主要通過之前多方收集的情報,不是靠一雙眼睛能看到的。
沅水一戰後,武昌城及近左地區都已經兵力空虛,得知要受到危險後,才倉促從各地調兵。湖廣十六府的治所就在這裡,朝廷很緊張,是因丟了這裡就等於失去了整個湖廣的統治組織。
湖廣三司也在武昌,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好幾個朝廷二品大員、封疆大吏,他們在地方上權力極大,卻也不敢丟掉治所跑掉,所以才急急忙忙地到處下令增援…
其中有可笑的一件事,嶽州居然也截獲了從武昌都指揮使司來的公文,而嶽州之前就已經“失陷”了的,可知湖廣三司現在多麼慌亂,這種低級失誤都能發生。
除了急令湖廣各地衛所出兵增援,武昌最大的兵力來源是江北的德安府、漢陽府、黃州府的衛所兵。
在朱雀軍佔領嶽州後,已經有許多部隊渡過長江調到武昌固防了。據估計現在武昌府的兵力最少有兩三萬人,或許更多,因為沒法計算,連官府自己也估計不清楚…
這些人調兵倉促,建制混亂,來源雜亂不堪。前陣子混進武昌城的朱雀軍細作報回來的消息稱,城中一片混亂。
許多軍隊調進武昌後,卻找不到負責給他們糧草軍餉補給的衙門,而有的一營兵中包括漢陽府的又有德安府的人馬拼湊,分批渡江後駐地又分開了,無數的小股人馬混雜不清。
他們沒地方領糧能幹什麼,當然是縱兵搶掠…各地都傳了一句俗話,說是外地的兵和匪是沒區別的,這都是百姓生活中得來的經驗,誠然不假。
張寧多次經歷戰陣後覺得兵力人數多確實是有很大優勢的,但像武昌現在這樣的人數多恐怕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別說估計有兩三萬兵馬,就是有十萬烏合之眾也毫無益處。
“城池附近沒有發現官軍營壘?”張寧又問了一句。旁人答道:“細作晝伏夜出四處打探,沒發現有大股官軍駐紮。”朱恆笑道:“湖廣三司也知道眼下的窘境,他們沒法野外擺開打一仗,唯一的屏障就是武昌城的高牆,所有的兵馬都在裡面。”
“城牆成了水上的一救命稻草了。”張寧也附和道。
朱恆道:“參議部已遣使進城遞勸降書,被拒絕了,但使者以‘兩軍戰不殺來使’為由放了一個回來帶信,另外兩人也被關押暫時無礙。
臣以為,眼下湖廣三司的希望是憑藉堅固城牆守住,等待援軍,主要等京營的神機營,聽說朝廷早已調神機營一部從揚州增援武昌,可惜他們太遠,是不可能趕在我軍之前的…”朱恆又淡定地說道:“可湖廣三司眼下的佈局,是放棄了武昌府所有的地方,困守孤城,就算神機營在城破前趕到了,江南無地接應,神機營渡江也很困難,到時候恐怕只能在漢陽府隔江望著咱們圍攻武昌城,作用只有牽制我攻城人馬一部監視江防罷了。”張寧聽罷在馬上輕拍了一巴掌,策馬調轉馬頭便想回營了。臨走前又回頭看來一眼武昌城的情形,說道:“城牆外那麼多房子,定是依附在重鎮旁邊的百姓。
我在揚州時,也見過類似的情形,住在城牆外的多是貧苦百姓。此番攻城,定要拆除破壞大量房屋,對那些貧民的唯一財產無疑是雪上加霜…”左右的的人一聽,情知王爺對奪取武昌城已經信心滿滿了。如果面臨的是一場勝負難料的苦戰,自身尚且不安,上面的人誰還同情心氾濫去關心那些貧民?
只有有成竹一切盡在掌控中時,才會去注意這等細枝末節罷?***張寧回到尚在修築中的營地,在臨時搭建的中軍大帳中問及公務,發現一件需要馬上處理的事。
據報常德府派人來了,驗過印信,是辟教的人。肯定是姚姬的回信,因之前張寧的書信裡提及過有關聯繫建文帝的事宜,或許姚姬已有了一番答覆。
他決定馬上接見來的人,當然也有想見到姚姬的音信的急迫心情。等了一會兒,只見進來的人是梅,她穿了一件長袍頭戴士庶巾,作男人的打扮,好像這古代但凡有點來頭的年輕婦人出門都喜歡男扮女裝。
這梅是姚姬自己提拔起來的心腹,在辟
教內也是有權位的角
,現在親自過來送信肯定是有要緊事的。
張寧便屏退左右與她說話。梅見著張寧便一臉笑嘻嘻的,並沒有半點緊張的作態,她先抱拳作揖,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來:“教主…
額娘娘封我做內常侍了,四大內常侍之一。這回派我過來見王爺,兩件事兒,第一呢就送信,喏,完好無損辦妥了。第二是帶桃花仙子回去。”這梅常常嬉戲無甚穩重表現,不過辦事說話還是
利索的,張寧就喜歡開門見山的方式。他問道:“為何專程要桃花仙子回去?”
梅道:“王爺先看娘娘的書信,信裡應該寫了原委的。”張寧便拆開信封,先快速地瀏覽了一遍。果然姚姬在信中沒有什麼兒女情長般的言語,主要是談正事兒。建文帝與姚姬這一房關係有些疏遠,甚至有誤會隔閡,但張寧想與建文聯合的想法並非不能辦到。
姚姬說自己已經有了辦法,不過辦法具體是什麼她在信中沒有細述。只提到建文的近臣鄭洽是最好的突破口,而且鄭洽也多番與姚姬這邊的人配合謀事。
鄭洽是建文二年庚辰科進士,與他同期殿試的人中有個好友、榜眼王敬止。王敬止何許人?他就是桃花仙子的生父。桃花仙子原來就是姓王,不過王敬止已經在二十多年前南京被攻破後就自裁殉國了。
桃花仙子因此從小就沒爹沒孃顛沛離,過得可謂悽苦。她顯然已不是什麼閨秀,可當初姚姬曾在張寧面前親口提及“你要好好待她們”不是沒有考慮的…
鄭洽當年追隨建文逃掉,而其好友王敬止自殺,兩家患難之,他和桃花仙子的關係非常。看了一遍信,張寧頓時明白為何要接桃花仙子回常德了。***被派的內常侍不僅給姚姬待回了她需要的人,還帶來了一個能給她幫助的消息,朱雀軍迅速攻佔了武昌城。這是一場還沒開打就註定了結局的戰役,但實實在在地拿下來才更有說服力。
當時朱雀軍主攻最近的南門,官軍也毫無疑問地在南門重點設防。和以往的攻城戰一般光景,先是火炮持續炮擊,炮聲轟鳴整不絕。
不過朱雀軍主要裝備的普通臼炮和發三四斤重實心彈的長管炮都不可能擊破武昌城這樣的城牆,威力更小的弗朗機騎炮更不提了。連續幾天的炮擊摧毀城牆上的大部分防禦器械,對原本士氣低落的官軍守軍也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作用僅止於此,他們仍然沒法將火炮抵近城門。雖然官軍城牆上的火炮大多被毀,但城牆後面還有大量拋石炮,他們躲在高牆後面連朱雀軍的臼炮拋也極難打中。
城頭上有測距兵,指引城牆後面的拋石炮發。要是火炮抵近進入
程,還要停下來架設無疑就是個固定的靶子。但僵局沒持續多久,很快城內在遭受火炮拋
亂砸之後混亂
增,一部分官軍從最遠的北門打開城門
逃。
佈置在側翼的馮友賢騎兵團抓住戰機迅速出擊,趁機奪取了北門。當時湖廣三司的大員親自上陣督戰,組織了幾次反擊意圖奪回北城。但混亂的官軍連駐守不動的騎兵也對付不了。馮友賢得以堅持到朱雀軍步軍一部從城外繞行好幾裡地前來增援。
步軍趕到後幾輪排槍過去,立刻就擊潰了反撲的官軍。號稱數萬但組織混亂的武昌守軍連十天都沒守住,等神機營增援更成了無稽之談。
直到現在,姚姬才親眼看到張寧當初說要打下大大的疆土已經實現。武昌城不僅僅是一個城,它更重要的是湖廣三司治所所在。
大明朝實行三司、府、縣三級行政統治制度,一省三司統籌各府縣的軍、政、司法大權,對於地方府縣、中央朝廷只不過是個象徵和權力來源,直接的政令來自三司。
武昌一丟,各地府縣無疑成了一盤散沙,整個湖廣廣袤的地盤和數百上千萬的人都脫離了大明王朝的直接統治,等待著新的王者接手。常言道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張寧是否能維持這塊地盤的統治,就不是僅靠槍炮和武力能辦到的。